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府〔2024〕9號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有關單位:
現將《江門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市發展改革局反映。
江門市人民政府
2024年4月19日
江門市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
以舊換新實施方案
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高質量發展大局作出的重大部署。為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認真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把握重大發展機遇,進一步釋放投資消費潛力,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主要目標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統籌擴大內需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市場為主、政府引導,堅持鼓勵先進、淘汰落后,堅持標準引領、有序提升,結合“百千萬工程”、制造業當家、產業有序轉移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等重點工作,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標準引領等四大行動,進一步釋放投資消費潛力,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
到2027年,工業、能源、建筑、市政、交通、農業、教育、文旅、醫療等領域設備投資規模較2023年增長25%以上;重點行業主要用能設備能效基本達到節能水平,環保績效達到A級水平的產能比例大幅提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超過90%、75%;報廢汽車年規范回收拆解量超5萬輛,報廢摩托車年規范回收量12萬輛左右,二手車年交易量超14萬輛,廢棄電子電器年回收拆解處理量達100萬臺(套),再生材料在資源供給中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回收利用水平不斷提高。
二、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
(一)推動工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圍繞重點產業鏈,聚焦鋼鐵、有色、化工、建材、電力、機械、船舶、輕紡、電子等重點行業,以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為重點方向,實施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質增效行動。支持“專精特新”等優質企業開展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鼓勵工業企業開展節能診斷和能效對標,加快推動工業窯爐、鍋爐、壓縮機、泵、電機、變壓器等重點用能設備系統節能改造,推廣應用先進節能降碳技術、工藝、裝備和產品。加強智能制造軟硬件產品設備推廣,加快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普及應用。嚴格落實能耗、排放、質量、安全等強制性標準和設備淘汰目錄,依法依規淘汰不達標設備。
(二)推動能源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推進國能臺電3號、4號、5號機組、雙水發電(B廠)等存量煤電機組節煤減排降耗改造、供熱改造、靈活性改造,支持煤電機組配置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設備。推動符合條件的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及儲能電站設備更新改造,提升裝機容量和發電效率,穩妥推進我市隆文、上川、下川等陸上風電場改造升級工作。加快推進城鎮老舊小區、城中村配電設施升級改造和農村電網鞏固提升工程。逐步推動S9以下配變等落后低效設備淘汰更新,推廣應用高效節能型配變。完善充換電、岸電等設施。
(三)加快建筑領域設備設施更新改造。結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等工作,推進有條件的小區及周邊因地制宜更新升級無障礙設施、電動自行車及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安防、消防等設施,助力新型城鎮化建設。加快國家兒童友好城市建設,實施公共空間和公共設施適兒適老化改造,推進社區養老設備設施更新。鼓勵有條件的公共建筑改造項目同步進行節能改造。大力支持有條件的既有住宅加裝電梯,加快更新不符合現行產品標準、安全風險高的老舊住宅電梯。支持企業更新建筑施工工程機械設備,提高建筑業技術裝備水平和機械化施工能力,擦亮“中國建筑之鄉”金字招牌。
