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成效】
◆江門市牢守糧食安全底線 夯實鄉村振興農業基礎
◆江門市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江門市牢守糧食安全底線夯實鄉村振興農業基礎
近年來,江門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堅持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堅決守住“口糧絕對安全”底線,推動全市糧食生產工作取得顯著成效,有力擔當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的“米袋子”“菜籃子”角色。2022年,我市糧食生產目標繼續擴大,目標任務是播種面積和產量分別是279.51萬畝、98.76萬噸。今年早造完成糧食播種面積132萬畝,其中早稻124.9萬畝,比上年增加8400畝;完成大豆播種面積1.67,完成全年任務目標的51%。
一、穩步推進糧食生產現代化。一是把現代農業產業園建設作為推進糧食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抓手,創建臺山、恩平2個省級絲苗米產業園,成立江門市大米產業聯盟,培育壯大一批以糧食產加銷一體的重點農業龍頭企業和糧食行業領軍企業。二是充分發揮全市農機服務組織數量和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排名全省前列優勢,通過引導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等生產經營主體由“戶戶合作”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的“社社合作”轉變,通過土地流轉促進耕地逐步向種植能手轉移,推動糧食生產規模化、專業化發展。三是創新農業經營體系和經營方式,積極發展培育新型糧食經營主體和新型職業農民,截至目前,全市共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859家,培育家庭農場9820家,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131場次,累計培育新型職業農民6320人。2021年,我市周詠蓮、李勝業分別摘獲“廣東十大最美鄉土專家” “廣東十大杰出高素質農民”稱號。
二、全面落實糧食生產扶持政策。江門市全面落實國家、省關于保護和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的各項政策。一是落實耕地地力保護補貼和發放中央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按時按要求發放給農戶。2021年,全市發放耕地地力保護補貼補貼1.3567億元,發放中央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177.37萬元。2022年上半年,發放中央實際種糧農民一次性補貼3160萬元。二是扎實推進補貼項目的實施,利用省在農機化發展的資金,支持和鼓勵種糧大戶購買各類農機具;利用中央和省專項資金開展“雙季稻+”輪作,開展試點區域耕地質量監測評價、開展社會化服務和雙季稻輪作試點,通過補實物或購買社會化服務方式補貼給農戶,支持水稻生產。落實水稻、馬鈴薯作物保險政策,保障糧食生產安全。
三、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江門市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牢固樹立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的保護理念。一是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和最嚴格的節約用地制度,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非糧化”,進一步加強耕地保護監督,規范耕地占補平衡,嚴守耕地紅線,保障糧食安全。我市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9年度分別榮獲省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一等獎。二是落實耕地占補平衡。堅持耕地增量提質和建管并舉,落實占優補優、占水田補水田,積極推進墾造水田工作,對項目選址嚴把關,加強后期管護,落實墾造水田報備,將保障糧食安全作為墾造水田主要目標。落實我市耕地儲備指標化交易,適當提升耕地儲備指標市場化價格,用經濟手段倒逼一般建設項目避讓耕地,特別是水田等優質耕地。
四、推廣高效增產適用技術。一是強化糧食生產科技支撐。引進和選育糧食優良品種,大力推廣粵禾絲苗、象牙香占、美香占2號、十九香等優質水稻品種,推廣集中育秧、機械化播種、精準高效施肥、綠色化機械化植保、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二是做好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做好草地貪夜蛾防控工作,開展水稻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2021年全市水稻統防統治累計實施面積562.82萬畝次,覆蓋率達56%,高于43%的全省平均水平。三是提升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提升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和社會化服務水平,廣泛推廣拖拉機、插秧機、水稻烘干設備和農用無人飛機等機械。2021年,全市農機總動力約182.5萬千瓦,全市主要農作物綜合化機械水平達到67%,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1%,江門開平市被評為2021年度廣東省唯一的全國“平安農機”示范縣和全國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
