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江門市市場監管局以黨史學習教育為契機,聚焦破解基層關切、企業關注、群眾關心的特種設備安全領域突出問題,創新推動特種設備監管機制改革,全省率先開發上線功能齊全、全國領先的特種設備智慧管理系統,以政務服務、企業自主管理、設備管理、信息共享四大平臺搭建智慧管理“四梁八柱”,以科技賦能構建特種設備社會共治新格局,先后得到市領導和省市場監管局領導批示肯定,人民日報、南方日報、廣東電視臺等中央、省主流媒體廣泛報道,全國10多個省、市地區專門就特種設備智慧管理工作表達了到我市學習考察的意愿。
一是“一網通辦”省時省力。系統實現特種設備審批業務全程網辦免跑動,業務流程標準固化、辦理事項智能匹配、數據校準實時提醒、線上審批智能簡便,有效提升行政審批效能,降低企業時間制度成本。審批時限從25個工作日壓縮到1個工作日,審批時間壓減96%,申請材料壓減40%。
二是“一網統覽”閉環管理。系統對接整合原特種設備使用單位、監管部門和檢驗檢測機構的數據臺賬,清理僵尸特種設備信息3.4萬條,去重清篩1.2萬家特種設備使用單位信息和7.22萬臺套設備信息,并按照《江門市特種設備安全風險分級和管控要求》《江門市特種設備隱患排查治理指南》等10個制度和標準,將八大類特種設備的源頭預防、過程管控、末端治理全過程貫通起來,形成設備底數實時更新、檢查管理動態網上公開、風險隱患信息一目了然、隱患整改臺賬可循可查的管理模式。系統自動將標簽為“公眾聚集場所”和列入中高風險以上等級的223臺特種設備納入重點監督檢查計劃,按地域分布自動歸屬到全市77個基層監管所,規范設定基層監察人員“每日網上巡檢”的具體內容,提高對中高風險特種設備、重點場所的檢查頻次,實行精準靶向監管,有效實現風險分級分類管控、自動預警研判跟蹤,有效壓實監管責任。
三是“一線三排”在線運用。引導企業牢固樹立安全生產紅線意識,為企業落實安全主體責任設定具體化排查任務,對危險源和隱患風險進行精細化分級分類排序,自動生成隱患排查任務,清單化銷號式消除風險隱患,充分運用“一線三排”成果智能對危險源、管理制度、人員管理和設備維護等多方面開展安全評價。應用智慧管理系統后,特種設備飄紅率從原來13.43%下降至1.73%。其中首創設備維護保養“三重簽到”“三重評價”機制,通過維保地點驗證簽到、維保人員身份驗證簽到和設備部件簽到,維保人員自我評價、系統自動評價和使用單位評價,有效解決了“以修代保”和“違章維保”的難題。截至11月底,全市47家電梯維保公司進駐平臺,累計完成線上維保任務1.59萬次,259家特種設備企業開展隱患排查任務653次,217項隱患百分百整改。
四是“一觸即發”分級響應。將物聯網技術應用于應急救援,通過遠程監控、故障觸發、智能傳感、實時應答和精準定位,實現應急救援“智能可視”。電梯故障受困可實現10秒啟動可視化應急救援。電梯受困乘客按下轎廂應急按鈕一鍵觸發應急處置,分級依次通知維保人員、安全管理員、監管人員開展救援,實時發送救援指令,可視屏幕同步反映救援人員的位置、距離及預計到達時間。
五是“一碼監督”匯聚合力。以設備賦碼為連接點,社會公眾通過掃碼或關注“JM社會共治”小程序,可實時獲知就近設備檢驗檢測、維護保養、正確使用方法、應急救援等群眾最為關切的信息。平臺賦予不同人員對應的查詢、操作權限,真正做到查詢、報障、投訴“碼上實現”,增加特種設備安全信息透明度,讓老百姓參與其中,形成特種設備安全齊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