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水許可管理辦法& [/ c! X0 W$ Y {) z1 T
& @* I V3 r1 p5 I* c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加強取水許可管理,規范取水的申請、審批和監督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條例》(以下簡稱《取水條例》)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8 Q2 s; l: K4 @. o; D- h- [ 第二條 取用水資源的單位和個人以及從事取水許可管理活動的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應當遵守本辦法。
3 f( F* y7 ?; ]3 `+ n# n9 B 第三條 水利部負責全國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 }. T4 R8 r/ d% E s# q9 @1 @- ^/ c% k j 水利部所屬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依照法律法規和水利部規定的管理權限,負責所管轄范圍內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的分級管理權限,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取水許可制度的組織實施和監督管理。
- t/ ]. M3 i1 T5 u' P( _ 第四條 流域內批準取水的總耗水量不得超過國家批準的本流域水資源可利用量。! H* g7 b' p* Y
行政區域內批準取水的總水量,不得超過流域管理機構或者上一級水行政主管部門下達的可供本行政區域取用的水量。
第二章 取水的申請和受理
第五條 實行政府審批制的建設項目,申請人應當在報送建設項目(預)可行性研究報告前,提出取水申請。& M$ j' H: m9 6 i. w3 X( I, q' u8 ]' {
納入政府核準項目目錄的建設項目,申請人應當在報送項目申請報告前,提出取水申請。& }
納入政府備案項目目錄的建設項目以及其他不列入國家基本建設管理程序的建設項目,申請人應當在取水工程開工前,提出取水申請。
9 i* {7 E0 @# n! a& g: q 第六條 申請取水并需要設置入河排污口的,申請人在提出取水申請的同時,應當按照《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的有關規定一并提出入河排污口設置申請。
! O0 ]0 V* a" }( o 第七條 直接取用其他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退水或者排水的,應當依法辦理取水許可申請。
% e( d) z# j o8 Y1 |$ k 第八條 需要申請取水的建設項目,申請人應當委托具備相應資質的單位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其中,取水量較少且對周邊環境影響較小的建設項目,申請人可不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但應當填寫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表。
* F9 S/ G! T5 L5 A9 t 不需要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情形以及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表的格式及填報要求,由水利部規定。
+ R4 E+ d: ^ S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組織有關專家對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進行審查,并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作為審批取水申請的技術依據。+ ^2 V; N. w
第十條 《取水條例》第十一條第一款第四項所稱的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其他材料包括:
5 Q7 |0 A1 m1 U8 t/ Y. a (一)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法定身份證明文件;* F0 ' Q9 k% U2 Y
(二)有利害關系第三者的承諾書或者其他文件;0 `- ^: }, @9 Z7 D- _
(三)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審查意見;
8 x- D5 H1 M8 ^3 s (四)不需要編制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報告書的,應當提交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表;
9 B3 * q2 ?* U+ E [' e (五)利用已批準的入河排污口退水的,應當出具具有管轄權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的同意文件。& B0 Q7 w5 D9 d6 ?, e
第十一條 申請人應當向具有審批權限的審批機關提出申請。申請利用多種水源,且各種水源的取水審批機關不同的,應當向其中最高一級審批機關提出申請。, T. a( K& c* F+ b
申請在地下水限制開采區開采利用地下水的,應當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K- `1 V0 h4 y& s5 V
取水許可權限屬于流域管理機構的,應當向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其中,取水口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應當分別向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
$ [6 c6 h) w% U5 1 r 第十二條 取水許可權限屬于流域管理機構的,接受申請材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20個工作日內提出初審意見,并連同全部申請材料轉報流域管理機構。申請利用多種水源,且各種水源的取水審批機關為不同流域管理機構的,接受申請材料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同時分別轉報有關流域管理機構。1 s. N# j# z( w- P0 w# m# f# b
