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巴黎人酒店三樓的一家飯店里,一個長相清秀的20歲小伙子每天忙前忙后。作為順德廚師學院首期培訓班結業生,吳明俊走上了創業之路。
在粵港澳大灣區“粵菜師傅”技能大賽中,香港選手李宇寧在賽場上制作了一道名為“雞絲炸春卷”的點心。他說:“點心最能體現中國文化,特別是嶺南文化特色。”
梅州市梅縣區城東鎮玉水村的一家農家樂里,郭加平正在忙碌一天的菜式。20歲開始出門拜師學廚,兜兜轉轉十幾年,他選擇回到家鄉,“我們做廚這么多年,走了這么多地方,現在的客家菜也越來越受大眾的歡迎,所以我也想回家鄉來試一試”。
歷史悠久的粵菜正在煥發新的活力。
2018年,廣東省開始推進“粵菜師傅”工程,在傳承粵菜文化的同時,促進城鄉勞動者高質量就業,助力精準扶貧。
兩年多來,省委、省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粵菜師傅”工程作為關乎大局、利及長遠的大事來抓,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全力推進實施,形成上下聯動、齊頭并進、百花齊放的良好局面,以小切口推動大變化,取得顯著成效,展現出蓬勃的生機活力和強大的綜合效應。
推陳出新,助力振興
清而不淡,鮮而不俗,嫩而不生……
代表著廣東精神的粵菜,在過去70年間海納百川,推陳出新,讓“食在廣東”的名號響徹全國。
“粵菜師傅”工程著眼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是支撐高質量發展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
2018年4月26日,廣東省委書記李希在全省鄉村振興工作會議上提出實施“粵菜師傅”工程。
聞名國內外的粵菜,自此被賦予了一個重要的時代使命:鄉村振興。
自此,廣東拉開以美食為媒,譜寫鄉村振興新篇章的序幕。
去年以來,潮州市饒平縣新圩鎮長彬村貧困戶陳偉加分多批次領養了1000多只鵝苗,在資金和技術支持下已獲利近15萬元,真正走上了脫貧致富的道路。
長彬村是潮州市省定貧困村,像陳偉加這樣受益于“粵菜師傅”工程的共有12戶貧困戶。
兩年多時間里,潮州市大力實施“粵菜師傅”工程,建設潮汕菜創業項目庫,優選一批標準化、可復制、易推廣的潮汕菜創業項目入庫,配套涵蓋融資、授信、培訓、營銷、產所等10項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優質創業項目落地。
長彬村的“飄香獅頭鵝餐飲全國連鎖加盟店”項目便是極具代表性的一個,該項目采用“連鎖經營+貧困戶養殖”模式,帶動省定貧困村長彬村貧困戶脫貧增收,并與本地旅行社合作開發鄉村特色美食旅游線路,以“獅頭鵝”帶旺鄉村旅游市場。
“飄香獅頭鵝”項目走出了一條“浮濱獅頭鵝養殖+自動鹵制技術+省內外及港澳銷售市場”的發展路子,以連鎖加盟模式在饒平縣浮山鎮、黃岡鎮及廣州市等地開辦連鎖店11家,帶動就業近50人。
同時,該項目采用“連鎖經營+貧困戶養殖”模式,與長彬村首批12戶貧困戶簽訂為期兩年的扶貧養殖協議,為貧困戶養殖獅頭鵝提供70%養殖成本資金、養殖技術支持、承諾保價收購等多項優惠政策。
自2020年5月以來,這一模式已幫助貧困戶獲利超30萬元,有力幫助貧困戶脫貧增收。
技能脫貧,教育先行
據廣東省人社廳有關負責人介紹,廣東以完善政策為牽引,建立健全特色鮮明的政策體系。構建以“粵菜師傅”工程高質量發展意見為主體,以技能標準開發、評價認定指引、就業創業扶持等為配套的“1+N”政策體系。開發廣府菜、潮汕菜、客家菜等區域特色菜品標準,加快健全粵菜標準化體系。
在建立標準化評價體系的基礎上,廣東搭建出多個獨具特色的培育平臺。將“粵菜師傅”列為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十大重點培訓項目,充分發揮院校和企業兩大主體作用,大規模開展“粵菜師傅”培養培訓,全省累計開展“粵菜師傅”培訓12.3萬人次。
