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7日至2023年3月5日,全市電信網絡詐騙警情78起,日均電信網絡詐騙警情11起,環比上升11.42%,同比下降27.10%。近期,我市虛假征信類,虛假購物、服務類,刷單返利類,冒充電商客服類,冒充公檢法及政府機關類五種詐騙類型發案占比81.48%。
多發類型預警提示 多發區域預警提示 2月27日至3月5日案發區域及發案數:蓬江7起,江海14起,新會8起,臺山9起,開平18起,鶴山12起,恩平10起。 高危人群提示 我市電信詐騙案件警情的受害人年齡段集中在18-38歲之間,占比達68%。其中29歲-38歲占比32%,18歲-28歲占比36%。 案件解析 虛假購物服務類→機構退費詐騙 近日,柳先生在公司接到一個境外陌生電話,對方自稱是某某教育的工作人員,說可以為他之前報名的網課辦理退費。去年,柳先生為了提高自身技能,在該機構購買過培訓課程,后來機構因經營不善而被叫停。苦于“退費無門”的柳先生接到電話后喜出望外,立馬就答應配合操作退款。對方稱由于培訓機構倒閉,公司進行了債券轉讓,所以需要通過購買證券的方式來清退學費,隨后還發來一份偽造的債券轉讓書來騙取信任。柳先生信以為真,按照對方發來的網址鏈接下載了“XX證券”APP并注冊賬號。對方告訴他,預存本金后,平臺將兌付本金比例的10%,即預存1000元,可兌付1100元,并承諾本息一并退還。隨后,柳先生開始往對方提供的銀行賬號轉賬充值,果然,不久就收到對方承諾的金額,這讓他更加相信這樣的退費方式。在對方的慫恿下,柳先生開始加大投入金額,繼續轉賬。但接下來的操作,徹底讓柳先生掉入詐騙的沼澤,越陷越深。當他轉了一筆20000元后,APP上也顯示到賬相應的金額,但卻無法提現。對方解釋說柳先生沒有按照指引正確操作,所以這筆錢退不下來,需要交6000元來激活修復數據。柳先生深信不疑,繼續轉賬充值后準備提現時,平臺還是顯示“操作異常”,而對方的說辭依舊是操作失誤,以繳納解凍費和保證金為由讓柳先生轉賬。柳先生再次轉賬后,還是不能提現。此時,柳先生終于意識到自己被騙了,急忙報警。最終,柳先生退費不成,還被騙了3萬余元。 案件解析: 第一步:騙子往往會通過地下黑產鏈非法獲取培訓機構用戶信息,篩選詐騙目標對象,點名道姓,告知報名課程可以申請退費以此獲取信任。 第二步:受害人上鉤后,騙子會以“返還學費、充值返利”等理由,引導點擊陌生網址鏈接下載虛假APP,要求填寫個人信息、銀行卡等資料注冊。 第三步:前期,受害人按照騙子指引投入資金都能獲得本金和返利,待目標對象繼續追加資金,騙子不再返還,以操作完一次性返還、操作錯誤、賬戶凍結、交解凍金等理由不斷誘導受害人轉賬。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