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2018年上半年工作總結和下半年工作計劃
2018年上半年,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落實全國、全省人社工作會議及市第十三次黨代會和市委十三屆五次、六次全會精神,圍繞“興業惠民、治吏簡政”,扎實推進市委、市政府和上級部門各項決策部署的落實。
一、上半年工作進展情況
(一)實施就業優先戰略。一是落實就業創業扶持政策。舉辦“中國僑都?就業創業大講堂”活動6期,促進就業創業政策進社區、進園區、進校園。二是促進創業帶動就業。2018年上半年,江門市大學生創業孵化基地新入駐團隊17個,新增帶動就業51人。承辦第三期初創企業經營者素質提升培訓班,培訓30人。繼續實施創業擔保貸款風險補償制度,通過“政府+銀行+保險”模式,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近2442萬元。三是籌建江門市人力資源產業園。聯合蓬江區政府共同籌建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目前擬入駐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機構達13家。四是提供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完善就業實名制系統,新增創業擔保貸款貼息、公益性崗位補貼功能。截至6月底,全市3人以上用人單位網上用工備案率和申報率分別達91.93%和88.03%。舉辦招聘會193場,入場企業9749家次,提供崗位10.29萬個,進場求職者7.58萬人次,達成意向3.95萬人次,實現就業1.78萬人次;為1.43萬人提供“一對一”就業幫扶2.31萬人次;新增開發公益性崗位121個,新安置扶貧對象47人;全市登記備案就業扶貧點63個,吸納扶貧對象153人。為貧困家庭子女提供免費入讀技工學校的機會,落實國家助學金和生活費補助政策,目前,共有322名建檔立卡困難學生入讀我市技工學校。
(二)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一是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工資上下限嚴格按照省規定進行統一調整。繼續推動落實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完善改革配套政策,及時解決改革問題。二是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工作。繼續在蓬江區和江海區擴大全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工作試點范圍。嚴格審核征地項目社會保障工作落實情況。大力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資金分配工作。三是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穩步實施醫保城鄉一體化改革,2018年用人單位醫療保險繳費費率下調至5.8%,城鄉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提高至年人均490元,職工最低繳費基數確定為3324元/月。城鄉居民、職工住院(含大病保險)年度最高支付限額分別提高至44萬元、64萬元;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在二級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80%;職工、城鄉居民納入按住院費用結算病種均增加至5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基金支付比例提高至70%,年度累計支付限額提高至180元。明確28個特定病種的認定標準,從2018年6月1日起,符合條件的參保人享受相應的特定病種門診待遇。進一步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從2018年1月1日起,在總額控制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按病種分值付費工作,按病種分值付費病種數達4646個。推進醫保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目前我市納入省內、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的定點醫療機構分別為24家、25家。落實醫保支持“醫聯體”政策。落實醫療保障精準扶貧政策,對符合條件的困難群眾醫療費用實行醫療保障兜底,100%提供全額資助。四是推進工傷保險工作。提高生活護理費、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2018年江門市一次性工亡補助金提高至72.79萬元。繼續推進建筑項目參保工作,全市累計參保建筑項目1884個,覆蓋建筑業工人12.56萬人。五是推進失業保險工作。落實失業保險穩崗補貼政策,2015年9月至今,累計惠及企業職工7.69萬人。繼續實施失業保險基金擴大支出范圍試點工作。從2018年1月1日起,我市實行失業保險用人單位浮動費率。從2018年5月1日起,失業人員領取失業保險金標準由現行規定最低工資標準的80%提高到90%,當前我市失業保險金標準從1080元/月提高至1395元/月。六是加強社會保險基金監督管理。開展社會保險基金非現場常態化監督,組織核查基金監管系統中的預警信息。
