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工作關系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兜底性、基礎性工作。自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江門市民政局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民政為民 民政愛民”工作理念,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作為黨史學習教育重要內容,積極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傳遞民政溫度,切實讓全市群眾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一、推動養老服務品牌化建設
中午時分,位于新會區會城街道北門社區的“維達老地方”有不少老人正在享用午餐,邊吃邊聊,氣氛熱烈?!斑@里飯菜味道不錯,不咸不油適合老人家。”自2013年長者食堂開始運營以來,71歲的鳳姨每天都會過來。年事已高,不方便做飯,如何解決用餐對她來說一直是個難題。長者食堂為她解決了后顧之憂,而且政府還有餐費補貼,讓她收獲滿滿的幸福感。
養老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根據江門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數據顯示,我市常住60周歲及以上人口87.63萬人,占常住總人口比例為18.26%,較10年前提高了4.71個百分點,老年人對養老服務需求不斷提升。
為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市民政局多措并舉著力提升養老服務質量,聚焦養老服務標準化建設,以養老服務品牌化建設為切入點,大力推進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點、長者食堂建設,優化服務功能,有力提高了養老服務管理規范化,更好地滿足老年人精細化、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
重視發揮品牌效應,以養老服務品牌化建設推動養老服務標準化發展。各市(區)貫徹“一市(區)一品牌”長者食堂建設思路,打造出蓬江區“益食堂”、江海區“頤食堂”、新會區“維達老地方”“萬勝老有記”等長者食堂品牌。我市融合“慈善冠名+居家養老”理念推進長者食堂建設經驗材料,成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發展典型案例并公開出版發行。以蓬江區為首的長者食堂標準體系搭建初見成效,設置統一品牌標識、配備統一服務設施、使用統一結算系統,完善長者食堂標準化運營管理。
為發揮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站點標桿引領作用,市民政局科學編制全市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站點建設指導文件,并設計統一的“頤康苑”機構養老標識系統和“杏齡居養”居家養老標識系統,推動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和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示范站點冠上統一標識,推動全市養老服務機構標準化、品牌化建設。
二、基本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
“太好啦,殘疾人補貼又上調了,感謝黨感謝政府!”家住白沙街的尹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連連贊嘆。尹叔今年55歲,由于行動不便,平時需要依靠電動輪椅代步,日??繗埣踩搜a貼及低保維持生計。“政府每月都會給我發放低保和殘疾人補貼,讓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币逭f。
基本生活有保障,困難群眾才能心不慌。市民政局始終高度重視困難群眾基本保障工作,始終將保障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作為一項重要民生工作來抓,建立起低保標準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居民消費價格水平相適應的自然增長機制,最低生活保障與項目救助、臨時救助有效銜接,實現低保對象和低收入困難群體救助全覆蓋。
今年6月底,經市政府同意,市財政局、民政局、殘聯聯合印發《關于2021年進一步提高我市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的通知》,提前完成今年的再提標工作?!白?021年7月起,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由原來的每人每月181元提高至200元,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由原來的每人每月243元提高至250元。提標后,我市殘疾人兩項補貼標準均高于省基礎標準?!笔忻裾止ぷ魅藛T表示。
此次再提標,讓我市符合條件的殘疾人享受到更多實惠。據統計,我市共有11280名困難殘疾人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42368名重度殘疾人和非重度精神、智力殘疾人享受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本次提標全市有近5.4萬人受惠。
民政為民,民政愛民。我市民政部門堅持“應保盡保、應救盡救、應幫盡幫”的原則,穩步提升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此外,“提高底線民生保障水平”繼續納入我市今年十件民生實事推動落實,按照低保標準不低于932元/人/月、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低保標準的1.6倍確定、孤兒基本生活最低養育標準不低于2373元/人/月,進一步提高困難群體的生活保障水平,織密織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三、“慈善筑跡”讓困難群眾更暖心
“真沒想到,沒花一分錢,就能住這么好的房子,真的很感謝政府的關心?!闭f起新房子,家住鶴山市雅瑤鎮的黃伯喜悅之情溢于言表。黃伯告訴記者,他的房子住了十幾年,原來一下雨就會漏水、滲水,下雨天他都是坐著睡覺。后來在“慈善筑跡”項目小組幫助下,舊房屋完成了改造,讓他能夠睡個安穩覺。
據了解,“慈善筑跡”江門市困難家庭家居改善項目是由市民政局委托市慈善會實施,社工機構具體承辦。旨在建立以基層黨組織為陣地,以慈善力量為支撐,以基層社工為抓手,以困難家庭為對象的“四位一體”工作模式,實現慈善資源與救助對象直接對接,通過引導社會力量參與,發現困難家庭迫切需求,提供針對性的資源鏈接服務,將慈善事業、困難群體關愛、志愿服務等方面的工作有機結合,開拓出一條有特色、出成效、可發展的幫扶之路,傾力打造具有江門特色的“我為群眾辦實事”慈善項目。
“我們通過添加輔助裝置、改善照明、房屋修繕等方式,改善困難群眾的生活空間?!笔忻裾窒嚓P負責人介紹,項目于2020年3月正式啟動,成立以來籌得慈善資金近100萬元,目前已經成功為133戶困難群眾完成了家居改造,其中包括兒童成長空間改造、適老化改造和房屋修葺,把為民辦實事落到實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