(四)推動市政基礎設施領域設備更新。加快推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5G)、光纖網絡等信息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和更新升級,推動道路交通、照明系統、廣播電視等設施數智化改造。有序推動地下管網、地下管廊、橋梁隧道等城市生命線工程更新改造及配套物聯網感知設備建設,加快重點公共區域和道路視頻監控等安防設備改造,建立健全應急廣播等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系統。加大供水水廠、管網和加壓調蓄(含二次供水)設施更新改造力度,強化供水管網漏損治理和排水防澇設施改造,到2027年,城市供水公共管網漏損率控制在8%以內。系統開展污水處理廠提質增效和清污分流、破損管網等改造修復,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達80%以上。因地制宜推進垃圾處理設施轉型和提質升級,推進全市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加快推進城鎮燃氣管道建設及老化更新改造,運行年限滿20年的燃氣管道應改盡改。推進小區“瓶改管”改造工程,2025、2026年分別完成2.5萬戶“瓶改管”改造。加快推動燃氣用戶報警及安全聯動裝置的普及應用。
(五)支持交通運輸領域設備更新。持續推進道路客貨運輸、郵政快遞車輛等電動化替代,指導道路運輸企業制定更新淘汰計劃,鼓勵企業提前淘汰老舊車輛,到2027年累計淘汰更新客貨運車輛超3000輛。支持老舊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換代。全面實施重型柴油車國六排放標準,依據交通運輸部公布的達標車型目錄審查營運車輛市場準入,高效辦理道路運輸車輛營運。加強低空經濟裝備等綠色航空裝備產業發展和示范應用。加快高耗能、高排放、污染重的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加快液化天然氣(LNG)動力船舶應用,逐步擴大電動、生物柴油動力、綠色甲醇動力等新能源船舶應用范圍。積極推動高速公路服務區升級改造,發展“服務區+”多場景平臺生態。開展船舶碰撞橋梁等交通安全設施設備改造。
(六)推動農業農村領域設備更新。落實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快淘汰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裝備。加強節水節肥節藥節能等生態友好型農機裝備的應用,積極推廣噴桿噴霧機、植保無人機、增氧機、電熱烘干機等農機裝備,到2027年,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率達95%以上。支持農機裝備、冷鏈倉儲等租賃經濟發展,培育共享農機、共享倉儲等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各中心鎮物流配送中心、冷鏈倉儲物流等設施建設,支持重要物流節點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改造升級。
(七)推進教育教學設備設施置換更新。推進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江門中醫藥職業學院、廣東江門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江門市技師學院等高等院校以及中職學校(含技工學校)教學科研設備迭代升級、數字化校園建設、校園圖書館建設、實驗實訓配套設備升級、校園水電氣等管線管網改造提升。支持以校企共建產業學院等產教融合新型載體的模式提升院校實訓設施設備。支持職業技能公共實訓平臺實訓設備設施更新置換和升級改造。
(八)推進文化旅游設施更新提升。推動A級旅游景區、省級旅游度假區游樂設施設備迭代升級,加強客運索道、旅游觀光車船、大中型游樂設施等梳理排查,對存在安全隱患、超出年限服役的設施設備,及時更新置換。推動江門演藝中心、東湖影劇院等專業演藝劇場,對超過服務年限、高耗能、存在安全隱患的器材設備進行更新迭代。推動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省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文化旅游配套設施更新提升,打造一批數字化、沉浸式文旅消費新場景。
(九)推進醫療設備設施迭代升級。推動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殘疾人康復機構、職業病防治機構、結核病防治機構、血站、緊急醫學救援中心等裝備和信息化設施迭代升級。支持江門市中心醫院在廣東省高水平醫院建設中更新置換先進醫學及科研設備。鼓勵具備條件的醫學影像、放射治療、遠程診療、手術機器人等醫療裝備更新改造,高水平推進國家中藥現代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門健康產品分中心、江門市醫學轉化應用創新研究中心、區域腫瘤精準防治中心建設。推動醫療機構病房改造提升,優化住院診療服務。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支持基層醫療機構設備更新迭代升級。探索推進醫療裝備產品“購買技術服務”和設備租賃等新模式。
三、實施新一輪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
(十)開展汽車以舊換新。強化政策引導,組織開展汽車以舊換新活動,鼓勵汽車生產、經銷企業通過開展促銷活動、發放換新補貼、贈送充電樁等形式提供購車優惠讓利,促進汽車更新消費。支持企業緊抓“五一”“國慶”等節假日消費旺季,舉辦大型車展,促進汽車消費擴容提質。嚴格執行機動車強制報廢標準規定和車輛安全環保檢驗標準,依法依規淘汰達到強制報廢標準的老舊汽車。
