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江1號”日均掘進4.5米
在深圳至江門高速鐵路珠江口隧道1標段,隧道掘進先鋒利器“深江1號”盾構機日均掘進4.5米,日最大掘進12米。從所在的含礫砂巖地層再往前30環,即將進入地質堅硬的花崗巖區域。
為此,施工人員近日正在對這條“巨龍”的“牙齒”——刀片進行全盤更換。更換后,它將繼續投入施工,完成最后的攻堅。

深江高鐵是我國“八縱八橫”高鐵網沿海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起自新建深圳西麗站,向西經東莞市、廣州市、中山市、江門市,接入江門站,正線全長116公里,全線橋隧比達98%。
線路需要跨越珠江口獅子洋海域。全線控制性工程之一的珠江口隧道全長約13.7公里,水下最大埋深達106米,最大水壓約1兆帕,是目前我國最深的海底隧道。

隧道設計為單洞雙線高速鐵路隧道,盾構機開挖直徑約13.4米,盾構管片采用9塊均分結構設計,封頂塊也大于常規設計尺寸,是一條大直徑盾構隧道。
不僅如此,它所穿越的地質條件非常復雜,需要穿越淤泥、軟弱砂層、極硬基巖凸起等13種地層、5種復合地質、17條斷裂帶。全斷面硬巖掘進長約2.8公里,花崗巖強度最高達124.6兆帕。

針對工程特點,深江高鐵珠江口隧道采用“兩端盾構+中間礦山”的組合工法施工,兩端盾構始發井分別位于江口東側的東莞市虎門鎮、西側的廣州市萬頃沙鎮,兩臺量身定制的國產盾構機——“深江1號”“深江2號”應運而生,相向掘進。廣州市南沙區則設置斜井,用礦山法從中間往兩邊施工,連通盾構機開鑿的隧道。
盾構施工安全且質量可控
盾構掘進、同步注漿、管片拼裝和箱涵拼裝,是盾構施工主要的四大工序。每道工序都要遵循相應的標準化作業流程,確保盾構施工的安全和質量可控。
珠江口隧道的管壁由鋼筋混凝土澆筑而成的預制管片組成。
面對高水壓高腐蝕環境,管片采用密封墊加防腐技術,大大提高了隧道防水、防腐和抗滲性能,同時嚴控同步注漿工序,隔絕成型隧道與外部水系的聯系,實現隧道不滲不漏。

“深江1號”盾構機最前端是其主驅動及中心錐所在處,中心錐連接著刀盤。
其中,主驅動是盾構機最核心、最精密的構件,也是整機耐壓系統的關鍵。“深江1號”盾構機配備了主驅動密封自動保壓系統,能有效應對高水壓環境的掘進,還增配了油品在線檢測系統,實現對主驅動“血液指標”在線檢查,確保主驅動核心部件無異常。

技術創新貫穿盾構掘進全過程
為了適應海底工況,“深江1號”采用了多項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開挖倉高精度氣液壓力平衡控制技術,確保海底盾構施工開挖倉的穩定。

信息化、智能化始終貫穿盾構掘進過程。“數字深江”信息化平臺實現BIM可視化應用平臺和盾構機遠程操控,在駕駛室的屏幕上,分別展示著盾構掘進參數實時監控系統、盾構隧道超前地質預報系統、盾構機刀盤及刀具磨損監測系統、主驅動密封監測系統、盾構設備維護管理系統和管片壁后注漿密實度檢測系統。

這些系統的數據會回傳至BIM可視化應用平臺的數字盾構模塊,通過數字盾構,實現遠程監管大盾構項目的掘進情況。
圍繞盾構施工,技術人員從數據采集、應用分析到決策優化,提供一系列支撐服務,實現快速、精準指導盾構掘進施工,保證施工安全。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