五、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堅持把推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作為落實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來抓,多次召開會議部署撂荒耕地復耕復種。一是強化政策導向,獎補引導。對丟荒地取消次年補貼資格,對棄耕拋荒兩年以上的耕地,由村集體或村小組應當依法收回發包的耕地;落實2022年本級預算671萬元,納入市級涉農統籌整合轉移支付資金,由各縣(市、區)統籌資金按照不少于100元/畝對完成復耕復種的撂荒耕地進行獎補。二是扶持社會化組織。重點培育和扶持10家社會化服務組織開展農業生產托管服務、撂荒耕地復耕復種托管服務,解決農村勞動力不足和耕地撂荒問題。鼓勵和支持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對撂荒耕地進行全程托管或主要生產環節托管,提高新型經營主體或龍頭企業承接撂荒耕地復耕的積極性。三是強化督導考核。聘請第三方專業機構開展撂荒耕地核查,對省下發的連片15畝以上撂荒耕地圖斑建檔立卡,實施“一地一策”,完成一塊消滅一塊。組織各級督導檢查組,結合實地查看、走訪群眾和實地檢查等方式進行督查,及時通報復耕進展。目前,全市完成撂荒耕地復耕復種面積6.4萬畝,超額完成省下達的任務目標。
江門市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今年以來,江門市以“堅持黨建引領、深化民主自治、創新社區治理、改善農村民生”為措施,不斷提升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著力打造鄉村治理新格局,推動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使治理成果惠及廣大鄉村群眾。
一、堅持黨建引領,構建網格化管理體系。一是建強網格黨組織。對全市3210個智慧網格全覆蓋建立黨支部或黨小組,確保“支部建在網格上”。網格黨支部書記、黨小組長均由村(社區)黨組織成員或黨員骨干擔任,并兼任網格長。建立健全干部下派工作機制,實現市、縣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村(社區)、包鎮入戶,鎮(街)領導班子成員直接聯系網格、包村聯戶。二是壯大網格治理力量。在專職隊伍方面,積極發揮村(社區)“兩委”干部、專職網格員、社區工作者三支隊伍作用。在兼職隊伍方面,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組建1451支共47976人的黨員先鋒隊;推動村(居)民小組長、輔警、各類志愿者以及快遞物流、網約車、外賣送餐等群體擔任兼職網格員,同時注重引導各類企業、社會組織、“兩代表一委員”參與網格管理和服務。三是夯實網格基礎保障。完善領導協調機制,成立市委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組建業務專班,制定基層治理各板塊工作方案,推動各項工作落地落實,各縣(市、區)相應建立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協調機制。強化陣地實體支撐,針對部分鎮(街)、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尚未達標的情況,實施基層黨群服務中心升級達標行動,按照共建共治共享理念,統籌整合各部門基層陣地資源,以實體化功能發揮為導向,不斷提升黨群服務中心綜合使用效率。
二、深化民主自治,提升治理能力。一是深化村民自治。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制度,實現村民議事廳建設全覆蓋,推行“四議兩公開”向村民小組一級延伸,拓展廣大農村黨員、群眾參與村民自治的渠道。目前,全市1056個村委會深入推進村務公開“五化”、村務監督委員會“九有”規范化建設,確保村民自治有效運行。二是推進法治建設。嚴格按照《廣東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要求,建立“兩委”干部人選條件審查機制,筑牢15個部門聯審防線,堅決防止受過刑事處罰、“村霸”、涉黑涉惡等不符合村干部條件的人進入村“兩委”班子。三是加強德治建設。積極推動實行村規民約積分管理制度,把鄉村振興戰略、保護環境、互幫互助、移風易俗等內容寫入村規民約,并進行指標量化,通過定期評分對參與者予以獎懲,不斷催生“共建共治共享”活力。
三、創新社區治理,強化示范引領。一是推廣城鄉社區治理經驗做法。江門市江海區以“三社聯動”推動“黨員責任崗、村民協商共治、村民積分管理”三項制度創新,形成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支撐”的現代化社區治理體系,江海區的創建工作得到上級充分肯定,并在全國人大社會建設委員會基層治理研討會作經驗介紹。二是推進城鄉社區治理示范點建設。印發《江門市“新時代新社區新生活”服務質量提升工作方案》,“十四五”期間全力建設100個社區治理示范點,各示范點結合黨建引領、健全村(居)民自治機制、優化村(社區)服務等方面進行探索創建。目前,已成功創建47個社區治理示范點。三是深化鄉鎮服務能力試點建設。江門市江海區禮樂街道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有效提升鄉鎮政府服務水平的案例作為基層治理創新典型案例成功在江門各地進行試點,不斷推動鄉鎮政府管理與服務、城鄉社區治理的實踐創新與制度創新。
四、改善農村民生,鞏固保障成果。一是落實市十項民生實事,扎實推進低保戶、特困人員、孤兒等困難群眾基本生活保障“提標擴圍”。 截至目前,全市合計向低保、特困人員、孤兒、困難(重度)殘疾人四類人群發放生活保障金額達2.09億元,惠及9.6萬人。二是推進縣鎮村三級養老服務網絡建設。以打造省三星級及以上養老機構為目標,推動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提質增效,著力增強失能特困人員集中照護能力。目前,全市7個縣級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中有5家獲評省三星級及以上稱號,其中江門市新會區養老中心獲評省五星級養老機構。三是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農村留守婦女、農村留守老年人的關愛服務。建立健全農村留守和困境兒童、農村留守老年人等特殊群體探視巡訪制度,指導兒童督導員、兒童主任、雙百社工等通過上門探訪、電話問候、視頻連線等方式,開展日常定期巡訪和緊急響應探訪,動態掌握特殊群家庭情況和基本生活保障等情況,幫助解決實際問題和應對(災情、疫情等)突發事件,建立信息臺賬,一人一檔,實行動態管理、精準施策,對農村留守兒童和監護困境兒童落實“一對一”幫扶。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