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3773.41億元,增長3.3%、排全省第2,為建市以來最高排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3.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4%,均排全省第4,營商環境綜合評價全省排第6,這是高水平法治護航下的“中國僑都”交出的一份沉甸甸的時代答卷。

(圖片來源:江門發布)
當法治的陽光灑滿僑鄉大地的每一寸土地,當法治的春風拂過僑鄉人民的一張張笑臉,當法治的甘霖滋養著僑鄉的肥沃土壤,一條獨具僑鄉特色的法治政府建設之路,在這里延伸……
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翻開江門法治政府建設的歷史畫卷,華麗蛻變的背后布滿我們奮斗的汗水:2018年—2021年,連續四年獲得法治廣東建設考評優秀等次;2020年江門市“多證合一”“證照分離”改革入選第一批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范項目;2022年恩平市牛江鎮打造法治宣傳“小鎮”模式入選第一批廣東省法治政府示范項目;高質量建成華僑華人離岸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江門市五邑公證處、臺山市公證處先后入選外交部司法部海外遠程視頻公證試點機構……

近年來,江門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緊緊圍繞市委“1+6+3”工作安排,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持續推動法治江門建設走在全省前列,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取得扎實成效,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僑都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對法治政府建設的全面領導
“法治僑都”金字招牌持續擦亮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江門市始終堅持把黨的領導貫徹到法治建設的全過程和各方面。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以上率下,認真落實黨政“一把手”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市第十四次黨代會和市“十四五”規劃專章部署法治江門建設,出臺法治建設“一規劃兩綱要”,厘清115項重點任務工作清單,明確法治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圖片來源:網絡)
堅持將法治政府建設作為依法治市主體工程率先突破,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專題聽取市政府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報告,及時研究解決法治政府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定期組織召開全面依法治市委員會會議,對法治政府建設工作進行部署,研究制定年度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明確工作任務,推動全市法治政府建設落在實處、走在前列。連續2年開展“十大法治惠民實事項目”評選,推動法治建設工作提質增效。

堅持系統思維推動法治政府建設率先突破
法治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企業家投資的信心來自優良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江門市聚焦高質量發展,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不斷增強市場主體信心,做企業貼心的“店小二”,給企業家吃上“定心丸”,送上“護身符”。
2023年上半年,全市引進超億元項目241個、總投資1296億元,同比分別增長58.6%、329%,均創歷史新高;新登記企業9514戶,同比增長13.97%,市場主體總量突破72萬戶,比2020年增加14.5萬戶,增長20.13%。
大道至簡,實干為要。江門聚焦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推出一系列有力舉措,充分彰顯著“中國僑都”的歷史責任擔當。

成立“書記市長雙組長制”的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深入開展便利華僑華人投資制度改革試點,成功納入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試點城市,創建全國首個便利華僑華人投資稅收服務中心。
心懷“國之大者”,堅守為僑護僑初心,創新涉外涉僑法律服務,建設華僑華人公共法律服務國家平臺,加快建成華僑華人離岸公共法律服務中心,開發“江門智慧司法”“江門涉外法律服務地圖”小程序,為530多萬華僑華人提供便捷高效優質的法律服務,拉近海外華僑華人與僑都的“心”距離。

深化深江國際仲裁合作,共建深圳國際仲裁院江門中心,打造華僑華人國際仲裁法律服務首選地和珠江口西岸商事爭議服務優選地。截至目前辦理案件總計108宗,涉及案件標的總額14億元。
公布市行政許可清單,壓縮行政審批時限90%以上。優化提升政務服務跨境通辦,實現與6個省外城市跨省通辦。設立“江門—港澳跨境通辦政務服務專區”,港澳企業不出關即可辦理470多項事項。
設立12345政務服務便民熱線涉企專線,獲得2022年全省測評第3。成立工業200強企業服務專班,全省率先上線中小微企業訴求快速響應平臺,解決企業訴求超7200件、滿意度99.2%。
修訂出臺《江門市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全覆蓋開展合法性審查,為深江經濟合作區重大項目加快落地落實,全力保障新興產業加快投產,助推中創新航江門基地增資擴產等全過程跟蹤、全領域參與、全環節把關。2021年以來審查市政府行政決策和重大項目611件,出具法律意見618份。
全面推進“證照分離”全覆蓋改革,辦理時間壓減65%。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全面實現一網通辦,全省率先實現“驗收即發證”。全省首推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無縫銜接制度,加強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提升。
堅持法治惠民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
群眾法治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增強
一切為了人民,這是法治中國的目標指引。堅持人民在全面依法治國中的主體地位,堅持法治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以前這里臟亂差,現在秩序井然,我們生活也很舒心。”住在蓬江區長堤歷史文化街區的張伯由衷感慨。
張伯的感慨,是江門深化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取得率先突破的一個縮影。行政執法工作面廣量大,一頭連著政府、一頭連著群眾,直接關系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對法治的信心。

江門堅持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抓細抓實鎮街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打造國家社會市域治理現代化標桿城市。2021年,被司法部列為全國開展省市縣鄉四級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工作體系建設試點。2022年,全市所轄73個鎮(街)規范化建設實現全覆蓋。2023年,《廣東江門鄉鎮(街道)綜合行政執法管理和服務標準化試點》入選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司法部2023年度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綜合標準化試點(司法行政領域)項目,“江門規范”正式上升為“全國標準”試點。
大力推進“粵執法”廣泛應用,辦案數量和人均辦案量全省排第1。建立職權下放動態調整機制,對首批下放的838項行政執法職權實施情況開展評估,依法收回專業性較強且鎮街難以承接的職權286項,讓職權收放有序成為常態,確保職權下放能夠“放得下、接得住、有監督”。

良法善治,民之所向。充分發揮好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江海基層立法聯系點“直通車”作用,完成68項立法意見征集任務,115條意見被采納,讓僑胞聲音直達國家最高立法機關。設立18個市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推動江門外商投資企業協會、江門市新會區新會陳皮行業協會入選首批省政府立法基層聯系點。
聚焦“僑味”立法,堅持“小切口”、“小快靈”,2015年以來共出臺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21部,其中市政府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0部,制定政府規章9部。先后出臺《江門市新會陳皮保護條例》《江門市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條例》《江門市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筑保護條例》《江門市僑鄉廣府菜傳承發展條例》等地方性法規。
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完善調解與公證、仲裁、復議訴訟等銜接聯動機制,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化解新平臺。建成涉僑調解工作室63個,推動市涉僑糾紛聯合調解室成立。成立市調解協會,統籌1678個市縣鎮村四級調解組織、341個專業性行業性調解委員會等法治力量,依法化解群眾訴求。

(圖片來源:江門發布)
高質量建設國家政法智能化技術創新中心江門應用示范基地等“兩中心一基地”。用好“信訪超市+外送服務”網絡化工作體系,信訪系統粵平安首個應用,2021年9月以來受理群眾訴求20.27萬件,辦結率99.38%,信訪滿意率全省第一。

深化打造“法治政府面對面”“法治大講堂”“律動僑都 法潤江門”周六一小時公益法律咨詢三大法治品牌,目前受益人數達1000萬人次,人民群眾法治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
灣區法治滿眼春,法治建設不止步。江門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貫徹落實省委“1310”具體部署和市委“1+6+3”工作安排,以高質量發展為牽引,激活改革、開放、創新三大動力,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建設全省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示范區,縱深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示范創建,爭創一流法治政府,奮力構建新時代僑都高質量發展新格局,以高水平法治保障僑都高質量發展!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