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也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在“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為大力弘揚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優良傳統,市公路事務中心組織全系統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走訪慰問和座談交流活動,向為公路事業發展辛勤付出的退役軍人致以節日的誠摯問候和崇高敬意,傳遞組織的關懷和溫暖。
![]()




在公路戰線上,眾多退役軍人用實際行動詮釋著“退伍不褪色、忠誠守初心”的錚錚誓言,涌現出一批先進典型。此次慰問活動特別聚焦他們的感人事跡,號召全系統向他們學習。
市區公路事務中心副主任黃忠云:軍人本色永不褪 鋪路為民顯擔當

15年軍旅生涯淬煉出的堅韌品格,讓黃忠云在公路戰線上續寫榮光。2015年轉業公路系統后,他迅速完成角色轉換,成為攻堅克難的業務骨干。在養護管理一線,他勇挑重擔,面對市重點工程潮連大橋加固項目,能主動深入一線,以“白+黑”“5+2”工作模式高效推動項目提前三個月通車,該項目更獲評全國干線公路危舊橋梁改造工程典型案例。擔任副主任分管辦公室和計劃財務工作后,他將部隊“精打細算”的作風融入管理:當好“鐵算盤”,嚴格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厲行節約,單位辦公費用顯著下降;做好“資產管家”,盤活閑置資產,通過物業出租為財政增繳收入;架好“連心橋”,連續多年保持12345政府熱線投訴處理率和辦結滿意率為100%,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特別能奉獻”的軍人作風,讓黃忠云在2021年榮獲“江門市最美退役軍人”稱號,更推動著他在公路事業中不斷創造新的業績。
臺山溫泉養護中心康橋養護點班長黃仲富:三十年養路初心 軍人本色映征途

1996年退伍的黃仲富,在公路養護一線默默耕耘近三十載,將軍人的嚴謹作風帶到工作中,將“工匠精神”融入每一寸公路。他深知“細節決定路的壽命”,即使常規路面挖補也一絲不茍執行標準流程,用對養護質量的堅守保障道路的安全通行。他勇于嘗試新技術,帶頭學習并熟練掌握新型反應型路面修補技術,推動技術在實際工作落地應用,顯著提升養護效率和質量。軍人本色在危急時刻尤為閃亮。2023年8月,他在巡查省道S367線時發現小轎車側翻邊溝、人員被困的險情,立即組織警示疏導,毫不猶豫鉆入變形車廂參與救援,僅20分鐘便成功救出被困群眾。三十年風雨無阻,黃仲富以軍人的擔當和匠人的執著,在平凡的養護崗位上鑄就了不平凡的安全防線。
鶴山公路事務中心副主任羅永漢:扎根公路三十年 軍人擔當護平安

面對養路工作的艱辛,羅永漢退役后毅然選擇扎根鶴山公路事業近30年,初心不改。 他始終將出行安全放在首位,牽頭推進“平安公路”建設,傾力打造國道G325線文明示范路,通過新增36公里防眩網、建成址山服務區、落實“一清一燈一帶”“平安村口”等民生工程,成功推動該路段獲評2021年度廣東省“平安公路”省級示范路段。面對省道S272線“五爪金龍”平交口人車混行、事故易發的復雜安全隱患,他迎難而上,多方協調,深入群眾做工作,駐守現場督導施工,確保項目高效落地。整治成效贏得廣泛贊譽,其經驗做法被《廣東省黨史學習教育巡回指導工作專報》刊載,并獲江門廣播電視臺公共頻道專題報道。“路通平安,心里才踏實”——這句樸實的話語,正是“優秀士兵”“鶴山好人”羅永漢數十年如一日默默堅守的信念與行動寫照。
恩平公路養護中心副主任梁健征:應急先鋒顯本色 護路保通踐初心

梁健征投身恩平公路事業25年,始終堅守國省道應急保通最前線。險情就是命令,他總在第一時間沖鋒在前:2022年暴雨期間,他帶領搶險隊伍連續24小時奮戰,深入水溝清障保暢通;2025年臺風肆虐時,他巡查發現三輪車側翻險情,迅速協助救援并妥善安置被困群眾。他積極推動公路“四新”技術創新,牽頭成立“黨員示范工作室”,探索的瀝青廢料再生利用工藝有效節省養護材料約2.5噸,大力推廣使用機械灌縫、剪草技術,在提升養護效率的同時顯著降低養護成本。疫情三年,他同樣挺身而出,積極參與防疫值守一線工作。二十五載風雨兼程,梁健征以“險情在前我先上”的擔當守護道路安全,用忠誠在平凡崗位鑄就不凡。憑借這份赤誠與實干,他在2020、2021連續兩年獲評恩平市“優秀民兵”,2023年當選敬業奉獻類“恩平好人”。
從手握鋼槍保家衛國,到肩扛鐵鍬養路護通,這四位同志是全市公路系統眾多優秀退役軍人的縮影。他們身份轉變,但忠誠擔當的本色不變;崗位平凡,但敬業奉獻的精神閃光。他們用行動證明,軍人作風是最鮮明的旗幟,公路情懷是最質樸的告白。這個“八一”,讓我們向這些“永不退役”的公路戰士致敬!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