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7日至2022年2月13日,全市接電信網絡詐騙警情51起,日均電信網絡詐騙警情約9起,環比上升200%,同比下降23.88%。近期,我市刷單返利類、冒充電商物流客服類,貸款、代辦信用卡類的詐騙警情多發,三種詐騙類型發案占比60.78%。
多發類型預警提示


多發區域預警提示

2月7日至2月13日案發區域及發案數:蓬江14起,江海6起,新會16起,臺山5起,開平6起,鶴山2起,恩平2起。
高危人群提示


我市電信詐騙警情的受害人年齡段集中在31-40歲之間,占比達42.55%。
案件解析
虛假服務→解除防沉迷:
隨著網絡游戲防沉迷的推進,一種專門針對未成年人,進行“解除防沉迷”的詐騙方式,也悄然興起。2月14日,開平市一名12歲的學生在寒假期間,想要解除游戲防沉迷功能,結果被騙5萬多元。
小敏在玩手機時,見到有可以幫忙“解除防沉迷“的信息,就聯系對方,并添加對方為好友,對方詢問小敏年齡,得知她今年12歲,便稱需要監護人的身份證才可以辦理相關手續。小敏擔心泄露身份證號會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便將一個錯誤的身份證號碼發給對方,對方謊稱30分鐘內將會凍結她和監護人的賬號,需要及時解凍,于是誘導小敏下載“企業微信”APP并通過語音電話教小敏操作。在對方的指引下,小敏先后在“*寶”“拼*”“盒*”等平臺上購買了10次禮品卡,她通過媽媽的手機支付寶支付共5萬多元,隨后將禮品卡全部贈送給對方。贈送禮品卡后小敏的游戲賬號依然無法使用,對方也不再回復信息,小敏這才意識自己上當受騙,告訴了家人,家長隨即向當地警方報警。
案件解析:
1、放下誘餌:不法分子在游戲、游戲群、游戲圈中散布可以"解除防沉迷"來吸引未成年人。
2、套取信息:當未成人年聯系其后,騙子會收集事主的個人信息,例如身份證號、姓名、年齡等。
3、實施詐騙:收集到信息后會以凍結賬號、違法違規等理由恐嚇未成年人,誘導按其所說的去操作。詐騙成功后會拉黑事主,并無法再聯系。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