初審意見應當包括建議審批水量、取水和退水的水質指標要求,以及申請取水項目所在水系本行政區域已審批取水許可總量、水功能區水質狀況等內容。 e& T# H5 E1 E: R0 d
第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按照《取水條例》第十三條的規定對申請材料進行審查,并作出處理決定。( f$ d4 v2 d
第十四條 《取水條例》第四條規定的為保障礦井等地下工程施工安全和生產安全必須進行臨時應急取(排)水的以及為消除對公共安全或者公共利益的危害臨時應急取水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危險排除或者事后10日內,將取水情況報取水口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備案。
# F4 {, A; V5 l! p1 {. m 第十五條 《取水條例》第四條規定的為農業抗旱和維護生態與環境必須臨時應急取水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開始取水前向取水口所在地縣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提出申請,經其同意后方可取水;涉及到跨行政區域的,須經共同的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同意后方可取水。
第三章 取水許可的審查和決定
第十六條 申請在地下水限制開采區開采利用地下水的,由取水口所在地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審批;其中,由國務院或者國務院投資主管部門審批、核準的大型建設項目取用地下水限制開采區地下水的,由流域管理機構負責審批。' ?2 Y l
第十七條 取水審批機關審批的取水總量,不得超過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區域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9 h4 {/ Y$ X! u& X! P. Y! p
在審批的取水總量已經達到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的流域和行政區域,不得再審批新增取水。) q! F; X! { f: H) N' L) `' c% f
第十八條 取水審批機關應當根據本流域或者本行政區域的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按照統籌協調、綜合平衡、留有余地的原則核定申請人的取水量。所核定的取水量不得超過按照行業用水定額核定的取水量。
( u3 O, o7 g% |2 v2 y& O 第十九條 取水審批機關在審查取水申請過程中,需要征求取水口所在地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意見的,被征求意見的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應當自收到征求意見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提出書面意見并轉送取水審批機關。: e! D2 n! J( b/ Y
第二十條 《取水條例》第二十條第一款第三項、第四項規定的不予批準的情形包括:- b4 u9 `! Y9 Z
(一)因取水造成水量減少可能使取水口所在水域達不到水功能區水質標準的;
+ ^ `% Q+ s. K3 z (二)在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設置入河排污口的;8 z& y4 |7 y2 P
(三)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濃度超過國家或者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的;
$ l& O/ Z) a/ l9 O4 Y (四)退水可能使排入水域達不到水功能區水質標準的;% k0 k9 `) v% s7 k2 J# E
(五)退水不符合排入水域限制排污總量控制要求的;
4 O2 J$ Q; C- [* N" ^5 d; Y (六)退水不符合地下水回補要求的。
5 ^* a6 z; s' t3 U O 第二十一條 取水審批機關決定批準取水申請的,應當簽發取水申請批準文件。取水申請批準文件應當包括下列內容:; N. W" J- [- F' r
(一)水源地水量水質狀況,取水用途,取水量及其對應的保證率;
5 O0 l' u5 Y7 J% q( R/ ` (二)退水地點、退水量和退水水質要求;* |3 I5 ~2 Z( f: d: }7 B
(三)用水定額及有關節水要求;5 s# D; K$ x- I$ e6 y2 B* _& d
(四)計量設施的要求;
s# p% Y4 u; A+ Y (五)特殊情況下的取水限制措施;
(六)蓄水工程或者水力發電工程的水量調度和合理下泄流量的要求;8 J: x9 p8 h w3 W7 o
(七)申請核發取水許可證的事項;
3 M& e$ F. k% F1 ~8 o' [ (八)其他注意事項。
2 G* h2 ~4 r2 V% }2 [0 6 ^ 申請利用多種水源,且各種水源的取水審批機關為不同流域管理機構的,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應當聯合簽發取水申請批準文件。% P
第二十二條 未取得取水許可申請批準文件的,申請人不得興建取水工程或者設施;需由國家審批、核準的建設項目,項目主管部門不得審批、核準該建設項目。
第四章 取水許可證的發放和公告
第二十三條 取水工程或者設施建成并試運行滿30日的,申請人應當向取水審批機關報送以下材料,申請核發取水許可證:
# ?% B" L) f) X1 w' a0 k( b (一)建設項目的批準或者核準文件;
) f% v" T- p1 `) T" K (二)取水申請批準文件;; ]* h8 n) p: L
(三)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的建設和試運行情況;, `% S- I1 ^* a' g
(四)取水計量設施的計量認證情況;7 N1 ]# y' d' p T' Y) c
(五)節水設施的建設和試運行情況;
" j: t& O4 n% o' L (六)污水處理措施落實情況;8 B! X, |! n: S" P
(七)試運行期間的取水、退水監測結果。5 y0 Z3 Y/ l& x$ a8 |
攔河閘壩等蓄水工程,還應當提交經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批準的蓄水調度運行方案。
$ Z: o* t8 Q; `! l0 [4 h n 地下水取水工程,還應當提交包括成井抽水試驗綜合成果圖、水質分析報告等內容的施工報告。4 O: a( k7 P" R ^- R3 o
取水申請批準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機構聯合簽發的,申請人可以向其中任何一個流域管理機構報送材料。
