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黨建工作扎實有力。樹牢全面從嚴治黨人社總綱,在全市人社系統開展“紅色加速度”黨建品牌創建活動,組織開展黨支部項目包干制百日攻堅行動和黨員干部組織力提升“百人行動”,走訪服務全市100多家重點企事業單位、社區黨組織300多次,指導推動3家企業、行業協會建立黨支部,連續兩個季度被評為黨建”插旗亮牌“紅旗單位。啟動“紅色指數”信息化系統建設,實施智慧黨建工程。持之以恒正風肅紀,深入推進行風建設“一號工程”,獲得2020年度廣東人社窗口單位業務技能練兵比武活動優秀組織獎。嚴格落實市委巡察工作要求,扎實抓好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
二、牢牢穩住就業“基本盤”。出臺“援企減負12條”“引導務工人員返崗5條”“促進就業九條2.0版本”等政策,實施階段性減免企業社會保險費政策,已為企業減免社保費33.5億元。依托智慧人社信息平臺,發放各類就業創業補貼8000多萬元,惠及企業4000多家、勞動者近4萬人,為7千多家企業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返還資金2.53億元,《人民日報》頭版報道我市援企穩崗工作成效。疫情早期,通過政府組織包車、高鐵專列等方式,為超過1000家企業組織接送1萬多名員工返江返崗。為租車接回員工的企業和自行返回江門的員工發放交通補貼50多萬元。組織我市3所技工院校逾1000名學生分赴100多家企業支援生產一線。組建五邑企業“復工戰”HR先鋒隊,舉辦網絡招聘會117場次。打造“邑企圓夢”線上直播招聘平臺,48家重點企業線上宣講,發布3100多個招聘崗位。著力保障重點群體就業,深入實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十項行動”,加大基層服務項目招聘力度,擴大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招聘畢業生規模。今年以來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28筆,貸款金額1.13億元。舉辦第二屆“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創客素質提升班。今年新認定2家返鄉創業孵化基地。江門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被評為“廣東省級創業孵化示范基地”。我市在澳門設立全國首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澳門服務點,在香港和澳門分別設立港澳青年(江門)創新創業服務站。
三、“三項工程”成效明顯。開展十項重點群體職業技能提升行動,前三季度,全市培訓各類勞動者3萬多人次。新增2家省級“粵菜師傅”培訓基地和2家省級“粵菜師傅”技能大師工作室。全省首創策劃“粵菜師傅”工程彩虹計劃餐飲創業項目,35家創業店投入運營,直接帶動就業近300人。創新開展“粵菜師傅”省際技能培訓,培訓廣西崇左、四川甘孜308名幫扶對象。啟動“粵菜師傅+電商”、“粵菜師傅+旅游”、“粵菜師傅+農業”聯盟,將“粵菜師傅”特色主題活動、技能競賽活動與特色旅游、飲食、文化、農業資源推廣相結合,促進鄉村旅游業、飲食文化產業、農業融合發展。推進搭建“粵菜師傅-五邑面點”公共實訓平臺和開展“五邑菜系”職業技能培訓標準研發、“粵菜師傅-五邑特色面點”技能競賽、“粵菜師傅”師資提升能力培訓、創業培訓課程研發等系列工作。建設南粵家政(江門)產業園和南粵家政(江門)產業學院,推動成立江門市家政服務協會。研發并推廣“南粵家政”(江門)數字化信息平臺和“安心碼”。探索“一試兩證”鑒定模式,開展第二期“一試兩證”婦嬰護理培訓班,26名學員通過考核并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選取外海街道銀泉社區作為“三社聯動”家政示范社區建設點,通過社區治理、社會組織、社工聯動,打造“技能培訓+推薦就業+家政服務”的全鏈條服務平臺試點。舉辦11場“南粵家政”工程社區行活動,打響“安心家政”品牌。江門市貝佳人力資源有限公司被評為2020年度“南粵家政”省級家政服務誠信示范企業。
四、人才引育亮點紛呈。實施“灣區人才”工程,組織18個留學歸國人員項目開展資助評審,鼓勵支持留學歸國人員在我市創新創業;出臺舉薦補貼政策,發動社會力量舉薦引進人才;組織4697家次用人單位開展產業人才需求調查。聯系高校深化人才供給基地建設,新建人才供給基地3家。落實122名粵港澳大灣區境外高端緊缺人才個稅財政優惠補貼受理工作。全市新增高層次人才2013人,發放高層次人才租房補貼、引進本科和碩士研究生補貼、實習生補貼等各類人才補貼約1950萬元。落實“博士博士后匯聚計劃”,新建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6家、博士工作站15家,新引進博士73人和在站博士后19人,兌現博士博士后政策性補貼約3500萬元。成功承辦廣東“眾創杯”之博士博士后創新賽。實施職稱“牽引”工程,落實科技型企業家申報高級職稱直通車制度,4名符合條件者提交申報;落實醫務防疫人員職稱評審激勵政策,22名醫務防疫人員取得高級職稱;首開“雙通道”職稱政策宣講,參與人員近6000人次。實施“農村電商”工程,開展“一村一品”帶頭人提升培訓387人。實施“鄉村工匠”工程,“鄉村工匠”相關工種發證329人,推動開平市塘口鎮建設廣東省鄉村振興工匠培訓基地。高標準運營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獲評“江門市十大網紅打卡點”,加強江海分園建設,共引進人力資源機構41家。開展“三支一扶”擴容提質行動等六大行動,共招募“三支一扶”人員140人,同比增加133%。首創“紅色加速營”培訓班,提升“三支一扶”人員專業能力。
五、民生保障水平穩步提升。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基金省級統籌等各項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工作平穩運行,達到預期改革目標和效果。扎實推進工傷預防工作,開展兩期線上工傷預防公益云課堂,對重點企業開展16場上門現場互動與持續改善式工傷預防培訓,共培訓職工4600多人。全面提升基金風險防控能力和社保待遇水平。全省率先開通電子社保卡“C—B”醫保掃碼支付。設立江門市和蓬江區、新會區、開平市、鶴山市勞動人事爭議調解中心。健全全市根治欠薪工作格局,全市未發生勞資糾紛重特大群體性事件和極端惡性事件,勞資領域總體和諧穩定。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