一技在手,就業不愁,粵菜手藝讓一個人養活一家人成為可能,粵菜人才也逐漸成為帶動家庭脫貧致富的中堅力量。
2018年6月,順德廚師學院正式在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掛牌成立,這是順德職業技術學院投身脫貧攻堅戰的關鍵一子。
順德這個“中國廚師之鄉”“世界美食之都”,把最優質的粵菜師傅資源集合到一起,提出“一人學廚,全家脫貧”,進而實現“一人學廚,全家幸福”的愿景。
在首期“粵菜師傅”對口扶貧培訓班上,吳明俊由于年齡小、只有初中學歷、家庭經濟負擔重等原因,很少與人交流,總是默默練習。但老師們很快發現,他對點心制作有興趣、有天賦、不怕吃苦,于是指定中國烹飪大師、特聘教授梁兆基指導,進步神速。結業后,學院推薦吳明俊走上了創業之路。
很快,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將多出一項每年10萬元的獎學金。這筆數額并不巨大的獎學金,設立者就是吳明俊。
“沒有順德職業技術學院就沒有我的今天。”吳明俊感慨。
江門市的陳英宏是一名“粵菜師傅”年輕創業者,他于2019年報名參加“粵菜師傅”工程培訓,在系統學習廚藝后入選江門“彩虹計劃”創業項目,成功創辦了屬于自己的“彩虹店”,品嘗到了創業成功。而他也考取了中式烹調證書,一技在手,就業不愁。
以服務民生為導向,廣東建立了一套便捷高效的就業創業服務模式,其中舉辦的“粵菜師傅”系列專場招聘活動,通過大力拓展就業創業渠道,兩年來帶動33萬人實現就業創業。
粵菜文化,旅游升級
傳承多年,粵菜文化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
近兩年來,廣東通過開展“粵菜師傅”工程周年巡禮宣傳,組織中央、省級媒體開展“粵菜師傅”采風活動,打造“技行天下之粵菜師傅”電視節目品牌,組織“粵菜師傅”大師上直播,持續開展全方位、立體化宣傳報道等等活動,極大地提升了“粵菜師傅”的影響力。
許多成名的大廚轉變了思想,決定回到家鄉創業。
自“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以來,云浮市新興縣通過“走出去,請回來”的辦法,吸引當地外出星級名廚回鄉創業、傳承技藝,出生于天堂鎮朱所村的“亞洲十大名廚”之一的李少勝決定回鄉創業。
在家鄉,李少勝將“粵菜師傅”工程和當地“廚鄉”文化、鄉村旅游相結合,組建了一支專業的粵菜師傅團隊,成立了朱所名灶鄉廚工作室,創新打造“開放式廚房”,不僅定期開展粵菜烹飪培訓,還給游客提供一個游玩、體驗烹飪樂趣的地方。每到周末,云浮周邊乃至珠三角地區的游客都聞名而來。
目前,朱所村日接待游客量可超100人,每年可接待游客超3萬人,輻射帶動就業創業超80人,每年可為村集體增加收入約40萬元。2020年,朱所村成功入選廣東文化旅游名村。
梅州市玉水村有“廣東廚師之鄉”的美名,在“粵菜師傅”工程實施之后,村里的環境越來越好。
整潔美麗的環境、完備的基礎設施,吸引了社會企業投資興建大型鄉村田園綜合體。項目計劃投資1億多元,規劃用地4300畝,分三期建設集廚師培訓基地、客家民宿、特色餐廳和綠色生態種養、采摘、垂釣、徒步、騎行等為一體的客家特色鄉村游。
“有了這么好的基礎條件和環境,加上玉水村的名氣和客家文化的加持,我們對廚鄉特色鄉村游充滿信心,對玉水的鄉村全面振興充滿憧憬,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回歸鄉村、愛上美食,玉水廚鄉也會成為打卡地、網紅點。”項目負責人楊揚表示。
同時,通過將扶貧資金100萬元入股田園綜合體項目,建設觀光園和蔬菜大棚,僅分紅一項,玉水村集體收入就可以增加7萬元。這些資金將被用于基礎設施維護和對群眾的關心關愛,形成良性循環。
這樣的“粵菜師傅+鄉村旅游”模式,讓傳統的鄉村粵菜美食煥發出新的活力。類似的99個文化和旅游特色村、100條鄉村粵菜美食旅游精品線路,將會不斷展現在大眾面前,持續助力鄉村振興。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