: b/ n3 Z6 o4 v 第二十四條 取水審批機關應當自收到前條規定的有關材料后20日內,對取水工程或者設施進行現場核驗,出具驗收意見;對驗收合格的,應當核發取水許可證。
$ f3 W! Y9 |9 q. Y 取水申請批準文件由不同流域管理機構聯合簽發的,有關流域管理機構應當聯合核驗取水工程或者設施;對驗收合格的,應當聯合核發取水許可證。
$ R* d1 j3 O( n 第二十五條 同一申請人申請取用多種水源的,經統一審批后,取水審批機關應當區分不同的水源,分別核發取水許可證。; d2 h3 j! j# H9 y% w0 X
第二十六條 取水審批機關在核發取水許可證時,應當同時明確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機關,并書面通知取水單位或者個人取水許可監督管理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的有關事項。
7 K1 P/ D% n- q% s' E6 B 第二十七條 按照《取水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取水單位或者個人向原取水審批機關提出延續取水申請時應當提交下列材料:
/ N$ j/ y& ?& c$ p% m (一)延續取水申請書;. v& ^# Z, D1 " O' w0 N: W6 V
(二)原取水申請批準文件和取水許可證。
{+ H9 R8 ], L# `" f 取水審批機關應當對原批準的取水量、實際取水量、節水水平和退水水質狀況以及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所在行業的平均用水水平、當地水資源供需狀況等進行全面評估,在取水許可證屆滿前決定是否批準延續。批準延續的,應當核發新的取水許可證;不批準延續的,應當書面說明理由。
5 d- D$ w K4 r1 ?% r 第二十八條 在取水許可證有效期限內,取水單位或者個人需要變更其名稱(姓名)的或者因取水權轉讓需要辦理取水權變更手續的,應當持法定身份證明文件和有關取水權轉讓的批準文件,向原取水審批機關提出變更申請。取水審批機關審查同意的,應當核發新的取水許可證;其中,僅變更取水單位或者個人名稱(姓名)的,可以在原取水許可證上注明。
第二十九條 在取水許可證有效期限內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重新提出取水申請:
+ F, ?, D: O8 ^* ^* r (一)取水量或者取水用途發生改變的(因取水權轉讓引起的取水量改變的情形除外);
' b$ t6 N7 H. v. y4 _4 {" g (二)取水水源或者取水地點發生改變的;
/ n! N6 V7 s; G (三)退水地點、退水量或者退水方式發生改變的;
7 N# S+ g& L3 i (四)退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及污水處理措施發生變化的。
% [6 X7 u1 a+ B; `9 S 第三十條 連續停止取水滿2年的,由原取水審批機關注銷取水許可證。由于不可抗力或者進行重大技術改造等原因造成停止取水滿2年且取水許可證有效期尚未屆滿的,經原取水審批機關同意,可以保留取水許可證。
' 5 i4 X `) n% W1 _ 第三十一條 取水審批機關應當于每年的
第五章 監督管理
第三十二條 流域管理機構審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屬管理機構或者取水口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日常監督管理。( o; p2 ?' R; Z/ j" z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的取水,可以委托其所屬具有管理公共事務職能的單位或者下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實施日常監督管理。
8 w0 v! u, J: J, a2 s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時間,向其報送本行政區域下一年度取水計劃建議。
0 h4 }& E& Z2 o% I7 A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流域管理機構規定的時間,按水系向所在流域管理機構報送本行政區域該水系下一年度取水計劃建議。8 W' s! v: c1 ?' b
第三十四條 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會同有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制定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取水計劃,并報水利部備案。! R% C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下達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取水計劃,制定本行政區域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取水計劃,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備案。 ^! e! & |' P
第三十五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每年的
- B. O- t' s+ E1 W8 a. z/ q& r. X 水力發電工程,還應當報送其下一年度發電計劃。
4 V9 z7 G2 x: z4 a0 z 公共供水工程,還應當附具供水范圍內重要用水戶下一年度用水需求計劃。
7 J( L; W# y4 ?$ `; { r; p 取水情況總結(表)和取水計劃建議(表)的格式及填報要求,由省、自治區、直轄市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制定。5 ^" T$ y( d: }0 _9 S O; J* d
第三十六條 取水審批機關應當于每年的
取水審批機關下達的年度取水計劃的取水總量不得超過取水許可證批準的取水量,并應當明確可能依法采取的限制措施。
) p4 E7 v, q, t4 a 第三十七條 新建、改建、擴建建設項目,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在取水工程或者設施經驗收合格后、開始取水前30日內,向取水審批機關提出其該年度的取水計劃建議。取水審批機關批準后,應當及時向取水單位或者個人下達年度取水計劃。. L( v* v; s5 u. D
第三十八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嚴格按照批準的年度取水計劃取水。因擴大生產等特殊原因需要調整年度取水計劃的,應當報經原取水審批機關同意。% ?
