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非法集資和非法放貸活動層出不窮,不法分子利用高額回報、熟人推薦等手段誘騙投資者,最終導致群眾財產損失慘重。面對不斷翻新的金融騙局,個人投資者和普通群眾必須提高警惕,增強金融安全意識,守護好自己的“錢袋子”。
一、非法集資和非法放貸的本質是什么?
1. 什么是非法集資?
非法集資是指未經有關部門批準,以高回報為誘餌,向社會公眾非法募集資金的行為。這類騙局往往以“投資理財”“金融創新”為名,利用群眾對正規金融知識的缺乏,進行欺詐和非法吸收資金。
2. 什么是非法放貸?
非法放貸指的是未經金融監管部門許可,私下發放貸款,并通過“砍頭息”“套路貸”等不法手段獲取非法利益的行為。這類放貸機構通常伴隨高額利息、暴力催收,嚴重影響借款人的正常生活。
3. 典型案例解析
某地警方近期破獲一起非法集資案,不法分子以“高收益、零風險”的口號,向公眾推廣所謂的“短期理財產品”,承諾年化收益率高達20%。前期投資者確實獲得了分紅,但實際上,這是典型的“龐氏騙局”,后續投資者的錢被用于支付前期投資者的利息。當資金鏈斷裂時,整個騙局崩盤,投資者血本無歸。
在非法放貸方面,某大學生因急需資金,在網絡上借款1000元,實際到賬只有700元,剩余部分被非法扣除為“手續費”。之后,由于無法按時還款,債務迅速滾雪球式增長至數萬元,最終被催收人員騷擾威脅,甚至影響到了家人朋友。
二、如何識別非法金融活動?
1. “高收益、零風險”是最大謊言
正規金融投資產品都有風險,回報率與市場情況密切相關。一旦有人宣稱“穩賺不賠”“保本高息”,基本可以判斷為騙局。
2. “親友推薦”不代表安全
非法集資常利用熟人關系擴散,不少人因為“朋友介紹”“親戚推薦”而放松警惕。即使是親友推薦的投資項目,也應先核實公司資質,查閱官方監管信息,避免陷入連環騙局。
3. 非法放貸的常見手段與陷阱
高利誘惑,隱形條款:表面上承諾低利息,實際通過“砍頭息”等方式提高實際利率。
陰陽合同,強制違約:簽訂多個合同,制造虛假借條,借款人不知情情況下債務翻倍。
暴力催收,威脅恐嚇:利用電話騷擾、人身威脅、網絡曝光等手段強迫借款人還款。
三、上當受騙后怎么辦?
1. 及時固定證據
如果不幸被騙,應盡快保存相關證據,包括:
投資或借款合同、協議
轉賬記錄、收款方信息
對方的宣傳資料、聊天記錄等
2. 向公安機關、金融監管部門舉報
發現非法集資或非法放貸行為,可以向公安機關、市場監管部門、金融監管機構(如銀保監會、人民銀行)舉報,避免更多人受害。
3. 尋求法律援助,合法維權
如遭遇暴力催收或合同欺詐,可向法院提起訴訟,并尋求律師或法律援助機構的幫助,利用法律手段維護自身權益。
四、如何安全投資和借貸?
1. 選擇正規金融機構
投資和借貸時,務必選擇持有合法金融牌照的銀行、證券公司、保險公司或正規貸款機構。可通過政府官方網站查詢相關機構的資質和監管情況。
2. 理性判斷收益與風險
任何投資都存在風險,收益越高,風險越大。投資前,應充分了解項目背景、市場前景及潛在風險,不要因高額回報的誘惑而盲目投資。
3. 謹慎簽訂合同,注意條款細節
在借貸或投資前,仔細閱讀合同條款,特別關注利息計算方式、違約責任、提前還款規定等。如有不明白之處,咨詢專業人士,避免落入合同陷阱。
非法集資和非法放貸嚴重威脅個人財產安全和社會金融秩序,公眾應提高防范意識,警惕高回報投資騙局,遠離非法借貸陷阱。如果遇到可疑金融活動,要保持理性,及時向相關部門舉報,共同維護良好的金融環境。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