(三)全面落實“人才強市”戰略。一是落實人才新政。及時兌現政策待遇,全市共認定(評定)2035名高層次人才;開展2018年江門市留學歸國人員創新創業資助項目評審,評選重點項目1個、優秀項目2個、啟動項目3個,資助金額達120萬元;繼續實施柔性引才引智計劃,本年度累計資助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14名。繼續實施“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首批博(碩)士已正式簽約。“江門市新能源電池產業鏈布局及人才引育項目”入選國家人社部2018年專家服務基層工作項目并獲得資助。二是加快人才載體建設。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已完成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建設規劃方案(初稿)。蓬江區、高新區、鶴山市、恩平市積極建設示范中心分中心。發動指導科研能力強的高新企業和中小微科技型企業申報博士工作站,全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1家,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51家,在站博士后45人,其中今年新增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9家,新引進博士后12人。確定法國、日本“聯絡五邑”海外服務工作站的建站單位。加快“雙創”園建設進度。配合推進人才島建設。全力支持五邑大學創建高水平理工科大學。三是開展人才交流活動。舉辦博士后、領軍人才座談交流會、“江門市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首批引進對象集體簽約暨校地人才戰略合作簽約活動、首期“江門市博士后沙龍日”活動等高端人才交流活動13場,有效促進政府、企業、人才之間的交流互動。四是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舉辦江門市首期技能人才專場供需見面活動,為212家企業和2000多名技能人才提供“技能+就業”對接服務;采用“培訓+就業”模式。舉辦首期粵港兩地技能人才培訓班,養老護理學員將直接輸送到香港工作;舉辦首屆“聽匠人故事向工匠致敬”青年演講比賽,弘揚工匠精神。全市新增2家企業開展企業技能人才自主評價;向754家企業推送“菜單式”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為5家企業開展菜單式培訓487人。江門市技師學院與江門職業技術學院簽訂2018年中高職貫通培養“三二分段”試點協議,新會高級技工學校與新會岡州職業技術學校合并,全面提升職業院校和技工院校辦學層次和辦學水平。組隊參加第45屆世界技能大賽廣東選拔賽,兩個工種獲得全省第4名。
(四)完善人事管理制度。一是規范公務員管理。組織2018年公務員招錄工作。全面督導落實新錄用公務員導師制。督促各單位把安全生產、消防、“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納入平時談話考核內容。探索建立市直機關初任公務員到信訪崗位鍛煉制度。二是規范事業單位人事管理。舉辦事業單位面試評委培訓班。規范公開招聘條件設置和招聘流程。組織參加省粵東西北基層醫療衛生單位專項招聘。推進深化職稱制度改革工作。三是保障人事考試安全。安全完成公務員招錄、專業技術資格等考試,報名人數近3萬人次。完善勝任力測評系統,擴大崗位“勝任力模型”測試(心理測試)應用范圍。四是做好軍轉安置及解困維穩工作。完善軍轉安置政策。舉辦江門市2014-2017年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網絡培訓。
(五)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一是完善企業工資收入分配制度。從2018年7月1日起,我市企業職工月最低工資標準調升為1550元/月,非全日制小時最低工資標準調升為15.3元/小時。二是完善公職人員收入分配機制。規范特殊崗位津貼管理。開展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
(六)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一是全力做好“治欠保支”工作。加強欠薪治理組織領導,健全政府分管領導掛帥、相關部門參與的“治欠保支”工作協調機制。推動落實屬地監管責任,全力做好國家、省對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的考核迎檢工作。二是開展勞資糾紛專項治理。開展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聯合專項督查行動,重點檢查各市(區)拖欠農民工工資重點案件解決情況和屬地政府監管責任落實情況;開展全市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專項檢查行動,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開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雙隨機、一公開”抽查工作,解決執法不公、執法不嚴等問題,提高監管效能。三是強化勞資糾紛風險排查。建立健全勞資糾紛風險隱患滾動排查三級(地市、市區、鎮街)臺賬,實行每月一次逐級定期報送制度,做到有新增、有跟蹤、有化解、有銷賬。四是司法聯動打擊惡意欠薪。會同公檢法部門做好拒不支付勞動報酬案件的調查、移送工作,落實抓捕欠薪逃匿人員有功部門及個人獎勵制度,嚴厲打擊惡意欠薪行為。實行重大勞資糾紛案件處理社會公開制度,目前已向社會公布全市今年存在重大勞動保障違法行為的用人單位信息12家,在全社會形成打擊惡意欠薪等違法行為的高壓態勢。五是妥善化解勞動爭議。以要素式辦案改革為重點,選取蓬江區、新會區仲裁院作為試點,試行立案前調解、當事人本人到庭、書面審理等辦案改革,提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辦案效能。啟用省一體化信息系統,提高全市仲裁機構辦案質量和效率。加強仲裁與法院溝通聯系,完善裁審銜接工作機制。創新仲裁文書送達方式,實行仲裁專遞服務。配備法律援助自助終端,實現仲裁與法律援助服務對接。
