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號 | 類別 | 普法內容 | 普法對象 | 普法目標 | 具體舉措 | 責任部門 |
1 | 黨內 法規類 | 《中國共產黨章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中國共產黨黨內監督條例》和《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等黨內法規 | 民政系統全體黨員 | 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面依法治國和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理論,提高干部的黨規黨紀意識。 | 1.將黨內法規列入各級黨組織學習計劃。 2.組織開展黨紀黨規培訓、講座。 3.組織局黨組中心組集體學法每年不少于2次。 | 機關黨委 辦公室 |
2 | 綜合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民法典》《行政處罰法》《行政許可法》《行政強制法》《行政復議法》《行政訴訟法》《政府信息公開條例》 | 民政系統工作人員 | 深入學習宣傳憲法、《民法典》,有針對性地學習與履行法定職責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增強干部履職能力。 | 1.舉辦法治專題講座。 2.組織法律知識考試。 3.開展法律自學。 4.結合黨日、國家憲法日等活動,開展憲法宣傳教育。 5.舉行憲法宣誓。 | 辦公室 |
3 | 社會 救助類 | 《最低生活保障審核確認辦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意見》《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廣東省社會救助條例》《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辦法》《廣東省臨時救助辦法》《廣東省最低生活保障家庭經濟狀況核對和生活狀況評估認定辦法》 | 社會大眾;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眾 | 加強社會救助政策法規宣傳,提高群眾對社會救助政策知曉率,服務困難群眾,提高困難群眾獲得感。 | 1.開展社會救助法規政策宣傳進社區、下基層活動。 2.實地走訪困難群眾,精準普法。 3.通過電視、網絡等平臺開展集中宣傳。 | 救助科 |
4 | 基層 政權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廣東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辦法》《廣東省村務公開條例》《廣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 村(居)民委員會成員;廣大人民群眾 | 加強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提高基層民主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水平。 | 1.在村(居)委會和其他顯眼位置擺放咨詢臺,發放法律法規政策宣傳冊。 2.利用村(居)委會黨務村(居)務公開欄、宣傳欄、網絡信息平臺等多種載體開展宣傳。 3.組織鄉鎮(街道)、村(居)委會干部開展相關培訓。 | 基政科 |
5 | 社會 事務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婚姻登記條例》《殯葬管理條例》《公墓管理暫行辦法》《民政部、公安部、外交部、鐵道部、交通部、衛生部、海關總署、民用航空局關于尸體運輸管理的若干規定》《婚姻登記檔案管理辦法》《中國邊民與毗鄰國邊民婚姻登記管理辦法》《軍隊人員婚姻管理若干管理規定》《廣東省殯葬管理辦法》 | 婚姻登記機關、殯葬管理機關工作人員、殘疾人、社會大眾 | 領會和掌握社會事務類法律法規,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規范婚姻、殯葬等事務管理。 | 1.通過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多種媒體和形式,向廣大人民群眾宣傳法規政策。 2.在各地、各機構開展宣傳、咨詢,發放宣傳資料。 3.開展社會事務類機構工作人員培訓。 | 事務地名科 |
6 | 區劃 地名類 | 《地名管理條例》《行政區域邊界爭議處理條例》《行政區域界線管理條例》《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行政區域界線界樁管理辦法》《行政區劃管理條例實施辦法》《廣東省調處行政區域邊界爭議的若干規定》《廣東省地名管理條例》 | 從事區劃地名業務人員,社會大眾。 | 普及區劃地名政策、法律法規知識,加強區劃地名管理,實現管理的法治化、規范化、標準化。 | 1.通過座談、培訓和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強對從事區劃地名人員進行普法。 2.通過電視廣播、報刊、網絡、制發宣傳品、公告廣告等方式對有關法律法規開展宣傳。 3.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過程中做好法律法規政策解釋和解答。 | 事務地名科 |
7 | 養老 服務類 | 《廣東省養老服務條例》 | 養老服務機構工作人員;老年人;社會大眾 | 切實維護老年人的合法權益,進一步營造愛老助老良好氛圍。 | 1.印制宣傳物料開展廣泛宣傳。 2.持續開展養老從業人員培訓,進行政策法規宣講。 | 養老兒童科 |
8 | 兒童 保護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 | 各級民政部門、兒童福利機構、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基層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社會大眾。 | 提高各級民政部門、未成年人救助保護機構、兒童福利機構依法履職盡責能力,廣泛凝聚社會各界依法保護未成年人合法權益的共識和輿論氛圍。 | 1.舉辦《未成年人保護法》主題宣傳活動。 2.制作發布兒童福利工作和未成年人保護工作宣傳視頻。 3.將《未成年人保護法》納入“政策宣講進村(居)”活動和“2021年百家社會組織走近留守和困境兒童牽手行動”。 | 養老兒童科 |
9 | 慈善 事業和社工類 | 《中華人民共和國慈善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社區矯正法》《彩票管理條例》《志愿服務條例》《慈善組織認定辦法》《慈善組織公開募捐管理辦法》《慈善組織信息公開辦法》《慈善組織保值增值投資活動管理暫行辦法》《廣東省志愿服務條例》《志愿服務記錄與證明出具辦法(試行)》 | 慈善組織、志愿服務組織、社區矯正對象、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志愿者、社會大眾 | 普及慈善知識,規范慈善行為,宣傳慈善文化。加強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主題宣傳,提升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專業化水平。 | 1.利用中華慈善日以及各類大規模慈善活動開展慈善法律法規宣傳。 2.在社工中普遍開展民政法律法規政策培訓,形成穩定的基層民政普法隊伍。 3.報送社工服務典型案例。 4.梳理社工服務成果,制作視頻片展播。5.加強志愿服務培訓宣傳,提升志愿服務規范化水平。 | 慈善社工科 社管科 |
10 | 社會 組織類 | 《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管理暫行條例》《基金會管理條例》《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關于印發社會團體設立專項基金管理機構暫行規定的通知》《關于印發民辦非企業單位名稱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取締非法民間組織暫行辦法》《基金會名稱管理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年度檢查辦法》《基金會信息公布辦法》《社會團體分支機構、代表機構登記辦法》《民辦非企業單位印章管理規定》《民辦非企業單位登記暫行辦法》《社會團體印章管理規定》《基金會年度檢查辦法》《社會組織評估管理辦法》《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行政處罰程序規定》《社會組織信用信息管理辦法》《廣東省行業協會條例》 | 社會組織、登記管理機關工作人員、社會大眾 | 提高社會組織法規政策的知曉度,促進社會組織依法依規健康發展。 | 1.開展法治宣傳周(月)等主題宣傳活動。 2.在行政許可、行政處罰過程中做好法律法規政策解釋和咨詢解答工作,并通過座談、培訓和現場檢查等方式加強社會組織法規政策普法宣傳。 3.以案釋法,報送典型案例。 4.開展打擊非法社會組織主題宣傳活動。 | 社管科 |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