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召開,致敬每一位為脫貧工作辛勤付出的人!
歷時8年,現行標準下近1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我國決戰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勝利。
在打贏脫貧攻堅戰這場戰疫中,廣東也傳來好消息——全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全部脫貧。
富了農民口袋,美了鄉村生活
這兩個數據背后,有著怎樣的變化?
清遠英德市連江口鎮連樟村脫貧戶陸奕和的故事可見一斑。通過財政貼息貸款承包竹山種植麻竹筍,與朋友合伙開益腎子育苗場,在連樟村鄉村振興學院當保安等方式,他實現了脫貧致富的目標。
陸奕和是全省161.5萬相對貧困人口的一個縮影。據統計,截至目前,2277個相對貧困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0739元,有勞動力貧困戶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5年底的3980元增長到16817元,比2015年底增長3.23倍,全省貧困群眾“兩不愁三保障”全部實現,貧困群眾從“要我脫貧”到“我要脫貧”轉變。
可以說,脫貧攻堅,不僅富了農民口袋,還富了他們的腦袋。
如果說脫貧攻堅給村民帶來的這些變化具有個體性,那么相對貧困村的變化則是普惠的。
尤其是2016年以來,廣東以2277個省定貧困村為突破口,從最基礎最薄弱的短板補起,推動創建成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示范村。
4年多來,昔日2277個貧困村變“劣勢”為“優勢”,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與“新村建設”兩手抓的奔康之路,“貧困村”變身“旅游打卡地”,實現了“由后隊變前隊”。“全省2277個相對貧困村環境面貌大改善、富民產業大發展。”廣東省委農辦相關負責人說,
一組數據是最好的說明,全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完成村莊規劃編制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建有村莊標準垃圾屋(垃圾點)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已實施雨污分流的自然村完成率100%,全省2277個省定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任務全面完成,可以說,其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達到全省中等以上水平。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的起點
變化的背后,是我省探索形成了一套有廣東特色的戰貧之策,也為全國減貧貢獻了廣東經驗。
——黨建引領,嚴格落實五級書記抓扶貧的政治責任。2016年以來,全省動員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1.8萬個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近6.5萬名駐村干部,其中第一書記4554名。
——精準發力,讓短板變成“潛力板”。2016年以來,全省累計投入1600多億元,省級財政給每個貧困村投入1500萬元,累計投入341.55億元,有效推進了貧困村人居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建設、鄉村產業發展等。
——構建大扶貧格局,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2016年以來,全省發動10630個企業參與“萬企幫萬村”行動,結對幫扶8805個行政村,落實對接幫扶項目5655個。
——堅持內源式發展,推動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貧困人口內生脫貧動力。2016年以來,全省實施特色產業扶貧項目6.3萬個,發放扶貧小額信貸23.21億元,建設光伏扶貧電站9300余座,培育創業致富帶頭人9877名,帶動貧困戶62.8萬人,年人均產業增收2476元。
“脫貧不是終點,而是新開始新起點。”脫貧出列后,拱北海關駐茂名高州市分界鎮豐林村第一書記馮書華農歷牛年初八便入戶了解脫貧戶實際困難,共同謀劃新年發展,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接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出謀劃策。
目前,廣東的廣袤鄉村正在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繼續推進鄉村振興,使老百姓過上更加美好生活。“我相信,只要共同努力,明天會更好。”和馮書華一樣,廣東人民對鄉村全面振興充滿了期待。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