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0期《民生熱線》節目中,江門市水利局局長王作青,黨組成員、副局長劉元飛、譚俊彥、張如意就重點水利工程、防洪設施、萬里碧道、《地下水管理條例》等工作的開展,通過熱線電話、微信、短信平臺與聽眾進行了互動溝通。

—————————主要內容————————
主持:202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建設重點水利工程、完善防洪設施”等,我市在此方面有哪些部署?
王作青:2022年,江門市將著力統籌水利發展和安全,聚焦構建水利高質量發展新格局,擴大水利建設投資規模。今年,全市計劃實施水利項目共有243宗,計劃完成水利建設投資40.91億元,再比去年增加近1個億。
主持:全市計劃實施水利項目共有243宗,這其中有哪些是重點項目呢?
王作青:我們將重點完成碧道高品質節點項目建設、鶴山市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建設以及江新聯圍加固工程項目建設,加快推動西江潭江流域跨縣重點支流綜合治理項目、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灌區節水改造等重點工程項目建設,持續完善區域防洪工程體系、提升水利工程安全保障水平。
主持:剛才您介紹了我市在2022年重點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計劃,那么在防洪設施方面如何進一步完善呢?
王作青:上面講的,主要是從工程措施方面完善,我們還從體系建設和信息化建設兩個方面提升江門防洪軟實力。一個是進行全市水旱災害防御體系標準化建設,年內建成市、縣、鎮、村四級水旱災害防御指揮調度、預報預警、預演預案、搶險保障等“四大體系”。第二個是加快“智慧水利”建設,重點推進潭江流域綜合預報調度信息系統、江門市城區水系聯調聯控系統和全市智慧水利創新工程建設,建成后可實現全市“水系監測一張圖、信息共享一平臺、聯調聯控一盤棋”這樣的目標。
主持:今年的十件民生實事中提到,要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建設,系統、綜合開展河流治理,抓好河流保護和生態修復。你們是如何看待這項民生實事的?
王作青:高質量建設廣東萬里碧道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我市碧道建設以“走在前列、樹立標桿”為目標,將高質量推進萬里碧道建設工作列入2022年江門市十件民生實事中,著力為民眾打造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僑鄉生態廊道。
主持:江門萬里碧道建設與傳統的治水模式有什么不同呢?
王作青:與過去較為單一的水環境治理相比,江門萬里碧道建設跳出了就水治水的傳統模式,統籌水安全、水環境、水生態、水文化、水經濟,系統謀劃、綜合治理。西江碧道、環人才島碧道、城央綠廊碧道、下沙公園碧道、小鳥天堂段碧道等已經成為全市一張張亮麗的水生態名片,以及市民休閑娛樂打卡的網紅點,更催生出了網紅濱水多功能經濟帶,受到新華社等多個國家級、省級媒體采訪報道,省水利廳廳長專門點贊。
主持:我市目前生態廊道和碧道建設情況如何?群眾反響如何?我市將怎樣辦好這件民生實事?
王作青:目前,江門碧道建設已完成投資48.57億元,建成碧道348公里,提前超額完成省定任務,年內將全面建成364公里碧道,為市民打造更多高品質碧道節點,形成“兩廊一帶串聯五邑僑都,雙灣薈萃鋪展山海畫卷”的總體特色結構。(兩廊:西江生態田園廊、潭江僑鄉風晴廊,雙灣:廣海灣、鎮海灣)同時,持續推動碧道綠色水經濟,實現優美生態環境的共建共治共享,形成更多濱水生態活力經濟帶,變水為財,有效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
主持:“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水草豐美、白鷺成群”的僑鄉生態廊道的確令人向往。市民對于身邊的河道有何觀感和體會呢?
【市民錄音】
市民1:在天沙河沒有什么異味,這個比較好。
市民2:天沙河沒有什么異味,而且那邊比較干凈。
市民3:我覺得河流清澈、干凈就挺好。
市民4:棠下有一條河的環境不大好,河水不清澈,環境比較臟,有垃圾,有時候走過還能問到有異味。
王作青:我們接下來會跟進處理。目前,棠下鎮納入河長制管理的河流共28條,包括天鄉水、桐井河、泥海水、沙海水等天沙河主要支流,全鎮基本位于天沙河流域。棠下鎮工農業生產集中,沿線農業、工業、生活污染源較多,市民反映河水不清澈、有異味,主要原因是部分河流截污還未完成,污水直接流入河流,影響了河道水質。全面推行河長制以來,為推動水環境改善,蓬江區積極實施水環境綜合治理項目。其中,一期項目從2019年到2020年,以治理天沙河干流為主,綜合開展污水干管建設等水環境治理項目,累計完成投資額約13.3億元,有力推動天沙河等河流水質提升。二期項目工期為2020年到2023年,主要以治理天沙河支流為主,開展污水收納支管、入戶管建設等水環境治理項目,目前已完成投資額約13.4億元,新建污水管道284.15km,污水提升泵站63座,新建農村分散式污水處理站31座。隨著二期項目的陸續建成,棠下各主要河道水生態環境將得以持續改善。
主持:今年3月22日是第三十屆“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三十五屆“中國水周”。經研究確定,我國紀念2022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活動主題為“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復蘇河湖生態環境”。我市有哪些相關的宣傳活動?
