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門市的沿海工業發展歷程中,銅鼓隧道猶如一條穿越時空的通道,不僅承載著過往工業與交通相融相促的深刻記憶與無限憧憬,更見證了時代的變遷與城市的成長。而今,這座兼具歷史底蘊與未來憧憬的隧道,正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銅鼓隧道改造工程已接近圓滿收官,即將以煥然一新的姿態重新亮相,為江門市的內聯互通和工業振興增添新的活力與動力。
一、工程概況

銅鼓隧道位于臺山市赤溪鎮銅鼓村,全長約1.5公里,建成于1995年,2020年由廣東國華粵電臺山發電有限公司移交公路部門管養,歷經多年運營,亟待“保養”。此次改造工程猶如一場精心編排的“手術”,涵蓋了諸多關鍵“療程”:襯砌病害修補方面,共檢測出254平方米較為嚴重的病害點,均采用高強度修補材料進行修復;專業隧道涂裝面積達3.46萬平方米,嶄新的涂層讓隧道內部煥然一新;照明及供電方面,共計更換了420余套節能高效的新型照明燈具和15000余米的供電電纜,大大提升了隧道的照明效果與用電安全性;新增了14個高清攝像頭,接入交警及隧道監控系統將運營風險進一步降低。增設50余套新型滅火器,提升隧道洞內應急處置能力;更新了100余塊清晰醒目的標志標牌,重新施劃了1000余米的標線,更換了140余米的堅固護欄,讓隧道的交通指引更加明確,行車安全更有保障。經過團隊協作,高效的組織實施,預計今年12月恢復正常通車,較合同工期提前4個月完工。
二、黨建引領,鑄就精品工程

項目啟動之初,在上級主管部門的支持下,臺山公路事務中心組織項目各參建單位,迅速成立臨時黨支部,凝聚起技術尖兵團隊。以黨員為先鋒楷模,發揚艱苦奮斗精神和江門公路人“公在心上,路在腳下”的奉獻精神,努力建設品質優良工程。在工程質量把控上,臨時黨支部堅守“品質為先”的底線,對任何質量瑕疵與“舊疾頑癥”皆零容忍之。臨時黨支部書記許堅石,對項目建設傾注了大量心血,從圖紙審查、施工計劃、交通疏導、材料進場、施工工藝都密切跟蹤,帶領項目辦的同志,邊施工,邊優化管理、各項工序有條不紊,指導施工、監理和設計單位加強協作。面對隧道滲漏水、襯砌破損等復雜問題,黨支部迅速組建黨員突擊隊,憑借深厚的專業底蘊與技術實力,逐項排查、精準施策,確保每一項工程細節均達到行業規范。用對品質的執著與追求,將銅鼓隧道改造工程打造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良心工程。
三、科學規劃,搶抓工程進度

為確保年底前順利完成改造任務,臺山公路事務中心對工期安排、安全管理、質量控制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部署。項目團隊深入施工一線,定期開展安全質量巡查,及時發現并有效解決問題,確保工程節點目標如期實現。
在搶抓工程進度方面,施工團隊不斷優化施工方案,例如,將原本順序施工的照明系統和監控系統安裝工作,調整為交叉施工,節省了近20天的工期。同時加快材料供應節奏,與優質材料供應商簽訂緊急供應協議,確保材料隨調隨供。增加專業力量與機械設備投入,組織專業機電隊伍10人和4臺先進的施工機械設備進場,根據隧道尺寸定制移動作業平臺,采用高效標線噴涂機,確保施工黃金期得到充分利用。此外,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與交通部門聯合開展了2次交通應急演練,確保施工流程順暢無阻,為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安全護盾,構筑生命防線

安全生產重于泰山,臺山公路事務中心通過抓實抓細,把安全生產理念貫穿于項目的每道工序、每個環節。項目建設期間,累計開展學習培訓8場次,參與人員達240余人次,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全方位、深層次地不斷提升項目人員的安全意識。一方面,通過對工藝和工序的細致講解與實際操作演示,讓施工人員深刻理解每一個環節的安全要點;另一方面,針對機電工程的特殊性,開展專門的安全培訓,對各類機電設備的安裝、調試和運行過程進行詳細講解,強調安全操作規程。同時,組織施工人員進行現場模擬演練,如在突發機電故障時如何快速、安全地進行處置,提高應對機電安全問題的處突能力。
五、以人為本,回應民生關切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銅鼓隧道作為重要旅游通道,在五一、國慶假期承載的交通量很大,地方政府和人民群眾對短期開放雙向通車,激活周邊旅游經濟,更好享受“黃金周”有較大的期望。為確保隧道雙向暢通無阻,臺山公路事務中心深入調研、科學謀劃,通過對原有施工方案進行精細調整,重新合理規劃施工流程與時間節點,巧妙避開交通高峰期的關鍵時段;同時大力增加人力投入,調配精兵強將充實到施工一線,日夜兼程、奮力拼搏,最終搶在國慶前夕圓滿完成關鍵施工任務,為交通轉換創造較好的施工現場環境,最終確保了隧道在國慶期間的雙向通車。這一暖心舉措,贏得了群眾的好評。
目前,銅鼓隧道改造工程已進入尾聲,即將以全新的面貌重新投入使用。展望未來,氣象一新重新啟用后,銅鼓隧道將成為連接城鄉的重要紐帶,為江門的道路交通注入新的活力與動力,續寫更加輝煌的篇章。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