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警官的那句‘阿伯您放心,哪怕只有一點蛛絲馬跡,我們都一定查到底’的承諾,讓我這老頭子打心底感動?!苯?,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謝信被送到了廳長信箱,字里行間充滿了蔗農李阿伯對江門市公安局禮樂派出所民警盡職盡責,為其挽回約一萬斤甘蔗損失的感謝之情。而這一切的故事,還要甘蔗上的一道裂痕說起......
萬斤蔗損蔗農淚
近日,江海公安分局禮樂派出所接村民李阿伯求助稱,自己種植約一萬斤的甘蔗出現裂痕,懷疑是人為造成,請民警到場處理。
接警后,辦案民警冒雨趕往現場進行調查。最初到達現場時,民警一眼看去,甘蔗田里的甘蔗生長態勢良好,并沒明顯被破壞的痕跡,走近觀察時,也只看見一道道細細的裂痕。此時,民警腦海中生出疑問“怎么確定是人為的呢?”。因為甘蔗種在地里的生長過程中,受環境的影響很大,在水分充足的時候受到刮風、下雨等溫差大的情況下都會出現開裂的現象,加之農田地方偏僻,荒無人煙,現場無直接線索判斷有人故意損壞,偵查難度較大。甘蔗是李阿伯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眼看快能收割卻不料遭此“橫禍”。李阿伯臉上滿是著急與無奈,對民警說到“我這把老骨頭蹲在地頭上急得幾宿都沒合眼。”
裂痕“開口”辨人禍
民警反復查看這些甘蔗,總覺得這些裂痕有不合理的地方,立即對現場展開調查分析,終于總結出疑點所在:一是甘蔗裂痕存有連續性,如一根甘蔗連續三節出現的裂痕方向皆一致,未免過于巧合;二是大部分裂痕出現的位置高度相似;三是與自然開裂有明顯不同,甘蔗的裂痕中都有若隱若現的受力點痕跡,并在受力點附近出現細微的纖維扭曲。
在附近多位蔗農的協助下,民警開展初步的偵查實驗,通過人為制造開裂痕跡與自然開裂痕跡相比較,判斷出甘蔗被人故意損壞的可能性更大,并根據裂痕的高度推測出嫌疑人的大致身高信息。關鍵信息鎖疑蹤民警結合現場特殊的環境情況,對案發蔗田劃分區域展開地毯式排查,搜尋蛛絲馬跡,最終找到了關鍵證據。為了進一步篩查出嫌疑人,民警多次下田走訪附近農戶并對現場展開調查。功夫不負有心人,終于在附近的農戶口中得知,在前兩天早上,有人開著一輛男裝摩托車進入到李阿伯的甘蔗田里,并在里面待了一段時間。得知這個消息后,民警立刻開始深挖附近農戶提供的這條線索,并初步鎖定了嫌疑人譚某。
民警立即與李阿伯聯系,詢問其最近是否有與譚某發生矛盾。李阿伯表示,兩人之間并無矛盾,不過譚某也是種植甘蔗農戶,在事發前幾天譚某曾詢問自己能否將甘蔗賣給他。鑒于自己的甘蔗已經被人訂購,所以拒絕了。由于當時附近沒有目擊證人,知情的農戶也僅知道有人進入李阿伯的蔗田,無法對人員進行辨認。民警無法最終確定是否是譚某損壞了李阿伯的甘蔗。
以理服人促認錯
“確定了,就是譚某損壞了李阿伯的甘蔗!”抱著不放棄任何一絲機會的念頭,民警加班加點對案件每一個細節、每一個證據材料研究再研究,抽絲剝繭終于找到了有力線索。掌握充分證據、梳理清晰案情脈絡后,民警立即對譚某進行偵查研判,并將其成功抓獲。在強有力的證據和民警的耐心思想教育下,最終,譚某承認損壞李阿伯甘蔗的事實。他還表示希望自己可以爭取李阿伯的原諒并賠償相關損失。
楓橋解結續鄉情
本著“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務不缺位”的工作理念,民警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迅速組織李阿伯與譚某調解協商。在雙方的交流中,民警得知原來兩人是三十幾年的老朋友。因為譚某覺得李阿伯種的甘蔗品質較好,加之李阿伯之前都是將甘蔗賣給自己的,這次將甘蔗賣給了他人,所以心生不滿,一時沖動做出損壞甘蔗的行為。民警從法律法規、人情事理等多方面為雙方調解,最終兩人達成調解協議,譚某以140元一擔的價格收購李阿伯地里4萬斤甘蔗其中包括了1萬斤被損壞的甘蔗。雙方對處理結果均表示滿意。
“警察同志辦案真系掂過碌蔗啊!”當事情結束后,李阿伯將一面印有“不忘為民初心 禮樂派出所掂過碌蔗”的錦旗送到了江門市公安局禮樂派出所。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