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審批三埠港搬遷項目(開平市三埠港區工程)施工圖設計(一期)的請示》(開交字〔2024〕78號)及相關資料收悉。根據《江門市交通運輸局關于三埠港搬遷項目(開平市三埠港區工程)調整初步設計的批復》(江交基建〔2024〕93號,以下稱《調整初步設計批復》),經研究,對(開平市三埠港區工程)施工圖設計(一期)程序性審查批復如下:
一、項目基建程序
2024年4月,我局批復項目調整初步設計(江交基建〔2024〕93號),于2024年4月30日組織項目施工圖設計審查會議,并印發《三埠港搬遷項目(開平市三埠港區工程)施工圖設計審查會專家評審意見》(江交基建〔2024〕127號)。根據審查意見,設計單位修編了施工圖設計(含預算)。6月17日,開平市交通運輸局報來項目修編施工圖設計(一期)程序性審查的請示(開交字〔2024〕78號)。
二、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
本工程擬建設5個1000噸級內河公共泊位(結構按3000噸級設計),其中2個集裝箱泊位、1個多用途泊位以及2個通用泊位,碼頭占用岸線總長為355米。設計年通過能力集裝箱17.3萬標準箱,件雜貨66.25萬噸,散貨62.62萬噸。
工程分兩期進行建設,一期建設1#~5#泊位及對應水域、1#~3#引橋及對應斜坡道和港區陸域。港區陸域部分根據相應貨物吞吐量建設集裝箱堆場、海關監管及查驗設施、生產輔助區、管理區,并相應配套給排水、供電照明、通信等輔助生產設施及相關機械設備等。二期工程包含二期建設宿舍、海關智能查驗設施、件雜貨倉庫及堆場、內貿空箱堆場、砂石堆場,同步建設簡易皮帶機輸送系統,將內、外貿重箱堆場改造為專業化集裝箱堆場并配備相應裝卸機械設備。
經核查,建設規模和技術標準與《調整初步設計批復》一致。
三、施工圖設計對《初步設計批復》的執行情況
(一)總平面布置
碼頭、引橋及水工部分于一期一次建成,港區陸域部分根據相應貨物吞吐量建設集裝箱堆場、海關監管區、生產輔助區、管理區,并相應配套給排水、供電照明、通信等輔助生產設施。
碼頭采用引橋式布置。碼頭平臺長355米,寬35米(5#泊位處寬度逐漸過渡到25米),碼頭前沿頂高程5.2米(85高程,下同),底高程-4.0米;碼頭平臺后沿設置有2座輔助平臺,1座位于1#泊位正后方,與引橋相接,1座位于3#、4#泊位之間后沿。碼頭平臺通過1#~3#引橋及對應的斜坡道與陸域相連,1#引橋長36.5米,寬12米;2#引橋長27.5米,寬20米;3#引橋長22.32米,寬16.5米。與3座引橋對應斜坡道道坡度均按照2%設計。
碼頭前沿停泊水域寬32米,底高程-4.0米。回旋水域布置在停泊水域前方,呈橢圓形布置,長軸平行于碼頭前沿線方向,取150米;短軸垂直于碼頭前沿線方向,取90米。本工程碼頭近期按靠泊1000噸級船舶考慮,碼頭前沿需疏浚至標高-4.0米,遠期按靠泊3000噸級船舶考慮,碼頭前沿需疏浚至標高-6.9米,近期港池水域疏浚量約1.47萬立方米。
總平面布置符合《調整初步設計批復》意見。
(二)裝卸工藝
一期工程新購置1臺MQ5025多用途門機以及改造舊港3臺固定吊,其他流動機械采用三埠港舊港設備。
碼頭前沿集裝箱裝卸船作業采用門座式起重機,水平運輸采用集裝箱牽引車+半掛車,集裝箱重箱堆場裝卸作業采用正面吊,空箱堆場裝卸采用空箱堆高機,查驗場地采用叉車和正面吊輔助作業;件雜貨裝卸船作業采用門座式起重機,外貿件雜貨水平運輸采用牽引車+平板車,內貿件雜貨為貨主直取直裝,進、出口倉庫作業采用叉車;砂石料碼頭前沿卸船作業采用門座式起重機(配抓斗),貨主直取。
裝卸工藝基本符合《初步設計批復》意見。
(三)水工建筑物
碼頭樁基根據不同結構段地質情況采用Φ900毫米和Φ1200毫米灌注樁。碼頭面標高為5.2米,總長為355米,寬35米(25米),共有6個結構段,兩端每個結構段長為59.49米,中部4個結構段每個結構段長度為58.98米,標準排架間距為7.0米,結構段之間用懸臂銜接,碼頭共54榀排架。
碼頭結構樁基采用Φ900毫米和Φ1200毫米灌注樁,碼頭面寬35米結構段每個排架7根樁,由2根Φ1200毫米灌注樁、5根Φ900毫米灌注樁組成,碼頭面寬25米結構段每個排架5根樁,由2根Φ1200毫米灌注樁、3根Φ900毫米灌注樁組成,軌道梁下設置Φ1200毫米灌注樁。樁基通過樁帽與上部梁板結構相連。上部橫梁為預制現澆倒T型結構,預制下橫梁寬1400毫米、高600毫米,現澆上橫梁寬1000毫米、高1100毫米;預制軌道梁為預制現澆花籃形結構,預制軌道梁底寬1000毫米,高1250毫米,現澆軌道梁寬1000毫米,高450毫米;面板采用預制現澆疊合板,預制面板厚250毫米,現澆面板厚200毫米;上設磨耗層最小50毫米。
