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艘自航式養殖工船——“灣區伶仃”號在江門下水。
5月28日14時30分,江門港引航站以拖航方式成功將“灣區伶仃”號從江門威立雅公司碼頭安全引航至江門航通公司碼頭,為后續工程收尾及設備安裝提供了關鍵保障。

“灣區伶仃”號總長155.8米、寬44米,最大吃水深度20米,養殖水體量近8萬立方米,相當于32個標準游泳池,堪稱海上巨型養殖航母。由于拖航作業規模龐大(拖航總長度達225.8米、寬度78.58米),拖航過程為無主動力,需4艘大馬力拖輪協同作業,且途經水域環境復雜、通航密度高,對引航技術提出了極高要求。

面對挑戰,為確保萬無一失,5月23日下午,江門港引航站會同船廠、拖輪公司實地考察了“灣區伶仃”號離靠泊碼頭具體情況,并對拖帶方案提出了科學可行的修改意見。5月28日上午,江門港引航站選派3名骨干引航員組成攻堅小組,結合潮汐規律與實時海況,劃定拖輪編隊安全間距,預設應急避讓路線。同時,主動協調海事部門、拖輪公司及碼頭單位落實多方協同的實時通訊機制,確保拖航過程水域安全。在引航團隊全程監控和精準操控下,經過4小時拖引,“灣區伶仃”號順利靠泊預定碼頭。
此次引航任務,有力保障了“大國重器”的建設進度,進一步推動江門船舶制造企業躋身全球高端海工裝備供應鏈,為粵港澳大灣區打造“藍色糧倉”提供堅實支撐。江門港引航站將持續聚焦海洋經濟新業態,以創新、專業的引航技術服務地方產業升級,為打造“海上新廣東”作出交通貢獻。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