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是世界三大谷物之一,是世界上總產量第二的糧食作物。在我國已有5000年種植歷史,種植面積和總產量僅次于水稻。
為探索“稻-稻-麥”模式,提高冬閑田復種指數,保障糧食產量,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在去年晚造水稻收割后,播下了鎮麥10和農麥88等2個早熟優質小麥品種,今年3月29日完成收割,畝產約250斤,示范栽培面積10畝。于今年5月1日-5月10日組織科研人員集中開展“稻-稻-麥”模式田野研究,肯定模式可行性,該模式充分利用了第一年晚造與第二年早造之間的時間差和土地資源,在冬季種植早熟小麥品種,不影響水稻的正常生產,提高了土地糧食單產,且小麥收割后秸稈還田,能增加土壤肥力和調節土壤養分,可作為江門地區冬閑田有效利用方案。

此前,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已通過引進淮麥36、淮麥44、鎮麥10、農麥88和西農9718等多個小麥品種進行本地化栽培試驗,篩選出鎮麥10,農麥88等2個早熟、優質、抗病的小麥品種,為生產試驗提供了基礎依據。
下一步,市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將繼續開展“稻-稻-麥”模式示范栽培,引進更多優質高產小麥品種進行本地化栽培,配套相關綠色高效栽培技術,發揮冬種小麥優勢,促進糧食增產、農民增收,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