(七)加強能力建設。一是建設法治人社。做好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行政訴訟應訴工作及規范性文件及其他文件審查工作。組織開展2017年依法行政考評工作。制定2018年學法計劃。公布我局重大行政執法決定法制審核目錄和重大行政決策事項目錄。率先在市直部門制定實施《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公職律師管理辦法》。落實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黑名單”制度。二是推進“放管服”工作。制定江門人社領域“放管服”改革方案,明確改革目標和推進措施。優化服務窗口設置,將我局17項業務統一交由駐行政服務中心窗口受理,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統一46項公共服務事項的辦事指南和業務手冊,減少8項人社證明的開具辦理,簡化有關主體設立的審批流程。三是做好信息公開工作。公布2017年度社保信息公開披露報告。做好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的公示工作,自覺接受社會監督。上半年,全市人社系統共報送信息452篇,各級新聞媒體采用稿件270篇。充分利用微博、微信開展宣傳工作,1-6月,發布微信(微博)信息888條,微信關注人數突破14.5萬人,信息發布數量、關注人數、閱讀量均在市直政府部門中名列前茅。四是推進“智慧人社”建設。截至6月底,開通社會保障卡的應用功能98項,開通率達96%。創新推出微信醫保個賬支付功能,實現社保卡脫卡移動支付,通過微信即可完成門診醫療費用結算和醫保個賬支付。建設生物特征識別平臺,試點推廣人臉識別養老年審,退休人員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即可完成養老年審。上線企業移動端服務功能,企業通過微信、App辦理人才招聘、用工備案、補貼申領等業務。目前有50多項人社服務可通過網上辦理,3家合作銀行已開通社保卡即時補換卡業務。五是加強監督管理。做好政府熱線、建議提案辦理和保密、安全生產、創文等工作。
(八)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一是加強黨建工作。我局堅持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在今年第一季度的黨建工作“插旗亮牌”目標化考評中,被評為“紅旗”單位。加強思想政治建設,組織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二卷等。加強黨群組織建設,完成局機關工會、婦委會換屆選舉,指導各支部完成換屆工作,開展黨建工作“插旗亮牌”活動,嚴格落實“三會一課”等制度。落實黨務公開工作,發布黨務信息49篇。組織開展黨員義工活動75場次,參與義工達590人次。二是加強干部隊伍建設。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各類培訓,干部教育培訓涵蓋任職培訓、政策業務、崗位技能等不同類別,以及處級、科級、科員等不同層次,基本實現“學習全覆蓋”。三是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成立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日常工作的職責分工。制定局2018年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要點。啟動市紀委黨風廉政建設“兩個責任”電子監管平臺,壓實層級責任。結合季度談話考核,將黨風廉政建設納入談話考核要點,落實“一崗雙責”。開展作風建設專項自查自糾活動,組織在職在編干部職工自查出國(境)、社團兼職、配偶子女經商辦企業等情況,自覺接受組織監督。將干部職工違紀違規、被上級通報批評、被媒體曝光等問題列入年度考核“負面清單”,實施一票否決。
二、下半年工作計劃
(一)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一是構建“1+N”就業創業政策體系。加快出臺《關于做好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的配套政策,完善促進就業創業的補貼項目和具體實施辦法。二是落實政府促進就業責任。開展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考核,壓實各地政府促進就業責任。三是推進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建設。四是加大對各市(區)建設創業孵化基地的指導和支持力度。年內新增3家創業孵化基地。五是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繼續做好“一對一”就業幫扶、招聘會等工作。六是持續開展就業技能社保精準扶貧。建立就業扶貧長效機制,加強對口扶貧勞務協作。發動精準扶貧對象及家庭成員參加職業技能培訓。繼續對扶貧對象100%實施醫療保障精準扶貧,落實困難群體大病保障政策。