(十一)開展家電產品以舊換新。鼓勵家電生產、銷售、回收等企業聯合開展家電以舊換新促銷活動,開設線上線下活動專區,對以舊家電換購節能家電的消費者給予優惠。制定燃氣灶具及燃氣熱水器以舊換新產品目錄指引,推動不合格、超年限使用的燃氣灶具及燃氣熱水器更新替換,消除安全隱患。開展“邑齊煥新”家電促消費行動,鼓勵企業創新家電產品消費新場景。落實家電售后服務提升行動,提升家電售后服務水平。
(十二)推動家具家裝消費品換新。多措并舉支持居民開展舊房裝修、廚衛等升級改造和居家適老化改造。鼓勵家具、家裝企業加強上下游合作聯動,打造線上樣板間,提供價格實惠的產品和服務套餐。引導生產企業圍繞智能家居等開發新型終端產品,鼓勵企業推廣智能家居、全屋定制等新型消費場景。開展“邑齊煥新”家居促消費行動,支持經營主體舉辦江門家博會等促消費活動。
四、實施全鏈條廢棄物循環利用行動
(十三)完善廢舊產品設備回收體系。深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網點與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兩網融合”。因地制宜完善城鄉回收網絡,發展“換新+回收”、“互聯網+循環利用”等新模式,加快廢舊物資回收網點向社區延伸,推動建設再生資源集散交易市場和再生資源分揀中心。優化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布局,推動報廢汽車拆解企業規模化發展。完善公共機構辦公設備共享共用及回收處理機制。
(十四)支持二手商品流通交易。大力發展二手車出口業務,推動擁有汽車國際銷售渠道的貿易公司與我市汽車流通企業互補合作,打造二手汽車出口基地,培育二手車出口配套服務體系。支持企業拓寬海外市場渠道,規范二手商品流通秩序和交易行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爭取抖音、快手等平臺對二手商品流通給予流量支持,支持二手車等舊貨流通企業通過直播引流,促進二手商品交易。
(十五)有序推進再制造和梯次利用。積極培育舊件回收、整機再制造、關鍵件配套、再制造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產業鏈。加強舊件損傷檢測與殘余壽命評估、質量性能檢測及智能運行監測、先進表面工程與增材制造成形等技術研發應用,提高再制造全過程溯源追蹤的信息化水平和設備安全性能。探索在風電光伏、盾構機、工業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開展高端裝備再制造業務,有序推進動力電池等產品設備及關鍵部件梯次利用,引導退役設備、各類廢棄產品進行本地化再制造。支持和引導機電產品再制造及廢鋼鐵、廢塑料、新能源汽車廢舊動力蓄電池等再生資源綜合利用企業,開展行業規范條件企業申報工作。
(十六)推動資源高水平再生利用。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集聚化、規模化、園區化發展,引導低效產能逐步退出。支持一批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等再生資源精深加工企業發展壯大,培育一批廢棄物循環利用龍頭企業。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范化回收利用,支持企業工藝設備提質改造和農機拆解舊件回收再利用。積極有序發展生物質液體燃料。持續提升廢有色金屬利用技術水平,加強稀貴金屬提取利用。加快生活垃圾、醫療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利用處置設施建設。支持再制造產業化、餐廚廢棄物資源化,鼓勵企業在固體廢棄物生產過程中進行協同處理,支持企業工藝設備提質改造。拓寬建筑垃圾等大宗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渠道,推動退役動力電池等新興產業固體廢物循環利用。
五、實施標準引領行動
(十七)落實綠色低碳發展標準。宣貫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等領域強制性國家標準,推進化工、紡織服裝、建材、家電家具等行業實施清潔能源生產、能效提升、循環利用等升級標準,落實鍋爐、電機、泵、冷水機組、數據存貯設備等重點用能設備能耗標準。落實運輸裝備、城市基礎設施節能低碳、綠色建造等標準。鼓勵龍頭企業、社會組織參與清潔生產、循環利用、能耗等領域國際標準、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的制修訂。
(十八)實施產品技術標準提升。實施家電、家具、汽車、電動自行車及電池、燃氣灶具、燃氣熱水器等更新升級標準。推動落實廢舊家電、二手電子產品、報廢汽車、廢舊動力電池、退役光伏風電等國家新出臺的回收利用標準。執行存量電動自行車及電池、燃氣灶具、燃氣熱水器等安全風險等級認定標準,推進具有突出風險的產品以舊換新。鼓勵摩托車、家電、造紙、建材等產業通過貫標、對標、達標助力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和提質增效。鼓勵企業制定高于國家標準的先進企業標準,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
(十九)加強重點領域標準銜接。鼓勵企事業單位積極參與質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認可等相關國際標準化活動。積極參與智能家電、日用消費品等灣區標準研制。積極參與“一帶一路”綠色標準合作,助力我市再生資源產品、再制造產品、二手商品走出去。
六、強化政策保障
