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鶴山市供銷系統隊伍中,有這樣一位“老供銷”,他雖近花甲之年,但壯心不已、勤奮不減。他就是張發志,大家尊稱他“發哥”。
“發哥”1986年進入供銷社系統大家庭,從21歲的小伙子一干就是38年。期間先后在多個基層供銷社擔任主任,時間近20年。一路走來,他始終堅守初心,兢兢業業,緊跟供銷社各個時期的業務核心,與供銷社系統風雨同舟,同向發力。近年來,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和推動鄉村振興的新征程上,“發哥”留下了深刻的足跡。
一、牢記使命,扎根基層
“發哥”是一名老黨員,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變革歷程,但他始終秉持為農民群眾服務的理念,心系“三農”、無私奉獻,發揮供銷社系統作為黨和政府密切聯系農民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在基層工作的日子里,張發志逐漸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務方法,堅持每周下基層走訪調研,注重與農民建立深厚的感情聯系,時刻關注他們的生產狀況和發展需求。無論是農產品的收購和銷售,還是農資的供應和保障,他都親力親為,為群眾排憂解難。辛勤的付出換來了農民的信任與好評,他們感激地說:“張主任是我們的貼心人,他總是能夠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予我們幫助”。
二、創新服務,提質增效
隨著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民對農業生產服務的需求日益多樣化多元化。“發哥”敏銳地捕捉到農業機械化耕作這一現代農業耕種趨勢,于是牽頭組建專業的農耕服務隊,積極爭取各方面的政策和資金支持,購買大量現代機械,這支服務隊不僅擁有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植保無人機等大型農機設備,還培養了一支年富力強的技術人員隊伍,能夠為農民提供從耕地、播種到收割、加工以及統防統治的全鏈條服務。2024年,鶴山市供銷社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總面積達63.4萬畝次。為進一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生產逐漸實現機械化、智能化和精細化,“發哥”經常與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與農民群眾溝通交流并提供技術指導和培訓,同時提供精準的農業信息和服務。2024年,他在宅梧、鶴城等鎮組織舉辦春耕生產現場會,向大耕戶和農民代表等展示優質高效的機械化耕作和播種過程,收到良好的效果。
三、復耕荒地,種植糧食
為了有效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政策,鶴山市供銷社承接了900多畝撂荒耕地復耕和非糧化整治探索。“發哥”臨危受命,被抽調到鶴山市供銷社下屬的品優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擔任執行董事,專職負責撂荒地耕種和農產品銷售工作,“發哥”接受任命后馬上投入工作,帶領團隊因地施策,制定科學的種植和銷售方案,秉承供銷合作的傳統,根據省供銷社新修訂的“社村”合作要義,積極與當地農戶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合作,探索“三社融合”復耕模式,聯合基層供銷社、農村經濟合作社、農民專業合作社對撂荒地開展機械化、規模化、科學化耕作種植,激活“三社”聯動,示范帶動農戶。通過科學探索和有效實踐,一片片原本荒蕪的土地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種上了糧食和蔬菜等作物,切實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產出率,初步把“沉睡田”蛻變成為“糧袋子”。與此同時,也調動了村戶耕種的積極性,這些復耕地為村委會和村小組帶來田租收入,為富余勞動力帶來就業和增收。
四、傳承精神,正向帶動
“發哥”從供銷業務的“一張白紙”到鶴山市供銷社的“活字典”,“發哥”的“發育”“成長”和“蛻變”法則是實干,無論任何崗位、任何職位,他都敬業、樂業,在實干中歷練成長……如今,他已成為供銷系統的長老,但長老不老。一方面,他以不老的工作姿態繼續勤奮工作,沒有懈怠卻步;另一方面,他以過來人的身份,以自己在供銷系統的經歷經驗啟發、熏陶年輕一代,起“傳幫帶”、“領路人”的作用,激勵年輕人繼續和繼承供銷人“扁擔精神”與“背簍精神”,為新時期供銷合作事業的高質量發展發揮強光熾熱。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