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剛剛亮,吃過早飯,送了孫子上學,家住蓬江區白沙街道永盛社區的孫阿姨就趕到社區廣場,今天他們這些同住在永盛社區的姐妹團,要和江門培英中學新疆班的孩子們進行一次聯合排練,為即將到來的社區迎新年文藝匯演舞蹈節目做好準備。
孫阿姨所在的永盛社區轄區面積約0.8平方公里,居住著3838戶、10328位社區居民,這里的住宅幾乎都是上世紀90年代集中建成的開放式居民樓,“我們社區沒有一個封閉式小區,特點是老年人多、外來租戶多、少數民族群眾多”,如何高質量地服務社區群眾,永盛社區黃健英書記和她的同事想了很多辦法,“服務好社區居民,首先要了解他們想什么,要會溝通”“對少數民族群眾,我們借助熱心居民的力量,共同做好各民族群眾尤其是外來務工群眾工作和生活的‘后勤保障’,幫助他們辦好經營手續、宣講政策法規、協助子女入學,最重要是幫助和受助者都是鄰里,大家開心!”黃書記的一番話既道出了社區工作的“秘訣”,也傳遞出社區各族群眾心心相印、守望相助的真情。
為打造民族團結服務品牌,促進民族文化交流,永盛社區積極開展民族共榮、文化共育活動,突出基層黨建在民族團結工作中的引領作用,創建書記項目,以“黨建紅”+“石榴紅”,搭起民族團結“連心橋”,讓各民族、各團體融合發展、心手相連,積極營造互助互敬、友愛和睦、共建共享共贏的社區治理新格局。
錨定思想“定盤星” 共建民族團結一家親
白沙街道永盛社區高度重視民族團結進步工作,始終堅持政治站位,勇做民族工作的排頭兵,通過主題黨日活動抓實抓細民族團結進步關鍵環節。春節臨近,永盛社區“迎新年 送祝福”主題黨日暖心行動中,多位書法家揮毫潑墨,手寫揮春,一行行俊秀蒼勁的書法,一句句墨香四溢的語句,飽含幸福吉祥、寄托美好希望、寓意勵志宏圖,讓前來領取對聯的社區各族群眾歡喜不已,整個現場洋溢著濃濃的年味。“春節是中華民族共同的節日,市場上買的春聯雖然金光閃閃,圖案漂亮,但還是用毛筆手寫的春聯更有年味!”現場領春聯的壯族群眾尹女士高興地說。
中秋佳節,是每家每戶團圓的日子,為了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和傳承文化習俗,有力推進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永盛社區舉辦“情滿中秋 悅享團圓”中秋節游園活動,吸引了轄區各族居民前來參與。活動現場精心設計了“民族政策你惑我解”專區和民族特色文創產品義賣活動,通過游戲互動、政策知識問答等新穎有趣的形式,進一步加深廣大社區青少年和居民對民族政策法規和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認同感,營造了社區民族團結進步的良好氛圍。
深耕創建“責任田” 打造民族團結新亮點
永盛社區利用黨員活動室空間資源成立“民族團結驛站”,為各族居民提供日常互動交流空間,并計劃在“民族團結驛站”內打造一面室內民族團結文化墻,用彩繪的方式美化墻體,將民族團結元素融入墻繪中,繪出民族團結進步新風尚。黃健英書記提出:“接下來永盛社區將圍繞'黨建+石榴紅'品牌培育創建,堅持黨建引領,持續探索創新民族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挖掘民族傳統文化,統籌推進石榴紅家園民族陣地建設,通過上墻民族知識政策、民族代表人物,展示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裝、書籍、擺件等物品,結合各類活動開展幫助大家了解各民族風俗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認同和民族團結信念。”
當好宣傳“小喇叭” 增強民族團結凝聚力
永盛社區持續激活轄區資源力量,社區黨委通過連接統籌政府部門、學校、企業等各方資源,建立“各族居民服務需求清單”“民族志愿隊服務清單”“駐社區單位黨組織資源清單”三張清單,利用“三張清單”,發揮各成員單位優勢,形成工作合力,社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由“獨角戲”變成“大合唱”;此外還組建了一支30人的民族服務志愿隊伍,由社區牽頭、網格員、熱心居民、志愿樓長、各族志愿者等多方參與的民族一家親志愿服務隊,加大志愿體系與網格服務的全面融合,通過社區帶領民族志愿服務隊開展“黨的聲音宣講到家、節日問候歡送到家、生活困難溫暖到家、矛盾糾紛調解到家、健康衛生關愛到家”“五個到家”活動,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米”,充分發揮“黨建+石榴紅”服務功能和輻射效應,為周邊居民群眾營造了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回族群眾馬熱賽的小吃店里,牛肉湯散發出濃郁的香氣;幾百米外,麥提庫爾班的燒烤店飄出陣陣烤肉香味,永盛街道上,各式茶飲店人頭攢動,很多人喜歡先吃碗面,再買杯奶茶去燒烤店里擼串,一天的疲勞一掃而空。望著眼前熱鬧的場景,庫爾班嘴角上揚:“江門不錯,女兒喜歡,我們大人也喜歡這里。”
交往交流交融,是增進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必由之路。近年來,江門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積極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不斷健全少數民族流動人口服務管理體系,最大程度幫助各族民族群眾了解掌握和運用享受政府各項普惠政策,幫助他們融入社區。
好鄰居、好舞伴、好朋友的故事還將不斷延續下去。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