(二十)落實財政支持政策。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投資、超長期特別國債和省級財政相關專項等資金,支持設備更新、循環利用等重大項目建設。統籌省市兩級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工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提質增效行動,優先支持遴選專精特新、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鏈主”企業等產業帶動能力強、創新發展能力好的企業項目納入省級財政獎勵資金項目庫。用足用好中央和省財政安排的節能減排補助資金、現代商貿流通體系相關資金、城市交通發展獎勵資金、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專項資金等,支持符合條件的汽車以舊換新、家電等耐用消費品以舊換新、新能源公交車及電池更新、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落實國家和省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利用市級先進制造業企業技術改造、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等財政資金對設備更新及循環利用給予支持。落實綠色收費價格政策,適時開展價格動態調整。落實政府綠色采購政策,鼓勵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加強綠色產品采購。嚴肅財經紀律,強化財政資金全過程、全鏈條、全方位監管,更好發揮財政資金的引領帶動作用。
(二十一)落實稅收支持政策。嚴格落實節能節水、環境保護、資源綜合利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安全生產專用設備、新能源車購置、二手車銷售等稅收優惠政策,用好加速折舊相關稅收優惠政策。積極落實國家關于資源回收企業向自然人報廢產品出售者“反向開票”政策。
(二十二)強化金融支持。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領域相關的再貸款和中央財政專項貼息等政策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的信貸支持,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投放,鼓勵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服務制造業設備更新改造。建立健全綠色(轉型)項目庫動態管理機制,為降碳節能、低碳能源、低碳城市、綠色交通、低碳農林業等領域項目提供融資對接服務,加大綠色信貸投放。按照國家和省的政策,允許高校開展商業貸款。推動融資租賃服務工業、教育、科技、醫療等重點領域設備更新。鼓勵銀行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可控前提下,適當降低乘用車貸款首付比例,合理確定汽車貸款期限、信貸額度。
(二十三)強化產品推廣。聚焦全市智能裝備、儲能裝備、分布式光伏等行業設備,以及家電、家具、水暖衛浴、五金門鎖、消費電子等消費品需求,以設備更新為契機,加快推動新一輪工業企業技術改造。引導企業對標國家、省政策導向,爭取我市更多企業產品納入省級以上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產品清單目錄。圍繞交通、水利、環保、城市基礎設施等領域,充分挖掘我市需求,加強電力設備、儲能裝備、節能燈具等本地企業生產產品的推廣和應用,助力企業擴大生產規模。
(二十四)強化要素保障。強化技術改造和循環利用項目用地、用能等要素保障。統籌區域內廢棄物分類收集、中轉貯存等設施建設,將其納入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范圍予以保障。完善廢棄物回收運輸車輛上路管理制度,因地制宜劃定廢棄物回收專用臨停車位。
(二十五)強化創新支撐。聚焦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資源循環再生利用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裝備科技攻關。突出需求導向,強化結果應用,完善“揭榜掛帥”機制,以“揭榜掛帥”方式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科技項目研發攻關。支持校(院)企合作共建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型研發機構等高水平創新平臺,助力推動裝備產品提質升級。推動科研機構開展有效的設備設施迭代更新,推動其針對產業技術服務形成造血功能升級更新急需的科研儀器設備。推動各重大創新平臺在技術研發、檢驗測試、中試生產等方面形成更多原創性科技成果。引導發展各類公共服務科研檢測機構,推進科研、檢驗檢測儀器設備開放共享。
各縣(市、區)、各部門要加強統籌協調,強化聯動,做好政策解讀,充分利用中國品牌日活動、廣交會、進博會、鏈博會等境內外重點展會宣傳推廣江門優質產品與品牌。通過全國生態日等活動,強化綠色低碳理念宣傳,普及家電安全使用年限知識,引導消費者購買高能效水平的綠色產品。營造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的良好社會氛圍。如本政策有與上級政策無法銜接的,以上級政策為準執行。
附件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