碼頭選用350kN 的系船柱,垂直向橡膠護舷選用LMD400H×2000L型,水平向橡膠護舷選用D400H×2000L型。為方便船員上下船,每個結構段設1處舷梯供人員上下,每處由2套400H×2700L型橡膠舷梯組成。
引橋采用高樁梁板結構,樁基采用Φ900毫米灌注樁,1#引橋近水側2個排架間距為7米,跨防洪堤段采用預應力箱型板結構,排架間距20米。1#引橋跨堤段寬12米,每個排架3根Φ900毫米灌注樁,2#引橋跨堤段寬20米,每個排架5根Φ900毫米灌注樁,3#引橋跨堤段寬16.5米,每個排架4根Φ900毫米灌注樁。樁基通過樁帽或帽梁與上部結構相連,標準排架橫梁高為1.7米,縱梁梁高1.2米,面板采用現澆結構,厚450毫米,上設磨耗層50毫米,2#引橋跨堤后通過現澆墩臺與碼頭平臺相連,現澆墩臺厚2.1米;跨防洪堤段帽梁高2.5米,上部采用預應力箱型板結構,板厚950毫米,上部現澆150毫米混凝土面層。
自碼頭上游約K0米-K50米、K200米-K250米段,坡面采用厚度0.4米混合倒濾層、0.2米二片石墊層及0.6米拋石護面組成,回填至堤岸壓頂位置;自碼頭上游約 K50米-K200米 段,對堤岸采用Φ600毫米 高壓旋噴樁加固,間距1500毫米三角形布置;自碼頭上游約K250米-K365米段,對堤岸采用Φ600毫米高壓旋噴樁加固,間距1000毫米三角形布置,坡面結構與上游結構段一致。
水工建筑物符合《調整初步設計批復》意見。
(四)陸域形成和道路堆場
原則同意陸域形成和道路堆場設計。后方陸域面積208411平方米,形狀為不規則多邊形,順岸方向長約387米,縱深約423米~480米。陸域采用土方回填,陸域形成一期一次完成,一期地基處理總面積約16.36萬平方米。地基處理根據不同區域采用堆載預壓、無砂墊層真空預壓、無砂墊層真空預壓聯合堆載等方式進行處理,局部區域采用水泥攪拌樁或高壓旋噴樁復合地基。
整個港區陸域分為東、西兩個區域,其中,西側區域主要為外貿區,東側區域為內貿區。西側區域由碼頭前沿往后依次為前方輔建區、外貿重箱堆場、空箱堆場、海關檢驗檢疫區域、海關查驗及倉庫區以及生活及管理區。東側區域由碼頭前沿往后依次為砂石堆場、內貿重箱堆場、內貿空箱堆場、鋼材堆場、件雜貨倉庫區以及生產輔建區。港區道路、辦公區及港外停車場采用現澆混凝土鋪面結構;堆場、查驗場地及配套作業區采用聯鎖塊鋪面。
(五)進港航道和導助航設施
原則同意進港航道和導助航設施設計。碼頭前沿回旋水域與潭江主航道順接。碼頭上下游角點各設燈樁1座,具體導助航方案應嚴格落實相關部門的專項意見。
(六)生產與輔助建筑物
原則同意生產與輔助建筑物設計。本工程一期新建生產及輔助建筑物包括有綜合大樓(含食堂)、查驗區倉庫、運營部辦公室、邊檢衛生檢疫用房、拖車部及內貿辦公室、截獲物檢疫處理室、供水調節站、含油污水處理站、生活污水處理站、1#變電所、2#變電所、外貿閘口、外貿閘口控制室、內貿閘口控制室、機修車間及材料工具庫、1#初期雨水處理站、2#初期雨水處理站、門衛、垃圾棚、簡易閘口及圍墻等。總建筑面積約1.21萬平方米。
(七)配套附屬設施
原則同意供電與照明、控制、信息與通信、給排水、消防、環保、安全、職業衛生、節能等施工圖設計,符合《調整初步設計批復》意見。
(八)預算與概算對比情況
上報三埠港搬遷項目(開平市三埠港區工程)總工程費預算66537.49萬元,其中一期施工圖預算為41253.28萬元,二期施工圖預算為25284.21元。初步設計批復總概算為90713.24萬元,其中工程費為67877.66萬元,與批復概算工程費對比,施工圖預算減少1340.17萬元,施工圖預算對比初步設計批復概算減少幅度約1.97%。最終工程造價以竣工決算為準。
四、其他
請你局加強管理監督,實行項目管理專業化、工程施工標準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積極穩妥地推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加強環境保護和水域航道的安全管理。
按照設計變更管理的有關規定,加強設計變更管理,按規定及時辦理設計變更手續,未經審查批準的設計變更不得實施(除緊急搶險工程或特殊規定外)。
此復。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