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江門市百名幫鎮扶村第一書記助力“百千萬工程”誓師大會在市委市政府大會堂召開,會議全面總結了過去我市的兩年駐村工作,對新一輪駐村工作進行動員部署。會議上,江門市委組織部、江門市委農辦對上一輪駐村工作中表現突出的41名同志進行了表彰,其中我局選派的梁小霞同志榮獲“江門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 市機關事務管理局梁小霞(左三)榮獲“江門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稱號

△ 江門市優秀駐村第一書記榮譽證書
2021年6月,我局選派梁小霞同志掛職中勝村任駐村第一書記,并擔任桃源鎮駐鎮幫鎮扶村工作隊隊長。兩年來,梁小霞認真按照市委工作部署,緊盯“強黨建、促發展、優治理、惠民生”,與基層干部并肩沖在第一線,以擔當詮釋初心,用實干贏得民心。如今,中勝村一改往日舊貌,被評為2021年度鶴山市文明示范村,村集體經濟收入躍上新臺階,煥發出發展新活力。
強黨建,促發展 盤活撂荒地,培育鄉村振興內生動力 2021年6月,剛到中勝村開展工作的梁小霞立即對6個村小組進行走訪調研,了解到當時的中勝村每年集體經濟收入僅為13萬元,土地大量撂荒、土地流轉困難,讓中勝村的發展裹足不前。 為扭轉局面,梁小霞輾轉邀請專家團隊到中勝村勘察研判,提出優質甘薯規模種植項目。為說服干部村民同心合力盤活撂荒地、發展“甘薯產業”,梁小霞一方面帶領村委“頭雁”和骨干群眾參觀學習培訓,另一方面積極爭取相關部門支持,黨群同心推動甘薯產業項目順利起步。 △ 梁小霞與村民一起采收甘薯 項目初期,梁小霞引導村黨支部落實撂荒地復耕“黨建責任田”,以“黨支部+公司(科研)+農戶”模式運作,爭取桃源鎮政府和村黨支部為復耕復種村民兜底保障。面對勞動力不足問題,梁小霞常常帶領村“兩委”干部、志愿者主動下田幫工。通過一個種植周期的運作,中勝村不僅打響了“中勝甘薯”優質農產品品牌,讓村集體收入增收約8萬元,復耕復種的“中勝做法”還得到了江門市農業農村局肯定,并在全市推廣應用。 聚合力,促民富 搭建全平臺,助力現代農業產業發展 在以“小甘薯”助力“大增收”之后,梁小霞與村委沒有停止腳步,他們趁熱打鐵,主動謀發展,將復耕復種與打造農業產業相融合,加強農業招商引資,引進現代農業企業,開創性搭建科技興農全鏈條平臺,進一步探索“黨支部+公司(科研)+村經聯社+農戶”運行模式。 2022年4月,中勝村與科研單位、企業達成長期農業投資意向,聯動附近村社開辟試驗田,引育優質品種,打造現代化農業種植園。第一期項目打造‘甘薯—水稻—花草—養殖’生態循環示范區,項目預計每年可為村集體及村民增收翻一番。 △ 梁小霞為“中勝霸王花”宣傳帶貨登上人民網報道 駐村期間,梁小霞特別注重引導村委“頭雁”和村黨支部骨干黨員轉變發展觀念,常常與他們一起實踐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思路、新辦法。剛駐村時,村里種植的60畝霸王花迎來大豐收,卻因銷售渠道傳統單一、市場混亂,造成產品滯銷、庫存積壓。梁小霞積極聯系媒體專題報道,拍攝花場美圖,加大宣傳力度。碩美的霸王花豐收圖片被人民日報、人民網等權威媒體采用,獲得極高的網絡關注度。梁小霞與村委順勢而為,利用流量打開“中勝霸王花”知名度,采用電商帶貨、采摘體驗等方式,實實在在幫扶霸王花花場擴寬銷路。 優治理、惠民生 振興村文化,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 過去的中勝漢坑村村口路面坑洼,魚塘干涸,周邊雜草叢生,夏天滋生大量蚊蟲,村民熱切期盼能進行整治改造。 兩年來,梁小霞把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建設的重要抓手,積極爭取各級支持,從農村垃圾污水治理等方面入手,開展村莊清潔行動,先后完成漢坑村公園升級改造、小花園、排灌渠修建、水泥村道鋪設等重點工程,讓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 如今的漢坑公園成為村民們健身休閑的好去處 △ 利用閑置的古廟改造而成的村史館傳承農耕文化和村民情感 此外,將閑置的上帝古廟改造成為中勝村社咀坪村史館,展示村民自發捐贈的農耕用具、斗笠蓑衣等老物件,承載了源遠流長的農耕文化。聯動政校合作,在中勝村開展美麗鄉村主題墻繪活動,結合當地農業發展特色,在鄉村沿路的空白破舊墻面上進行墻繪,加強鄉村文明建設,推動鄉村文化振興。 “凱旋歸來”的梁小霞目前已重新回到市機關事務局的崗位上,她表示:“在兩年的駐村工作中,作為鄉村振興工作的親歷者和見證者,我深切感受到了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基礎,是解決農村問題的前提。接下來,我將把這份工作熱情帶回原單位的工作崗位上,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新一批的駐村干部已踏上征程,我局選派的湯凱茵同志也赴鶴山市沙坪街道樓沖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百縣千鎮萬村高質量發展工程貢獻力量。 △市機關事務局派駐的新一任駐村干部湯凱茵到鶴山沙坪鎮樓沖村報到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