張如意:今年“世界水日”“中國水周”期間,根據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宣傳活動主要通過線上渠道開展。歡迎市民朋友積極參與。線上活動我們有三項,一是組織參加水利部舉辦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綱要》網絡答題活動;二是持續通過我們“江門水利與河長制”微信公眾號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和相關“節水”“水資源保護”知識宣傳;三是通過朋友圈廣告投放的方式,在線上開展《地下水管理條例》有獎答題小游戲。活動屆時有紅包派發,留意活動發布。后期還會普及水法律法規,介紹用水、節水、護水等知識,請大家多多關注“江門水利與河長制”微信公眾號。倡導大家積極投身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行動中,從身邊點滴做起,營造全民愛水、護水的氛圍。
主持:今年2月10日,江門市新會區、蓬江區分別創成全國第一批、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聚焦水庫“體檢、除險、管養”三環節,實現水庫“安全鑒定率、除險加固率、創建樣板縣”等工作爭先進位。下來我市在推動其他水庫除險加固和運行管護工作方面,有何新招?
劉元飛:過去兩年,我們的新會區、蓬江區已經成功創建了全國第一、第二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在樣板經驗帶領下,我市小型水庫運行管理工作有了很大提升,運行管理工作經驗還在全省會議上作了發言。下一步我局將進一步落實水庫管理責任,補齊工作短板。聚焦水庫“體檢、除險、管養”三環節,推動我市水庫工程管服工作邁上新臺階。
主持:對水庫體檢,怎么理解?怎么做?
劉元飛:就是繼續做好水庫安全鑒定,按照當年到期當年完成的“動態清零”要求,“十四五”期間將繼續完成11宗水庫安全鑒定任務,其中今年完成5宗。
主持:體檢完,也就是對水庫做好安全鑒定后,如有問題就要對癥下藥開展除險工作,是不是這樣?
劉元飛:是的,需要持續實施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今年我們有50宗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年內將完成主體建設。“十四五”期間我們還將實施127宗水雨情測報系統升級和250宗安全監測設施建設,提高自動化監測水平。
主持:關于水庫管理,剛才您提到需要做到“體檢、除險、管養”三方面,那“體檢、除險”后,就應該是“管養”了。在這方面,我市是怎么做的呢?
劉元飛:持續推廣小型水庫政府購買服務管護模式,今年蓬江區、新會區、恩平市共計劃實施155宗,破解管護過程中常常出現的“人財物”不足的難題,并結合實際情況逐步推廣。
主持:水庫管理緊緊圍繞“體檢、除險、管養”這三環節開展,相信對于提升“安全鑒定率、除險加固率”有很大的促進。下一步,對于創建樣板縣還有哪些計劃?
劉元飛:將繼續創建新一批深化小型水庫管理體制改革樣板縣,推動小型水庫管護基礎較好、條件較為成熟的縣(市、區)積極創建新一批國家級樣板縣,提供更多有益的管護經驗。
【微信留言】
馮先生:想問問,有些石場廢棄后留下的水坑也非常危險,如果市民去玩容易出現意外,這些地方的安全責任由誰來承擔?
劉元飛:當地要負主要責任,采取必要的措施,應急管理部門、自然資源部門和我們部門都必須要做好相關工作。
【微信留言】
梁小姐:我平時都很注意節約用水,但身邊仍然有不少人不注意,如果節約用水也有獎勵相信更多人會注重節約用水。
劉元飛:我們一直在鼓勵大家,對水價也作了“階梯式”收費。用水少,水價就低點;超過一定額度,就相對提高水價。我們將來也會在稅收方面研究一些政策。
主持:對工業等市場主體的水價有沒有優惠措施?
