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開通后,將對江門的交通互聯產生哪些深遠影響?接下來如何主動對接“雙通道”?“一把手訪談”欄目第二期,南方+對話江門市交通運輸局局長王平,暢談江門主動對接“大橋經濟”的新進展、新氣象,以及接下來搶抓“雙通道”黃金機遇的新部署、新舉措。
南方+:深中通道開通后,江門如何提升深中通道—中開高速的服務能力?
王平:深中通道開通前,江門去往深圳需要通過繞行虎門大橋或南沙大橋,路線較遠,耗時兩三個小時。特別是在節假日,虎門大橋交通擁堵嚴重,給市民出行帶來很大不便。深中通道、中開高速全線建成通車后,江門與珠江口東岸城市的地理障礙將被打破,江門與深圳可實現直線通達,通行時間壓縮在1小時左右。
為搶抓“大橋經濟”黃金機遇,當前我們的工作重點是打通對接深中通道—中開高速的“瓶頸路”“斷頭路”,推動高速公路、普通國省道、農村公路等不同等級的路網互聯互通,將流動在大通道上的要素資源更快捷地引到經濟活躍的主城區,引到大型產業集聚區和旅游景區、農村中去,讓“大橋經濟”效應發揮更充分、釋放更徹底。
一是提升中開高速出入口通行能力。目前,中開高速江門段12個出入口全面開通運營,連接城市快速路的三江互通出入口擁堵治理工作已完成,中開高速赤坎互通連接線建設正在加快推進,這將全面提升深中通道通達江門主城區和重要旅游景區的效率。
二是加強普通國省道的對接能力。我們將力爭臺山至開平快速路在近期通車,確保國道G240臺山段在今年建成通車,加快國道G240新會段和國道G325鶴山段、開平段等項目建設。
三是加快中開高速沿線農村公路升級改造。我們將提升中開高速沿線縣道三級公路和行政村通雙車道覆蓋比率,全面加固改造四、五類公路橋梁。
南方+:深圳機場江門航空港項目計劃與深中通道同步投入使用,該項目的建設背景是什么?
王平:深圳機場江門航空港是僑鄉對接深中通道、深化深江合作的重要配套項目,配套機票銷售、值機、行李托運、空港快線等服務。旅客可在航空港辦理值機、安檢、行李托運手續后,搭乘空港專線前往深圳機場直接驗票上飛機,真正實現解放雙手、輕松出行,增強出行的舒適感和幸福感。
南方+:黃茅海跨海通道正在加快建設,對此江門在交通規劃及建設方面有哪些舉措?
王平:目前,黃茅海跨海通道高欄港大橋、黃茅海大橋已實現合龍,全線計劃年內建成通車。

黃茅海大橋。 南方+記者楊興樂攝
該項目是港珠澳大橋向西的延伸線,也是連接大灣區與粵西地區的“超級工程”。項目建成后,從江門廣海灣地區到珠海高欄港、珠海機場以及橫琴自貿片區只需要30-45分鐘、到香港機場也只需要60分鐘左右,將改變粵西沿海地區與灣區核心區域通道單一的現狀,有效輻射帶動江門大廣海灣和粵西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為了加強與該通道對接,我們從規劃、改造、新建三方面做好謀篇布局。一是規劃研究“三縱三橫三鐵三港”現代綜合立體交通網,織密高速大通道,完善大灣區東西兩翼互聯互通大網絡,進一步增強交通輻射能力。二是加快沿線國省道升級改造(如國道G228臺山段、省道S386赤溪至都斛段),消除局部路段瓶頸現象,建立港邑綠色產業園、深江合作區和廣海灣港區之間的快速走廊。三是加強黃茅海跨海通道赤溪出入口周邊路網建設,研究制定8個工業重鎮交通互聯互通專項方案,推動快速路成環成網。
南方+:在港口建設方面,江門如何推動深江高質量合作走深走實?
王平:今年1月,崖門出海航道二期工程正式交工試航,通航標準升級為1萬噸級船舶滿載全潮單向通航,兼顧2萬噸級散貨船、雜貨船和集裝箱船滿載乘潮單向通航,將全面激活全市港口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水道”。
深江合作區公共碼頭是深江合作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的建設將為深江合作區前期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導入提供有效的物流支撐,更好地支持深江合作區、港邑綠色產業園等大型產業園區和臨港產業經濟發展。目前,江門正全力推動深江合作區公共碼頭前期研究工作,首期工程擬建2個5萬噸級多用途泊位。
同時,深江合作區公共碼頭的建設也將充分發揮崖門出海航道“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以及江門港的岸線資源優勢。當前,江門正加快謀劃建設崖門出海航道三期工程,提升全航段滿足3萬噸級雜貨船和3.5萬噸級散貨船乘潮單向通航、2萬噸級雜貨船和散貨船全潮雙向通航,崖門大橋以下航道兼顧5萬噸散貨船和集裝箱船乘潮單向通航要求,更好適應深江合作區、港邑綠色產業園等大型產業園區和臨港產業發展對港口航道的新需求。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