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山市廣海鎮的廣海衛城,是明代聞名遐邇的海防要塞,更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戰略支點。這座鐫刻著“海永無波”平倭摩崖石刻的古城,歷經六百年滄桑巨變。從明洪武年間建衛抗倭的前哨,到如今發展為國家級重點鎮、二級漁港,歷史文脈始終在灣區潮涌中綿延不息。
今昔輝映間,臺山市公安局廣海派出所賡續著衛城戍邊的使命,堅持以黨建為引領,傳承“海永無波”的精神,延續“守護海港”的使命,創新構建“定波三錨”警務體系——黨建領航的“解鈴錨”破浪調解,立體防線的“防護錨”多維矩陣,定制暖心的“服務錨”魚水紐帶,在守正創新中續寫著“衛城戍海”的楓橋警務新模式。
平安航程上,廣海派出所鐫刻下硬核戰績,被評為全國第一批一級公安派出所,公安部邊防局標兵旗幟與“青年文明號”銅牌交相輝映;功勛墻上星輝閃耀,6座集體三等功獎杯見證鐵軍擔當,30余枚功勛獎章折射隊伍群英璀璨。
近三年來,轄區矛盾糾紛警情、刑事治安警情均同比大幅下降,群眾滿意度始終在五邑灣區的平安坐標上高位領航。
解鈴錨 菩提樹下的和諧密碼
廣海鎮龍崗村村尾有一株700年的菩提古樹。菩提古樹樹體粗壯,造型奇特,恰似執掌秘境的天人執筆,在年輪里鐫刻著“包容共生”的千年偈語。因此,菩提古樹在廣海鄉親心中歷來有象征著“包容、和諧”的美好寓意。
廣海派出所循著古樹啟示,因地制宜推動建立矛盾糾紛調解的“菩提解鈴園”,獨創“三招解鈴法”,針對漁港、漁民、漁獲產生的矛盾糾紛實現“對癥下藥”的專業矛盾化解,促使矛盾雙方快速重歸于好。第一招,針對不同的矛盾類型,召集不同的調解“專業隊”;第二招,給雙方算好“合網漁獲多、分網兩船空”的“一筆賬”;第三招,在菩提樹下遞出互讓一步的“臺階梯”。
自開園以來,廣海派出所調解如“魚販與養殖戶為分賬紅臉”等矛盾糾紛共131起,滿意率始終錨定百分百。
防護錨 立體防線守護藍色糧倉
廣海鎮海岸線長、海洋牧場面積大、漁船進出頻繁,容易成為盜竊、走私、偷渡的“洼地”。從漁民船頭議事的裊裊炊煙,到菩提古樹下鄉鄰調解的細雨,白海豚擱淺了,漁民和警察能一起沖上去救,老祠堂的僑房糾紛,幾個電話就越洋解決了,平安的種子就是這樣在大家共同參與治理的土壤里生根發芽......
廣海派出所提煉出海陸兩地“三防一哨”工作法,劃定重點海域、碼頭、漁市等開展守護隊配合民警“三類三定”巡防,建強“海陸最小應急單元”,織密“天地”安全立體防線,筑牢平安不出事的“防波堤”。
臺山市公安局前移“雙反”陣地、駐扎廣海,構筑起海陸空立體防控網,全面升級“海陸空”立體防控體系。56艘自用“漁船”轉身變“海上哨所”,組建漁安守護隊等群防力量,制定了“海洋牧場”專屬巡防路線,用科技利劍筑牢“防波堤”,曾及時救助擱淺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中華白海豚,實現生態保護與走私偷渡預警雙效能。
如今守護隊一發現可疑信息立即上報,海陸防護網瞬間激活,科技手段鎖定,執法船包抄,岸線封堵。30多年的老漁民陳伯感慨:“警燈一亮,心里就踏實!”600年漁港底蘊被轉化為現代治理效能,藍色糧倉在立體防控中蓬勃發展。
服務錨 定制服務暖民心
海永無波,不僅要止風波,更要暖人心。廣海派出所找準服務“小切口”,依托轄區漁民工會成立89人的“漁工服務隊”,實現服務從“標準服務”到“定制關懷”的跨越,鑄造服務不缺位的“避風港”。漁期來了,廣海派出所就開展“潮汐服務”;游客來了,就開設“快捷式”服務;詐騙發生了,就開展海上預警勸阻;臺風來了,民輔警就責任到人、一人一船,勸說漁民轉移。
2024年5月份,“漁工服務隊”了解到轄區有一名少年小王,因父母個人原因,一直未入戶,眼看就要中考,不知如何是好。廣海派出所民警與“服務隊”驅車三百公里,到小王出生地調查取證,搶在報名截止前辦好入戶。當拿到戶口簿的那一刻,小王喜極而泣。
而這樣的服務早已隨著海波融入日常。給“海上娃”開通戶籍綠色通道,給遠洋船配備“急救錦囊”,在魚排上開“反詐茶館”。去年一場暴風雨淹沒多個村莊,全體民輔警帶領“漁工服務隊”火速響應、全數投入戰斗,成功解救群眾150多人。近三年,“漁工服務隊”已收到群眾15幅錦旗、16封感謝信。
無論是“海永無波”還是“楓橋經驗”,精神的傳承不在于復刻歷史場景,而在于為民服務的一樁樁小事之中。在這片見證過抗倭烽火的古港,廣海派出所正以解鈴園為硯、以防護網為筆、以服務隊為墨,在碧波萬頃間書寫永恒命題。未來,廣海派出所將繼續以最深沉的社會治理,更關注浪尖托起的民生溫度,讓新時代“楓橋經驗”煥發出跨越時空的生命力!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