鄰里噪聲糾紛、店鋪租賃糾紛、酒樓婚宴消費糾紛……看似雞毛蒜皮的小事,當事人雙方一旦系上難以解開的“心結”,選擇走向法律訴訟,則會造成很高的時間、費用成本;選擇記在心里,則“疙瘩”會越系越緊,更容易造成矛盾升級。
矛盾化解有機制,巧解群眾“千千結”
此前,家住江海區禮樂街道的周女士因其兒子小杰(化名)沉迷游戲,偷偷用家里的多部手機充值游戲,金額達上萬元且屢教不改,周女士只好帶兒子到禮樂派出所求助。 禮樂派出所副中隊長謝棣莊以案說法,將小男孩帶到辦案區實地參觀審訊室、嫌疑人留置室,并耐心教導他:“盜竊是犯罪行為,警察叔叔現在給你一個改正的機會,回去以后聽媽媽的話,把手機癮戒掉好不好?”在謝棣莊的耐心教育下,小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并認真寫下一封檢討書,承諾不會再沉迷游戲。 禮樂派出所教導員林燕鴻說道,派出所轄區面積50.8平方公里,管轄24個行政村、4個居委會,轄區常住人口超過8萬人。該轄區是典型的城鄉接合部,這里充滿人間煙火氣,卻又因城鄉交融而略顯“復雜”。 土地權屬的“小算盤”、農業經營里的“小分歧”,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事,稍不留意,隨著日積月累就會化作矛盾積怨,攪擾著街坊四鄰的安寧生活。 因此,禮樂派出所重視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群眾之事無小事,要當作自個兒家事兒來辦吶!”這句念叨,在所里每位民警心間扎根發芽,長成參天大樹,化作每一次行動的基礎。
林燕鴻說:“我們要求每接到一宗矛盾糾紛的報警,當天值班領導要全程盯辦,值班民警第一時間跟進,爭取當天化解;如果無法立刻化解,要與負責相關社區的民警交接,密切跟進。”
禮樂派出所堅持“多部門協同、法理情融合”化解機制,推動28個警格、41個網格深度融合,將82名專兼職網格員納入信息員隊伍,并建立各行各業、村居微信群23個,提前掌握各種苗頭性、傾向性信息;大力推行“社會力量+調解員+社區民警”的糾紛調解模式,有效節約了警務工作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調解糾紛有方法,解開“疙瘩”心氣順 在禮樂派出所這個充滿凝聚力與戰斗力的集體中,現有民警23人、輔警53人,他們各具專長,各顯神通,其中更不乏矛盾糾紛調解的“行家里手”。 例如,民警謝棣莊以其出色的表達能力,擅長用簡潔明了的語言闡述“情、理、法”的復雜關系;而民警陳堅華、白東亮、唐張偉等人,擁有豐富的前線經驗以及廣泛的接觸面……無論場面多復雜、氣氛多劍拔弩張,他們總能有條不紊地抽絲剝繭,細細梳理雙方的訴求,在一團亂麻里精準找出那關鍵的“線頭”,然后“對癥下藥”,一番勸解下來,讓原本吹胡子瞪眼、互不相讓的雙方,漸漸心平氣和,心甘情愿地解開彼此心中的“疙瘩”。 這些擅長與群眾溝通的民警構成了調解工作的核心力量,顯著提高了矛盾糾紛的解決效率。 一次,李阿婆因禮樂社區市場有攤主錢財失竊,被邀協助調查,后證實竊賊另有其人,可誤解謠言讓她茶飯不思、身體欠佳,家人于是向派出所求助。 “雖然幫阿婆澄清事實不屬于辦案流程的工作內容,但是我們還是組織了這次出警。”謝棣莊說。在菜市場高峰時段,他用擴音器向群眾澄清此事。 一番努力后,李阿婆終于舒了一口氣,用她的話說:“我現在渾身輕松。” “我們依據當地實際情況,在房屋建設、農耕作業等特定事件及關鍵節點到來之前,預先分析可能發生的矛盾糾紛類型,并制定相應的化解預案。”林燕鴻說道,在日常警務工作中,民警們勤于深入基層,頻繁與民眾進行溝通交流,從日常生活的瑣碎中排查矛盾糾紛、掌握實際情況。通過采取“提前介入”的方式,確保對情況有充分了解,將矛盾化解工作由“被動應對”轉變為“主動作為”。 傾心服務贏信任,繪就警民“同心圓” “你憑什么把排氣扇對著我家門口!”“你也不能朝著煙囪扔石子、潑水吧,很危險啊。”……在禮樂威東村,彼此抬頭不見低頭見的兩戶人家,就因為這煙囪的事,較上了勁,“斗氣”斗了足足兩年多,報警超過200次。 一方被煙囪整日對著大門,熏得心煩意亂;而另一方覺得,村里大家都是這么個情況,對方是故意“找茬”。村委會多次出面調解,然而幾次組織調解都談不攏。 見此情形,禮樂派出所的民警們苦口婆心、循循善誘,勸著雙方“退一步海闊天空”。好不容易勸動了一方同意對廚房排氣進行改造,民警們還化身“全能工匠”,搬磚弄瓦、鉆孔砌墻,樣樣在行,忙得熱火朝天。 今年10月,這起糾紛通過民警細心梳理,身體力行,耐心勸說,成功化解矛盾。“大家是多年鄰居,要互相理解、和睦相處。”11月14日,禮樂派出所民警回訪時群眾表示。 據統計,今年以來,禮樂派出所共成功化解189起矛盾糾紛,化解率達98.3%。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件件貼心的小事換來的是群眾對公安工作的信任。禮樂武東村是一個大村,全村19個村民小組,5000多人,屬于城鄉接合部,涉魚塘、農作物等民生小案多發。村黨委副書記黃朝幌介紹,“遇見解決不了的矛盾糾紛,我們都很放心找他們,對于調解的結果,村民也很滿意。” “有困難,找警察。在禮樂,群眾大事小事都找我們,雖然累了些,但群眾信任我們,把我們當自己人,心里還是很欣慰。”社區民警白東亮從警幾十年,一直在基層,是典型的糾紛協調能手,很多事情在他手里都能迎刃而解。 社區民警陳堅華也說道,在所里沒有大案、小案的區別,全所樹立“破小案、保民安”理念,把每一宗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民生小案都當作重要工作來抓。 當夜幕籠罩禮樂街道,華燈初上,街巷中彌漫著飯菜的香氣與孩童的歡笑,這份祥和安寧背后,是禮樂派出所民警們日復一日的堅守與付出。他們穿梭在糾紛現場與市井小巷,用腳步丈量責任,以真心傳遞溫情,把群眾的每一件“小事”雕琢成平安基石。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