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馮萬田正在詳細了解村民馮啟洪父親的身體狀況
恩平市僑聯四級調研員馮萬田參加工作40年,如今他再次下沉農村一線,擔任牛江鎮蓮華村駐村第一書記,帶領村“兩委”班子扛起農村高質量發展大旗。
不知不覺,他已在蓮華村駐村近一年時間,許多當地的鄉親父老從他真誠的辦事態度、穩重的處事風格中看到了發展的新盼頭。馮萬田也希望在退休之前,能為恩平的鄉村振興貢獻一些智慧和力量。
文/圖 江門日報記者 周曉營 譚錦波
從抓黨建入手
提振干事創業精氣神
“再次來到牛江鎮工作,熟悉而又充滿期待。”馮萬田是土生土長的牛江鎮人,1984年他畢業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在牛江鎮馮如中學擔任代課老師。直至1987年,他才轉崗進入牛江鎮人民政府工作。
“在退休之前,希望還能夠為基層貢獻一份力,為基層的干部傳授點經驗。”這是馮萬田給自己立下的駐村任務。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靠支部。去年7月,他到牛江鎮蓮華村駐村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抓黨建,優化村“兩委”班子的工作作風。
言傳身教、以身作則是最直觀的傳授方式。自駐村以來,馮萬田事無巨細地詢問村里的事情,村民們對村子建設和發展有什么期望和要求、村“兩委”干部家庭和工作狀況如何、哪位村民需要幫助……
“這段時間以來我都跟在馮書記身邊配合他的工作,他經常跟我談心,教會我在基層工作一定要貼近群眾,拉近自己與群眾的距離。”蓮華村委會干部馮灼峰說。
駐村以來,馮萬田會定期召集村“兩委”干部進行黨務培訓,把自己的工作經歷和實際案例跟村“兩委”干部分享。同時,他還為村的黨務工作者量身定制“培訓套餐”,分派任務,責任到人,有效提升村黨務培訓工作的深度。
設身處地為民謀福利
一枝一葉總關情
去年8月,馮萬田到村民馮啟洪家中走訪時了解到,其83歲父親馮煥興感染皮膚病且因為高齡等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希望能得到幫助。
了解清楚情況后,馮萬田借助恩平市人民醫院掛點幫扶蓮華村這一契機,提議并一力促成恩平市人民醫院到蓮華村開展義診活動,并邀請恩平市人民醫院有關領導、醫師特意到馮啟洪家中,為其父親馮煥興出診,現場還商定了一套定期上門義診計劃,即恩平市人民醫院派出專職醫生,定期到馮啟洪家中為其父親出診、換藥。如今馮煥興的皮膚病已經完全康復。
駐村至今,馮萬田多方面向上爭取資金,使得蓮華村的民生工程建設得到了顯著改善,其中村民關注度最高的是蓮華村委會蓮龍村建設水面橋工程。
蓮龍村與牛江鎮圩鎮隔著一條蓮塘河,蓮塘河是牛江鎮農業灌溉的重要供水渠,水流量較大。由于缺乏資金建設跨河橋梁,蓮龍村村民只好購買水泥通管放置于河道上,并鋪上砂石作為簡易通道出行,當地人稱之為“水筒橋”。但“水筒橋”遇上大雨或是汛期,常常被水淹沒,導致村民們出行困難,甚至存在一定安全風險。
為了盡快解決蓮龍村村民的出行難題,馮萬田多次協調牛江鎮政府及恩平市水利局,爭取有關項目資金支持,計劃投入120萬元為蓮龍村建設水面橋“開綠燈”,目前,該橋已進入橋墩建設階段,預計今年內可建成投入使用。
此外,馮萬田還想方設法,爭取到江門市農業農村局、恩平市人民醫院、江海區麻三村委會、江海區政協聯誼會等多方面資金支持,共籌集資金115萬元,建設蓮華村委會轄區內的蓮芳村西環村道350米,該村道接駁蓮華村,直通牛江鎮仕洞村,為周邊村民和學生們提供安全的出行環境。
不僅如此,馮萬田還依托牛江鎮黨建公園作為陣地,推動蓮華村發展“紅色旅游”。大力推動蓮華村古樹公園建設,積極推進綠化種植工作,今年帶領村民種下了185棵新樹苗。
在與江海區麻三村委會深化聯建結對的基礎之上,他還積極爭取資金支持,為蓮華村新增健身器材5套,安裝9個太陽能路燈。
牛江鎮是恩平市重要的農業鎮,馮萬田到蓮華村駐村后深入分析農業市場前景,結合該村村民多年農業生產實際以及牛江鎮打造的“富硒大米”品牌,他化身“代言人”為牛江航品公司產品和牛江鎮文旅產業代言,對外宣傳推廣。
截至目前,牛江航品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約54萬元,其中生產利潤給蓮華村帶來了約9萬元的分紅,促進了蓮華村集體經濟發展。
為了進一步鞏固村農業基礎,馮萬田還與村“兩委”干部一起開展大調研,摸清村水田底數,并編寫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計劃,草擬規劃方案,擬投入260多萬元加強機耕道路、農田灌渠建設,全面提升村區域內的農田耕作條件。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