劉元飛:有的。使用污水廠處理過后的水是不收資源費的。
—————————中點報時————————
【微信留言】
楊先生:我前段時間去鶴山,見到沙坪河兩岸現在很漂亮,希望我們江門全市的河流都可以整治好,把這個美景復制到其他河道。
王作青:沙坪河一河兩岸這類是自然生態型,江門河這類屬于都市型,禮樂鄉村綠廊這類屬于郊野型的;現時我市水利工程、碧道建設需因地制宜。保持自然生態為主體是水利工程建設一直追求的宗旨,我們會把市民建議納入日后水利工程項目的建設中。
【微信留言】
張先生:我看到這幾年江門河水質比以前好了,但江門兩岸的景色比較單調,如果能增加點綠色,增加點自然生態裝飾就更舒服了。
王作青:江門河河南岸整體綠化,植被的覆蓋率是很高的,它靠近釜山公園、白水帶公園,整個岸線較為寬廣。市民說的應該是指江門河北岸,它靠近住宅區和道路,整個河岸寬度較窄。我們會考慮日后在河北岸增加一些綠植,增設綠化城市,給市民提供豐富,多元化的體驗。
【微信留言】
葉先生:有時去珠三角其他城市玩,見到很多水鄉美景,江門其實也有很多,比如新會,但這些小河沖因為居民生活密集,覺得沒有活水流入,也不夠干凈,如果把小河沖也整治好了,江門處處是水鄉美景。
譚俊彥:在農村發展過程中,由于相關配套設施不完整,以及村民的生活習慣,確實會對河涌環境造成影響。近年來,在各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也在逐步改善河涌環境問題,現時城管部門在大力推行污水處理工作,逐漸將農村生活污水進行潔污,收集,統一處理。通過污水處理設施改善生活污水問題。我們水利部門也加大河道水系的互聯互通,讓更多河水進入小河涌。另外,通過不同途徑的宣傳活動讓市民提高衛生意識,養成保護環境的好習慣,共同維護農村河涌環境清潔。我相信,在政府的努力及市民的配合下,環境會變得越來越好。
【微信留言】
彭先生:現在有條件的農村也有污水處理設備,但不是每個地方都有,希望能普及一下,讓農村的生活污水有地方處理,不要污染河道。
譚俊彥:農村污水處理現階段不能一步到位,相信未來幾年在大家的努力下,會逐步改善。
主持:近日,廣東省第一批節水型灌區公布,江門開平市鎮海灌區成功入選。請問什么是節水型灌區?
譚俊彥:灌區是指灌溉系統收益的區域。區域有可靠的水源,如水庫、飲水渠道、施水渠道、配水渠道整個系統及相應的排水勾道的半完工生態系統,是我們重要的水利設施。罐區分為3類:設計灌溉面積1萬畝以下的是小型罐區;達1萬畝至30萬畝的是中型罐區,30萬畝以上的是大型罐區。按照職能水利部門負責大中型罐區的建設改造管理。從江門現況去看,目前全市沒有大型罐區,只有中型罐區。所謂節水型灌區,指的是在灌溉供水保障率、有效灌溉面積占比率、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用水計量率、灌區管理、節水宣傳等6項評價指標中優選為節水標桿的灌區。
開平市鎮海灌區是我省第一批省級節水型灌區,同時也是第一批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示范灌區,為我省目前唯一一個同時取得省級節水型灌區和省級標準化規范化管理示范灌區榮譽的灌區。開平市鎮海灌區通過示范創建工作,灌區全渠通水時間由過去的18天縮短為9天,渠系水利用系數由改造前的0.5提高至0.65,一個灌區一年的節約用水量達到了1777萬立方米。
主持:鎮海灌區入選的經驗為我市下來開展相關工作帶來哪些啟示?
譚俊彥:目前,我市中型灌區有31宗,總設計灌溉面積117.5萬畝,對保障糧食安全有著重要的作用。接下來,我市將繼續通過節水型灌區創建和管理標準化規范化創建,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完成余下18宗中型灌區的節水改造,并進一步提升中型灌區的管理水平。開平市鎮海灌區創建成功,主要有如下啟示:
一.領導重視、落實經費保障是根本,因為整個罐區運作和維護都需要充足的經費來保障。二.完善灌區渠道及渠系建筑物改造提升是基礎,通過罐區節水改造和建筑物改造能有效提升灌區灌溉供水保障率以及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等。三.建立灌區運行管理長效機制是關鍵,因管理需要設有一個長效機制,以確保罐區的有序運行。四.實現灌區信息化管理是要點。五.強化節水宣傳是有效途徑,通過宣傳能讓廣大市民樹立節水意識,在節水觀念的轉變過程中,能為我們節水型罐區的創建發揮著有效作用。
主持:去年7月,鶴山市通過競爭性遴選,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績,成功入選2021年水利部、財政部水系連通和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目前,試點縣建設情況如何呢?
