近年來,江門市財政系統牢固樹立綠色生態發展理念,切實發揮財政職能作用,找準工作方向和發力點,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進自然資源生態保護修復、提升綠色生態建設效益,助力推動綠美江門生態建設。
一、堅持久久為功,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是落實財政資金保障,2022年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投入節能環保和水利等支出超12億元,持續支持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碧水攻堅戰、凈土保衛戰。二是用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嚴格落實“資金跟著項目走”的原則,科學合理配置債券額度,優先支持成熟度高的項目和在建項目,2022年我市地方政府新增債券資金安排水利、生態環境領域18.45億元。三是積極拓寬項目資金渠道,引導社會資本投入農業農村污染治理領域,截至2022年12月底,我市生態環保領域采用PPP模式建設的項目累計24個,總投資額約95.18億元,支持建成一批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和農村生活垃圾治理設施。近年來,我市生態環境質量呈總體向好趨勢,今年1-5月,我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同比改善3.9%,環境空氣質量持續改善;我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優良率100%,15個地表水國考、省考斷面水質優良率100%,水環境質量同比向好。
二、堅持一體化治理,支持全面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一是加強海洋生態修復,2020年至今全市統籌超3.5億元突出重點開展海岸線生態修復和重點海灣專項整治,建設江門銀湖灣濱海新區海岸帶綜合示范區,完成紅樹林營造133.61公頃、紅樹林修復83.15公頃,紅樹林現狀面積全省第二。二是積極推進全域土地整治試點實施,我市新會區“僑都錦田”是全省首個批復的土地綜合整治示范點項目,開平市塘口鎮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獲自然資源部批復,新會區大鰲鎮也成功申報了省全域土地綜合整治試點。三是注重提升綠美建設,市級加強工作統籌并壓實屬地責任,礦山石場治理復綠工作連續三年超額完成省下達任務,同時以“綠美廣東”為引領,印發《江門市綠美大行動實施方案》,持續提升生態公益林質量,打造高品質林業生態,目前我市生態公益林占比達51%,2023年全市安排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超1.53億元。
三、堅持成果共享,支持提升綠色生態建設效益。一是探索建立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機制,2019年在全省率先出臺《江門市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市級累計安排資金近1億元支持促進我市上下游區域協同發展。二是積極推進政府綠色產品采購政策落地見效,2022年我市政府綠色采購比例99.32%,大幅高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政府綠色采購比例要求。三是堅持科技創新成果共享,支持測繪基準框架建設、林業良種培養研究、雙碳實驗室建設等科研項目實施,并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和林業經濟,讓群眾共享成果,近年來我市海洋和林業經濟總產值逐年提升,綠色生態建設效益逐步顯現,2022年我市新會區、恩平市入選“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開平市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優秀城市”。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