(二)全面提升社會保障水平。一是推進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逐步完善我市各項配套制度和措施;按省的部署,及時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險待遇。二是統籌抓好年度擴面征繳。制定我市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擴面征繳統籌協調工作方案;加大保費征繳力度,促進用人單位全員參保和足額繳費。三是平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按照省的部署,落實職業年金制度。四是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全市城鄉居保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120元/人/月提高至130元/人/月。五是繼續實施醫保城鄉一體化改革,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三醫聯動”。六是進一步擴大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做好階段性降低工傷保險費率工作。七是充分發揮失業保險防失業促就業功能。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用人單位浮動費率、實施失業保險基金擴大支出試點、發放失業保險穩崗補貼。八是加大社保欺詐案件的查處力度,做好社保基金風險預警工作。
(三)加大人才工作創新力度。一是完善人才政策。加快出臺人才相關政策,優化人才評價機制等,提高人才政策的科學性和針對性。二是完善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建設。加快出臺示范中心規劃方案。三是加快博士后“雙創”園建設。盡快啟動“雙創園”運營,研究確定“雙創園”運營管理模式,大力引進博士后人才創業項目進駐孵化。四是打造人才活動品牌。著力做好“萬名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博士后大講堂”、“博士后沙龍日”及博士后人才招收對接會等活動。五是組織開展2018年“百名博(碩)士引育工程”。開展“江門市名師名醫名家”暨“專家工作室”評選工作。六是提高技工院校辦學層次。
(四)規范公職人員管理。一是繼續做好公務員規范管理工作,提升公務員考核工作水平,穩步推進公務員管理改革。二是開展市直教育、衛生事業單位職員集中招聘。三是推進事業單位績效考核常態化管理,完善績效工資分配制度,重點推進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完善市直醫療衛生機構績效工資制度,以及開展公立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改革。四是深化職稱制度改革。開展2018年職稱評審工作。五是完成好今年軍轉干部安置任務。開展企業和自主擇業軍轉干部群體社會矛盾專項治理。探索建立軍轉干部進高校培訓工作機制。六是試行無紙化智能面試,提高面試信息化管理水平。完善勝任力測評系統,擴大崗位“勝任力模型”測試(心理測試)應用范圍。
(五)著力構建和諧勞動關系。一是健全欠薪治理長效機制。二是突出隱患化解重點。針對工程建設領域欠薪問題,會同住建、交通、水務等行業主管部門研究完善我市工資支付分賬管理和勞務用工實名制管理制度措施。三是開展勞動保障監察專項執法行動。四是落實基層保障工資支付工作責任。完成對各市(區)政府保障工資支付工作的考核,層層壓實責任,確保“治欠保支”工作落到實處。五是以案件質量評查為抓手,提高仲裁機構辦案質量和效率。加強仲裁隊伍培訓,提高調處爭議的能力。加強仲裁與法院溝通聯系,完善裁審銜接工作機制。
(六)加強能力建設。一是提升依法行政能力。組織開展2018年行政執法案卷評查工作。實施學法計劃,加強法治隊伍建設。繼續做好行政復議案件審理、行政訴訟應訴工作。二是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開展“證照分離”改革工作和“減證便民”行動。開展政務服務事項實施清單標準化梳理工作。三是打造“智慧人社”。實現社保卡首次申領現場領卡。建設江門市人才安居樂業生態園信息系統。四是繼續做好信息公開、宣傳、安全生產等工作。
(七)加強黨的建設。一是抓好黨建工作。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樹牢“四個意識”,嚴明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嚴肅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在落實好學習制度、“三會一課”、民主(組織)生活會、黨員評議等制度的基礎上,創新“互聯網+”信息化黨建工作,采取“1+N”形式推廣“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支部主題黨日活動。加強基層黨群建設,支持黨工青婦組織開展各類有益身心的活動。二是抓好人事管理工作。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著力選拔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選優配強干部隊伍和領導班子。進一步規范干部管理,做好干部績效考核工作。加強干部培訓教育,提高學習培訓覆蓋面,提升干部職工業務水平。繼續加強對腐敗易發領域、部位和環節等廉政風險點的分析研判和監督檢查,切實防范六大風險。加強對下屬單位管理監督,深化自查自糾,推動下屬單位抓好內部控制體系建設。三是抓好監督工作。通過正面引導與反面警示教育相結合的方式,從干部管理、政風行風、風險預防等方面深入開展紀律教育。重點監督涉及人、財、物、重要業務領域的部門和關鍵崗位人員的權力運行。落實黨廉建設“一崗雙責”制度。以常態化問責倒逼“兩個責任”落實。按照“三個區分開來”精神,探索容錯機制,實施正向激勵,打造思想素質優良、工作作風過硬、業務水平精湛的干部隊伍。
江門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2018年7月30日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