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綱代表:
您在江門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提出的關于江門市人工智能發展的建議(5058號)收悉。非常感謝您對我市人工智能發展工作的關心,您從我市人工智能發展現狀展開的分析,以及推動我市人工智能發展的建議,為我市人工智能發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思路。經我局綜合市發展和改革局,市科學技術局,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江門供電局,市國資委,市公安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市人才工作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對于“推出算力優惠政策,降低使用門檻”建議的工作情況
(一)加快布局智能算力基礎設施
2024年12月,江門智算中心揭牌運行,作為粵港澳大灣區超大型數據中心,江門智算中心采用先進的源網荷儲技術建設,具備區位、能耗等基礎條件優勢,支持快速部署通用算力和智能算力,目前智算規模已超1900P。今年2月,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依托該中心快速完成了數字政府政務云智算能力部署,支撐各行各業特別是政務領域人工智能的應用,集中上線了政務領域“江小i”等智慧應用矩陣,為我市深化人工智能應用、推動數智化水平整體躍升提供了多方面的參考和示范作用。
(二)加強產業融合趨勢
一是開展人工智能技術攻關。2024年,我市開展的“揭榜掛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項目,征集到包括江門崇達電路技術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AI)服務器用高密度互連電路板激光鉆孔技術研究及產業化”等9項人工智能類項目。二是開展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煙草江門市有限公司等單位主持“基于機器視覺的無人貨架商品動銷識別研究”、“基于人工神經網絡與SCRM的客戶洞察與精準服務系統”等14多個項目獲得立項。三是實施科技特派員項目。2024年,五邑大學、南方醫科大學等科技特派員分別深入澎湃軟件科技(江門)有限公司、江門市五邑中醫院等企業,開展“跨域預訓練多模態大模型及其在工業產品表面缺陷檢測中的應用”、“基于AI算法的數字化臨床管理系統對PCI術后ACS患者的臨床預后的影響”等智能化應用項目合作,并獲得立項經費支持。
(三)加快智算中心項目綠電供給
2024年12月,江門公用事業集團(江門公用能源投資集團母公司)已與江門移動簽訂框架協議,擬投資4.64億元開展“源網荷儲”一體化綠電項目,為江門市智算中心(鶴山市蔚海智谷數據中心)提供綠電。截至2025年4月,江門公用能源投資集團在前期現場勘察、摸查實際用電情況的基礎上,完成項目首期(設計裝機容量148.8kWp)可行性研究,并將方案送業主方評審。目前新能源直連增加企業綠電供給機制仍處于探索階段,因此政策障礙是制約加快實現江門市智算中心綠電直供的關鍵。
二、對于“賦能重點行業,打造示范性場景應用”建議的工作情況
(一)加大推進政務服務智能化
一是我市在蓬江區試點部署政務“江小i”政務智能導辦助手,借助DeepSeek AI人工智能能力整合政務服務領域的專業知識庫,提供不間斷的“7×24小時”,近1700個政務服務智能問答服務,解決高頻咨詢問題。其中,在85個高頻事項中增加邊聊邊辦功能,包括企業開辦、身份證辦理等高頻政務服務咨詢問題。同時涵蓋四級政務服務大廳、便民服務站、自助終端等的詳細信息。二是強化數據資源“一網共享”能力。應用省數據資源“一網共享”平臺江門分節點,對全市公共數據資源的統一管理,有效促進跨部門、跨層級、跨地域間數據共享。目前,已完成數據資源編目掛接12241個,全省排名第5,匯聚全市政務數據26.67億條。我市目錄被申請超9434次,數源平均審批時長2.77小時,簽發電子證照55種,均居全省前列。
(二)推動人工智能和制造業深度融合