王作青:作為2021 年全省唯一入選全國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項目,我們主要做好以下三項工作:
(一)是著力打造特色亮點。重點打造紅色鄉村旅游廊道、生態文旅體驗廊道、湖光濕地游憩廊道、僑鄉風情觀光廊道等4 條具有特色的生態綠色廊道,全力打造好址山河將軍陂段、三堡河五星村段、宅梧河半島公園、鶴城河公園4個先行示范點,目前示范點建設已初具規模,效果逐步顯現。(二)是著力加快工程進度。一方面,加速推動項目落地實施,又有利于各階段工作的合理銜接。另一方面,項目全面建立“一名責任領導、一個工作團隊、一個工作方案、一張倒排工期清單、一張作戰圖、一抓到底”的“六個一”工作機制,確保實現“無障礙”施工。(三)是著力提升質量效益。根據水利部的工作要求,2022年底前,項目須全面完成60多公里河道綜合治理任務,完成投資3.42億元。截至目前,鶴山市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項目已完成投資約2.1億元,總體形象進度約61.4%,超過工程時序進度3個百分點。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抓好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試點縣項目各項工作,比如著手建設開平鄉村,打造一批具有僑鄉特色的水美鄉村示范項目,構建“以水美村、以水興業、以水富民”的美好景象。
主持:江門市副市長曹陽于今年2月中旬前往新會區調研小鳥天堂周邊水系聯調聯控工作及實地查看。在聽取江門市水利局的工作匯報后,曹陽副市長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哪些指示?
張如意:在2月18日,市政府副市長曹陽同志到新會區調研了小鳥天堂周邊水系的聯調聯控工作。他指出,要圍繞防洪保安全、優質水資源、健康水生態、宜居水環境、水美促發展的工作目標,進一步加強江河水系綜合治理和流域聯調聯控,奮力構建造福人民的優美水生態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主持:對于市領導的指示,你們如何貫徹落實?
張如意:按照曹陽副市長的指示要求,當前我們重點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一.是著力加強河流綜合治理和水系互聯互通建設,不斷提升江河防洪安全保障水平和水生態調控能力。二.是著力完善全市江河流域統一調度機制,加快實施潭江流域綜合預報調度系統和江門城區水系聯調聯控系統建設。目前,市江新聯圍管理處已承擔了城區水系聯調聯控的統籌、協調、指揮工作,潭江流域統一管理機構也正在加緊籌建。三.是著力統籌推進水污染治理、水環境綜合整治、碧道工程和水系連通、防洪排澇等提升工程,積極申報國家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項目,打造和諧共生的自然生態新格局。
主持:剛才節目一開始我們提到,據水利部昨天(17日)發布的汛情通報,今年我國入汛日期為3月17日。今年我市汛情如何?水利部門在防汛備汛工作方面,有哪些應對措施呢?
張如意:按照廣東的入汛標準,目前我省還沒達到入汛標準,還未入汛。過去30年,廣東平均入汛日期為4月6日,今年的日期要根據后面的降雨情況來確定。我們對當前的汛期情況進行會商,今年汛期我市總降雨量較常年正常略偏多,汛期降雨時空分布不均,局地性強降雨突出,降水集中期內可能發生暴雨和洪澇災害,防汛形勢不容樂觀。
防洪安全關系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水利部門的天職,我們始終將其作為頭等大事來抓,堅決打有準備之仗、有把握之仗,堅決守住水利工程安全防線。
早在今年春節前,我們就已經部署落實防汛備汛工作,組織開展了全市水利防汛安全大檢查,全面排查整改發現的問題,不留死角落實防汛安全措施,做好迎戰汛期的充分準備。
主持:進入汛期后,市民朋友應該注意哪些方面?你們對大家有何提醒?
張如意:借此機會,提醒廣大市民朋友,汛期要多留意天氣預報和各類預警信息,盡量遠離可能發生洪澇災害的區域。尤其是暴雨、洪水、臺風來臨時期,盡量減少外出,不要靠近山邊、河邊和涉水建筑物,以確保人身安全。同時,要提高防汛避險意識,學習掌握遇災自救脫險本領,遇到危險及時求救。
主持:用水方面,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即將到來,有什么想對市民說的?
王作青:水是生命之源,讓我們從身邊點滴做起,愛護水,節約水。
(咨詢電話:江門市水利局,3886812)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