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人工繁育技術水平及相關基礎研究處于世界先進地位,但面臨著水產良種數目不多,生態育種技術缺乏,良養缺乏模式等亟待解決的問題。”1月8日,育種中心科研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少軍在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開工儀式上表示,目前國內缺乏魚類南繁育種中心,廣州市南沙區具有獨特的溫暖的氣候和溫暖的水溫,具備建立魚類南繁育種中心優越的自然條件。
據了解,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是我國首個以魚類為主的南繁基地,地點設在廣州市南沙區漁業產業園內。2019年,南沙農業總產值94億元,其中漁業產值近40億元,水產養殖面積和產值均位居廣州全市第一;2020年前三季度,南沙區農業總產值63.3億元,同比增長5.6%。
據劉少軍院士介紹,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以國家水產種業南繁為重點,總用地規模約8000畝,其中育苗基地面積約500畝,大規格種苗基地面積約1000畝,優質水產良養示范區面積約6400畝,總建筑面積112920平方米,總投資逾8億元。
廣東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高慶營指出,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的落地建設,是近三年廣東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和實施水產種業質量提升行動的重要成果。目前廣東創建了1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61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資金投入力度走在全國前列,2018年至2020年省財政共安排農業產業園專項資金投入75億元。
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英杰提到,我國水產種業取得了長足發展,新理論、新品種、新技術不斷涌現,全國開發出主要養殖種類300多種,水產養殖遺傳改良率52.8%,選育新品種229個,為推動我國水產業轉型升級發揮了重要作用。
“南繁育種中心的建成,將給整個廣東乃至華南地區的水產養殖業帶來很明顯的提升。”作為淡水魚類南沙(南繁)育種中心建設企業,誠一集團董事長陽會軍告訴記者,該項目以打造一流的育種技術高地,一流的現代種業服務中心、一流的水產科技創新產業基地為目標,實施后預計每年孵化草魚、鯽魚、黃顙魚、加州鱸等水產苗種400億尾,培育大規格優質苗種1億尾。達產年收入7億元,推廣養殖面積100萬畝,農戶年新增收入20億元。
近年來,南沙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堅持“農業發展”與“科技創新”雙輪驅動,全面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著力打造南沙漁業產業園、明珠現代都市實驗園和種業小鎮(中化現代農業科學城)“兩園一城”,一批重量級項目紛紛落地,現代農業發展取得新成效。
南沙漁業產業園于2019年6月入選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創建名單,總占地約3.9萬畝。截至2020年12月,南沙漁業產業園20個建設項目,已投入建設資金2.15億元,目前已建成19個項目,撬動社會資本投入9000萬元,帶動農戶2492戶,2020年產值達到7.5億元,比建園初增長92%。按南沙漁業產業園總體規劃目標,到2030年,全面構建完善的大灣區現代漁業產業體系,成為國家級“科技含量最高”“產業效益最好”“要素配置最優”“景觀風貌最美”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當天,中國工程院院士林浩然,廣州市委常委、南沙區委書記盧一先,副區長惠立新等相關領導嘉賓,以及各大科研院所、高校、企業等相關代表出席了開工儀式。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