一是廣泛宣傳普及政策,推廣“AI智能制造”技術深入企業。舉辦2024年江門市工業互聯網大會,召開全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城市試點工作動員會。聯合數字化牽引單位、電信運營商組織了50多場城市試點政策宣講會,參加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數字化改造江門館首次亮相中博會。創新發布了20期江門市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城市試點工作專刊展示江門AI賦能制造業數字化改造成果。二是以省級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為抓手,通過AI賦能智能制造加快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進程。2025年1-4月推動了162家規上工業企業通過“AI+智能制造”、“AI+智能排產”、“AI+智慧倉儲”等賦能企業生產、經營降本增效,實現數字化改造,累計達1999家。截至目前,通過AI賦能工業企業,我市累計培育了12個國家級、26個省級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示范項目或案例。166家人工智能生態服務商進入市制造業數字化改造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為超500家企業提供了“AI+數字化診斷”。2024年江門與深圳同獲省“地方政府推動制造業數字化改造”地市優秀案例,全省僅三個地市獲此殊榮。
(三)大力推動農業智能化發展
2024年,我市成功發布AI農業產業大數據平臺,該平臺借助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對馬鈴薯種植等農業產業進行數據的自動化采集、存儲與分析,積極開展產業模型構建研究,有效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平臺全面匯集恩平市數字農業建設的多項成果及創新應用,涵蓋水稻、馬鈴薯、生豬、水產四大產業的產業概況、產業分布、產量走勢等關鍵信息,同時集中展示AI創新應用、智能物聯網建設、土地流轉、產品溯源、產業招商等數字農業信息化建設成果,為農業產業數字化發展提供堅實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此外,為助力水稻種植戶更便捷獲取農田信息,我市還推出廣東省首個水稻種植AI助手“恩小氧”,其能夠集成土壤濕度、溫度、蟲情、苗情等多維度數據,種植戶只需通過手機操作,即可一鍵了解農田各項關鍵數據,真正實現AI“點亮”農田,以數智賦能推動豐收,極大提升水稻種植智能化水平和生產效率。
(四)加快智慧旅游建設
2023年7月12日,我市以“一機在手,游遍江門”為目標開發的“一機游江門”2.0版微信小程序,全面覆蓋三區四市的景區、酒店、非遺場館等,整合“吃住行游購娛”全維度信息,不僅提供景區智能導航、語音講解等服務,更通過數字化手段讓游客享受“指尖上的旅游樂趣”。如開平市2021年推出的“小僑全智導”小程序,整合海量旅游資訊與文博非遺資源,其“四智導功能+三智導系統”頗具特色。再者,作為江門市龍頭文旅項目的開平赤坎華僑古鎮,2023年1月至2025年3月累計接待游客約700萬人次,2024年營收1.578億元,其構建的智能票務系統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購票,智慧停車系統解決游客泊車難題,智能數據分析系統更以游客行為數據為運營決策賦能。
在文化遺產保護領域,開平運用無人機傾斜攝影與地面三維激光掃描技術,對碉樓及赤坎舊鎮近代建筑群開展全要素數據采集,完成45座碉樓、30個重要構件的高精度三維建模,形成點云數據、全景影像等資產檔案,為歷史建筑修繕提供三維“數字藍圖”。同步推出的“數字碉樓”線上平臺,以科技手段活化華僑文化遺產,該項目更榮獲2024年度廣東省智慧旅游十大優質項目,實現保護與利用的雙向賦能。
三、對于“加快產業生態培育和人才培養,推動AI協同發展”建議的工作情況
一是推動產教融合助力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推動數字化牽引單位、電信運營商、產業生態服務商與江門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廣東郵電職業技術學院(江門校區)、江門技師學院等院校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勢互補,加強人工智能人才職業教育供給側與產業需求側精準對接。例如江門商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作為五金不銹鋼產業數字化改造牽引單位,與五邑大學、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緊密合作,共同開展人工智能課題的科研創新與人才培育,帶動近50家企業通過“AI智能制造”技術實現數字化改造并挖掘潛在升級需求。在江門技師學院舉行2024年江門市工業互聯網人才培養項目啟動會,舉辦了10場江門市工業互聯網人才應用培訓班,培養“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人才超500人,累計超1500人。
