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坑公園入口及觀景平臺
走進江門鶴山市桃源鎮中勝村,水泥路覆蓋村巷,磚瓦房前后成排,坐落于村子中心的漢坑公園景觀錯落有致、干凈整潔。
然而,過去的中勝漢坑村卻是另外的模樣:村口路面坑洼,魚塘干涸,周邊雜草叢生,夏天滋生大量蚊蟲,村民熱切期盼能進行整治改造。
江門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梁小霞自2021年6月擔任桃源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和掛職中勝村第一書記以來,積極組織力量發展村集體經濟和改善人居環境,她動員黨員帶頭干,以“黨建責任田”模式開展撂荒地整治,打造“黨支部+公司(科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發展模式,成功推動了第一期200畝撂荒地復耕復產。同時,啟動漢坑公園改造升級工程,建設疊級觀景平臺,將閑置的老房子改建成了村史館。
如今,中勝村換了新顏,村黨組織不但集體經濟收入上了一個新臺階,還被評為2021年度鶴山市文明示范村。
一、“盤活”撂荒地,發展鄉村產業
“土地‘沉睡’造成浪費,要把它們變成‘活’資產”。中勝村積極探索打造“黨支部+公司(科研)+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運行模式,將撂荒地復耕復種和鄉村產業發展結合起來,實現撂荒地的可持續耕種。由公司租賃土地使用權,村黨支部牽頭組織該村經聯社引進優質項目,聯合公司共同開發,村集體和村民每年除固定的管理費和租金收入外,還與公司共創特優口碑、開展多平臺銷售、發展農旅項目等獲得收益,幫助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提振村民鄉村振興的信心。

中勝村甘薯種植項目
二、改善環境,建設美麗鄉村
“良好的人居環境,離不開有效的治理,是村民一起努力讓村里環境變好的。”中勝村黨支部書記李潔芳說。去年以來,中勝村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從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村里的黨員干部帶頭清理村道、溝塘等,村民也紛紛加入其中。

中勝村漢坑公園觀景平臺
通過水塘清淤、修建引水溝,提升岸邊綠化、建設疊級觀景平臺等措施,現在的漢坑公園山水相依、林草相融,行路見蔭的綠道,花香鳥啼的觀景臺,都成為了村民休閑的好去處。

水塘施工前后對比圖
三、傳承經典,文藝賦能鄉村振興

中勝村史館外觀及內部陳列
一個鄉村藏著一個中國,村史館作為一種地緣文化的載體,可以多渠道、多角度、全方位地呈現一個地區的歷史變遷。為留住鄉愁,傳承民俗風情和鄉土文化,閑置的上帝古廟在改造后搖身變為中勝村咀坪村史館,面積不大,卻存放著不少村民自發捐贈的壓箱底“寶貝”:農耕用具、斗笠蓑衣……這些帶著歲月痕跡的農家日常用品承載著往昔生活的酸甜苦辣。“每一樣老物件,背后都有一段故事。小小村史館容納的往往是幾代人生活和情感的傳承。”駐村第一書記梁小霞說。此外,中勝村聯合江門市技師學院共同開展中勝村美麗鄉村墻繪活動,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特色,在鄉村沿路的空白破舊墻面上,進行美麗鄉村主題的墻繪,全面展示當地鄉村振興新成效。
黨員帶頭干,群眾齊上陣。梁小霞和村“兩委”干部帶領村民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奮力前行,共同打造了生態宜居、產業興旺的美麗家園。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