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恩平市大田鎮東南村,江門市水利局駐村第一書記梁雄飛扎根基層一線,以黨建為引領、產業為根基、民生為核心,用實干擔當書寫鄉村振興的美麗篇章。自派駐以來,他聚焦“百千萬工程”目標任務,團結帶領村“兩委”班子,在基層黨建、產業發展、鄉村治理等多個領域持續發力,推動東南村向省級典型村華麗蛻變。
黨建領航:筑牢鄉村振興“紅色堡壘”
梁雄飛將基層黨組織建設作為首要任務,多管齊下激活黨建“神經末梢”。在思想教育方面,他通過專題講座、實地參觀等形式,累計組織開展黨的二十大精神學習活動36場次,覆蓋黨員310人次,凝聚黨員干部思想共識。在組織規范上,嚴格落實“三會一課”制度,規范組織生活,累計召開黨員大會8次、主題黨日活動30次,推動黨組織生活標準化、常態化。同時,注重人才培育,駐村期間發動4人遞交入黨申請書,發展黨員2名,儲備后備干部2名,為黨組織注入新鮮血液。
此外,通過黨建共建機制,他與幫扶單位聯合開展結對活動,形成“共抓黨建、共促治理”的聯動格局,顯著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作風建設常抓不懈,通過常態化開展黨紀學習教育和談心談話,營造了風清氣正的干事氛圍。2024年,東南村黨支部獲評“恩平市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正是黨建引領結出的碩果。
產業賦能:激活強村富民“動力引擎”
產業興則鄉村興。梁雄飛立足大田鎮資源稟賦,打出“溫泉文旅 + 特色農業”組合拳,全力激活強村富民“動力引擎”。在文旅領域,他配合引進“盛景美食”鄉村民宿項目,推動山泉灣溫泉酒店在稻草人農場落地投資額近100萬元的“太空艙”民宿,不斷挖掘“百千萬工程”溫泉文旅潛能。在農業發展上,他依托恩平市淼田生態農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運用“兩預兩委托”模式整合牛欄屋村200余畝閑置土地,打造東南村“共富大棚蔬菜種植基地”。引入省農村鄉土專家規模化耕種,推動大田白菜心、朗底茨菇等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帶動農戶自主種植50多畝,2024年實現產值20多萬元,50余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此外,他推動建成“社村合作”模式,注冊“朗底茨菇”國家集體商標,整合本地山貨資源,利用“老村長山貨集市”,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銷售額達12.2萬元,帶動周邊農家樂和土特產銷售蓬勃發展。2024年東南村村集體收入達52.83萬元,同比增長17.2%。
民生為本:夯實鄉村發展“根基底盤”
梁雄飛始終把群眾需求放在首位,全力補齊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夯實鄉村發展“根基底盤”。他利用幫扶資金修復三個水坡頭和水渠,并爭取水利專項資金,計劃為坪山村、辣頭村建設抽水泵房2個,惠及1000多畝農田灌溉。在民進江門市委會的發動下,企業捐贈資金為15條自然村安裝60個智能監控探頭,構建平安鄉村“安全網”;推動北合村太陽能路燈安裝工程,提升群眾夜間出行安全。
在人居環境整治中,他組織開展村莊清潔行動20余次,拆除亂搭亂建10處,推動18處垃圾分類亭建設和10間農房風貌提升,東南村成功獲評“江門市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示范村”。
面對臺風“蘇拉”“海葵”等災害,他發揮水利專長,帶隊排查隱患點,轉移群眾100余人次,災后及時組織復產,保障村民生命財產安全。
優化治理:構筑暖心鄉村“幸福堡壘”
梁雄飛始終把群眾利益放在首位,在基層治理中多維度發力,構筑暖心鄉村“幸福堡壘”。他常態化開展防返貧監測幫扶,走訪慰問4戶17人防返貧監測對象30余次,發放教育補助金1.8萬元,守牢防返貧底線。
積極對接“三結對”幫扶單位,出資4萬元為6條自然村建設公共運動設施,完成困難群眾“微心愿”20個。在基層治理中,他嚴格執行“四議兩公開”制度,建立“大事共商、難事共解”治理格局,依托“粵智助”平臺實現政務服務“一站式”辦理,為行動不便村民提供上門服務,讓治理更有溫度。期間排查化解矛盾糾紛23起,開展法治宣傳4次,營造了平安和諧的社會環境。
樹新風育文明:涵養鄉村“文明新風”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更要“鑄魂”。梁雄飛指導駐點村完善村規民約,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開展敬老愛幼、移風易俗等主題活動。在東南村試點“道德銀行”,將人居環境整治等納入積分管理,村民憑積分兌換生活用品,以“小積分”撬動“大文明”。2023年以來開展文旅體活動10余場、文明實踐活動20余場,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從黨建引領到產業發展,從基建升級到民生改善,梁雄飛用腳步丈量民情,用實干凝聚民心,以實際行動詮釋了第一書記的責任與擔當。在他的帶動下,東南村正朝著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標闊步前行。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