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水利部、全國總工會、全國婦聯聯合發文,通報第二屆“尋找最美河湖衛士”主題實踐活動結果。經過推薦提名、投票遴選, 我市民間河長趙德光獲評“最美民間河湖衛士”,也是此獎項廣東省唯一獲獎者。這是趙德光繼2019年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民間河長”后,又新獲的一個“重磅”榮譽。
近年來,江門市注重“治”“理”結合,著力探索政府“治”+民間“理”的河湖長制模式,積極凝聚民間力量,構建齊抓共管的治水新格局。其一是引進12位專業技能精湛、治水經驗豐富的“專家河長”,率先組建起河湖管護“智囊團”。其二是持續推廣完善“企業河長”“華僑河長”“巾幗河長”等,充分發揮民間河長的輻射作用,帶動廣大民眾參與護河護水行動。趙德光便是眾多民間河長中的一位代表。
趙德光,江門鶴山市桃源人,從小在桃源河邊長大,也是鶴山市一名政協委員。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趙德光受聘為江門鶴山市民間河長。自此上千個清晨、黃昏時光,他用心用情、不遺余力參與治理桃源河這條母親河,以實際行動愛河、巡河、護河,成為江門市民間河長的一面旗幟。
趙德光自行籌資近20萬元,在桃源河邊設立民間河長工作室和科普室,自學考取污水處理工程師五級資質,自費安裝攝像頭監測河道。不斷完善設施設備,購置了無人機,利用先進科技手段巡河,購買水質檢測儀、底棲動物監測工具等設施設備,其團隊首創的“底棲動物與水質監測關系”項目入選志愿者服務大賽重點培育項目,設置LED屏幕,專門用于播放河長制公益宣傳片和普及河湖管護知識。
自發在民間河長辦公室舉辦了“大手牽小手,共愛桃源河”的保護桃源河主題活動,組織義工隊在河道中增加攔污設施,成立智囊團收集治河意見,發動更多企業和團體參與護河。
此次能夠獲評“最美民間河湖衛士”,趙德光深有感觸。他表示,參加河湖衛士的評比只是一種“手段”,讓更多的民眾關注家鄉河流,了解民間河長,支持生態建設才是“目的”。在趙德光的影響和帶動下,大批熱心企業、團體、群眾捐贈巡河護河物資,加入護河隊伍。其女兒趙嘉穎也深受啟發,自告奮勇擔任民間河長,跟隨父親開展日常巡河、底棲動物監測、河流評估等工作,實現鶴山民間河長事業代代傳承。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