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門市積極參與新階段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揮江門籍港澳同胞眾多、產業基礎扎實,發展空間大優勢,搶抓深中通道、黃茅海跨海通道陸續開通的歷史機遇,大力吸引港澳青年來江門就業創業,為港澳青年發展多搭臺、多搭梯,解決在學業、就業、創業等方面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截至目前,已吸引近9000名港澳青年來江門就業創業。

一、搭建“多元化”創業平臺,拓寬港澳青年就業創業渠道。
江門市緊扣“人才”“產業”“創新”三大核心要素,精心打造“一橫”“一縱”創業平臺機制。橫向上,聚焦“人才”要素,推進“兩園一中心”融合發展。珠西先進產業優秀人才創業創新園(以下簡稱“雙創園”)及各分基地積極孵化培育優質項目,江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則大力招引實用技能人才,全國博士后創新(江門)示范中心則為項目提供高層次人才支持。縱向上,聚焦“產業”要素,構建“1+7+N”創業孵化基地體系。以雙創園為1個核心,結合全市7個縣(市、區)人文優勢和產業特色,打造N個“產創”融合、類型多元、資源共享、各有側重的區域性、特色性分基地,形成港澳青年、博士博士后、華人華僑等各類群體以及先進制造類、文化創業類、電子商務類、文娛餐飲類等各個產業全覆蓋的創業基地體系。目前,全市已建成創業孵化基地23家,累計入駐孵化項目2275個;其中核心園區累計入駐港澳項目92個,港澳項目占比達51.4%,在全省“1+12+N”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體系84個基地中排名第5。


二、完善“全鏈條”孵化支撐,助力港澳創業項目茁壯成長。
針對港澳創業者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需求,江門市以“策、賽、貸、盟、訓”為支撐,提供全方位、全鏈條的孵化服務。政“策”先行,構筑支撐機制的四梁八柱。出臺《關于實施港澳青年到江門就業創業“一十百千萬”計劃的工作方案》《關于江門市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標準和授牌程序的實施意見》《推進港澳居民到江門市就業創業服務提升行動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為處于萌芽期的創業者從政策層面解決后顧之憂。以“賽”為媒,建立優秀項目發現培育機制。已連續五年舉辦“樂業五邑”創業創新大賽,專門設置港澳臺及華僑華人賽道,以賽事為紐帶吸引和發動港澳創業者落戶江門,并提供獎補資金和配套政策、雙創資源支持,解決創業者“起步難”問題,累計吸引192個港澳臺及華僑華人項目參加,超60%的獲獎港澳項目在江門落地發展。以“貸”啟航,著力破解融資難題。推出特色鮮明的“樂業五邑貸”,優化辦理流程,提高辦理效率,全市累計發放創業擔保貸款565筆共8.77億元(其中為港澳創業者發放貸款4250萬元,位于全省前列),為初創期和成長期的創業者解決“融資難”問題。以“盟”為馬,助力企業跨越“初創困境”。與高校、銀行、投融資機構、人力資源機構等37家單位組建創新創業服務聯盟,整合資本、場地、人力資源、科研等要素,為處于成長期和發展期的港澳項目解決資金、人才、市場等瓶頸難題提供定制方案。以“訓”助飛,推動企業發展壯大。結合企業需求,聯合高校舉辦初創企業經營者能力提升培訓班,幫助已落地江門的港澳青年企業家快速提升創業經營管理水平和能力,融入國內市場實際。


三、打造“全方位”創業服務機制,提供“一站式”便利。
江門聚焦“1+7+N”創業孵化基地體系的核心“雙創園”,從文化交融、資訊服務、資源鏈接、賦能提升四個維度,全力打造雙創園成為港澳青年來江就業創業“第一站”,以點帶面輻射引領整個創業生態體系的完善和發展。文化交融方面,搭建全方位展示江門文化的“窗口”,增強港澳青年歸屬感和認同感。資訊服務方面,圍繞企業注冊登記、稅務法律、社保入戶等政務咨詢和服務需求,推動市監、人社、教育、司法、稅務等部門通過進駐基地或遠程視頻進行辦理港澳初創企業業務。資源鏈接方面,通過產業鏈、人才鏈、創業鏈“三鏈”整合,為初創企業提供產業鏈上下游對接、人力、市場、科研、投融資等資源渠道,幫助港澳創業者扎根江門。賦能提升方面,針對企業各類培訓需求,提供定制化培訓服務,創業者缺什么就補什么,真正從需求側為創業者提供跨界融合的“一站式”服務,讓雙創園成為港澳青年了解江門的“第一扇窗”、進入江門的“第一座橋”,力求讓港澳青年“一聽就心動、一看就行動、一來就感動”。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