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構建信息樞紐 激活協同治理新動能
一是以區委審計委員會為樞紐,打破部門信息壁壘,構建多維度信息共享網絡,為精準監督提供數據支撐。一方面,在項目計劃制定階段,主動對接區委辦、區府辦、區人大、區紀委監委、區委組織部等8個部門,通過“計劃征詢函+聯席座談”雙軌并行,聚焦權力集中、資金密集、資源富集的“三重領域”開展審計。近三年,實施經濟責任審計項目18個。另一方面,構建經濟責任審計審前部門聯動機制,通過征詢區委組織部、區紀委監委等部門對被審計領導干部考察考核、群眾來信來訪反映、案件查處等情況,有效擴大風險識別面,織密“政治體檢+經濟體檢”雙維監督網絡,切實提升審計監督的精準度。二是建立干部任用“審計意見前置”制度,近三年對擬任干部進行1685人次任前征詢回復,為組織部門選人用人提供決策參考依據。
二、完善風險預警 構建干部多維評價體系
一是出臺履職風險清單,實施動態預警。聚焦權力運行和責任落實兩個重點,分類編制《領導干部經濟責任清單》和《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責任風險提示清單》,列舉13類30項重點風險內容,涵蓋領導干部履行經濟職責過程中的“多發”“易發”風險點,提出防范措施11條。此外,圍繞近年審計發現問題,通過“清單解讀會+基層調研”形式,深入11個鎮街、7個部門開展風險預警宣傳,推動依法履職意識入腦入心。
二是實施多維審計評價,為領導干部精準“畫像”。沿著“政治—政策—項目—資金”主線,既關注財務收支的真實性、合法性和效益性,更聚焦重大政策執行、民生保障等核心領域,建立包含政治素質、擔當作為、實績成效、廉潔自律4個維度的“數字畫像”評價體系,統籌算好干部履職“經濟賬”“生態賬”。近三年完成20名領導干部的經濟責任審計,查糾問題266個,法治威懾力顯著提升。
三、發揮監督價值 筑牢廉政風險防護網
構建“發現問題—整改提升—制度完善”的成果運用閉環,推動監督效能向治理效能轉化。
一是建立重大事項會商機制。及時交互重大信息、即時會商重要審情,特別是涉及領導干部的重要信訪舉報線索、重大失職瀆職情況、重要問題線索和違紀違規情況等,第一時間與區委組織部、區紀委監委等部門溝通會商,充分彰顯監督合力。
二是建立健全干部監督通報機制。梳理選人用人專項檢查、經濟責任審計和巡察等專項工作發現的共性問題,建立“個性問題整改清單+共性問題治理清單”,在同類型單位中予以通報。2024年,聯合區委組織部、區委巡察辦,就公立醫院存在的共性問題發布提醒清單,向全區醫療機構提出針對性建議,推動制度性漏洞系統性修補。
三是逐步擴大審計結果成果運用機制。確立“審事識人”選人用人正確導向,將經濟責任審計結果作被審計領導干部考核、任免、獎懲的重要參考和依據。近三年,20名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結果等情況進入干部檔案,助力優化干部選拔任用。加強退休區管干部管理審計專報更得到了區委組織部領導的肯定性批示,推動審計監督深度融入區域治理現代化進程。
通過構建“信息共享—風險防控—成果運用”三位一體組審協同機制,我區實現了干部監督從事后處置向全程管控、從單兵作戰向協同發力的轉型升級,為權力規范運行提供了更堅實的保障。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