二是設立博士后科研工作平臺,強化人工智能領域博士博士后人才載體建設。目前,江海區江門市浩遠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設立廣東省博士工作站,通過發揮博士博士后科研平臺人才儲備庫功能,進一步提升人工智能領域高層次人才引育能力。
三是實施江門市卓越工程師培育計劃,探索人工智能產業人才“產教研融合”培養模式。2024年5月,我市出臺了江門市卓越工程師培養三年行動建設方案。試點培育出不少于200名企業急需“江門版”卓越工程師人才,推動政校企三方共建培育產業工程師。我市人社局聯合五邑大學與創維光電江門分公司、開平伊利安達電子有限公司共建產業工程師“卓越匠心班”。已經遴選五邑大學近40名在讀學生加入培訓班。邀請企業優秀研發人才和高校教師緊扣企業技術需求,開發理論課程,受訓期間大量安排上崗實踐,實行學校和企業雙導師制。
四是實施人工智能+技能課程培訓,大力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依托江門市省級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基地設備、課程和師資等資源優勢,持續實施“園區技校”“農村電商”“工匠講堂”等培訓服務項目,積極開展AI助力小紅書運營及推廣、AI助力跨境電商、AI助力人力資源、DeepSeek應用實戰培訓等人工智能課程培訓,加快推動人工智能人才培養,2024年以來累計培訓服務296人次。
四、下一步工作計劃
下一步,我們繼續深入理解您提出的相關建議,結合我市人工智能發展實際情況,以更加飽滿的工作熱情和務實的工作作風,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推動人工智能高質量發展的工作要求,加快推進人工智能發展工作。
一是做好省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培育工作,重點推動五金及不銹鋼制品、摩托車及零配件、造紙及紙制品、新一代電子信息、小家電制造等5個細分行業通過AI智能制造技術實現數字化改造。二是加快推動人工智能賦能食品、新材料、新能源電池等行業數字化改造。遴選人工智能生態資源池“小快輕準”產品,打造行業標桿示范項目,推動行業企業示范引領,實現數字化改造。三是加快提升算力服務能力,充分利用好我市算力基礎設施發展統籌協調機制,依托江門智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加快發展智能算力,積極探索建設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建立健全算力扶持政策,提升江門智算中心等基礎設施算力服務能力和輻射帶動作用。四是持續推動全域數據整合,打通部門數據壁壘,探索運用AI算法實現人口、企業、資源等信息的動態分析與可視化呈現,輔助政策制定。研究AI預測模型在應急、水利等領域的應用,通過數據預測風險并自動生成應急預案,提升響應效率。五是深化“百千萬工程”數字看板建設,依托高質量數據集建設“百千萬工程”行業人工智能大模型,探索上線智能問答、智能問數、區域對比等功能,賦能“百千萬工程”決策咨詢、智庫研究等應用場景。加快人工智能創新平臺建設。支持人工智能類企業建設高水平企業創新平臺,加快建設中試基地,以人工智能加速科技成果產業化。推進江門雙碳實驗室運用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碳計量中的應用;推進國家政法智能化“兩中心一基地”建設,促進數字化領域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示范;加快推進江門產研院“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江門分中心”建設,支撐產業做大做強;支持五邑大學中德(江門)人工智能研究院開展數字孿生及三維技術的商業應用項目。六是培育發展人工智能產業。加強人工智能類企業培育。大力培育人工智能類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企業,多措并舉精準滴灌高企“創新標兵”做大做強。聚焦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5G全連接工廠等方向,面向企業主體,從設備、單元、產線、車間、工廠分級推進數字化轉型。七是營造人工智能生態氛圍。組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加強人工智能賦能產業鏈;鼓勵人工智能創新團隊參加創新創業大賽,推動技術創新和應用創新;繼續推動江門市“無限創新”科技獎開展,鼓勵企業在人工智能 方面的創新和應用。
專此答復。再次感謝您對我市人工智能發展工作的關心支持。
江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
2025年6月23日
聯 系 人:蘇景垣
聯系電話:3279732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