第三十九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按照取水審批機關下達的年度取水計劃核定的退水量,在規定的退水地點退水。
" U2 u- Z, m, C |2 q3 p 因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責任,致使退水量減少的,取水審批機關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期滿無正當理由不改正的,取水審批機關可以根據年度取水計劃核定的應當退水量相應核減其取水量。
9 H* J: p0 ?$ y" c' G 第四十條 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商相關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及其他相關單位,根據流域下一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預測來水量、水庫蓄水量,按照總量控制、豐增枯減、以豐補枯的原則,統籌考慮地表水和地下水,制訂本流域重要水系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或者枯水時段的調度方案。' ^( H) l- y$ P. j# T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根據上一級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下達的年度水量分配方案和年度水量調度計劃,制訂本行政區域的年度水量調度計劃或者枯水時段的調度方案,并報上一級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或者流域管理機構備案。# v" w& P7 n! h( E# F( B
第四十一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按照管理權限,負責所轄范圍內的水量調度工作。' U/ M* ^- ?, \% P: K
蓄水工程或者水力發電工程,應當服從下達的調度計劃或者調度方案,確保下泄流量達到規定的控制指標。0 n; `, |( ?5 K4 K
第四十二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安裝符合國家法律法規或者技術標準要求的計量設施,對取水量和退水量進行計量,并定期進行檢定或者核準,保證計量設施正常使用和量值的準確、可靠。
0 t/ B% d6 _( Z- u0 k" b 利用閘壩等水工建筑物系數或者泵站開機時間、電表度數計算水量的,應當由具有相應資質的單位進行率定。
8 k0 m* b$ @" L0 P$ v3 y! z 第四十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按照取水設施日最大取水能力計算取(退)水量:
! Y9 b9 I r; z) v$ Q (一)未安裝取(退)水計量設施的;7 t( G4 E5 d/ s! j4 T
(二)取(退)水計量設施不合格或者不能正常運行的;& I* D; E
(三)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拒不提供或者偽造取(退)水數據資料的。
- A6 M7 w* d, G; J- x 第四十四條 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機關應當按月或者按季抄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實際取水量、退水量或者實際發電量,一式二份,雙方簽字認可,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機關和取水單位或者個人各持一份。
& J2 i/ X2 S2 v% b5 @1 m7 `9 Z6 C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拒絕簽字的,取水許可監督管理機關應當派兩名以上工作人員到現場查驗,記錄存檔,并當場留置一份給取水單位或者個人。
/ W) E: N. h8 Q8 w2 @ 第四十五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應當根據國家技術標準對用水情況進行水平衡測試,改進用水工藝或者方法,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和再生水利用率。
% M K% ^4 m2 & ~/ H 第四十六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按照流域管理機構的要求,定期報送由其負責監督管理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取用水情況;流域管理機構應當定期將由其所屬管理機構負責監督管理的取水單位或者個人的取用水情況抄送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
0 Q. S- x% o$ F7 T3 z 第四十七條 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應當于每年的
& j* P# J a5 V8 Z" s* F W1 b 流域管理機構應當按流域水系分區建立取水許可登記簿,于每年的
第六章 罰 則
第四十八條 水行政主管部門和流域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理。
2 Q9 i* P0 W) ` Q3 d 第四十九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的,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和《取水條例》的有關規定予以處罰。
+ H* j6 y( ]- s+ x4 ` 第五十條 取水單位或者個人違反本辦法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取水審批機關責令其限期改正,并可處1000元以下罰款:2 X# e9 q! p
(一)擅自停止使用節水設施的; @) f+ a/ L( o
(二)擅自停止使用取退水計量設施的;
& q' a* u& [2 i (三)不按規定提供取水、退水計量資料的。
第七章 附 則
第五十一條 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咨詢電話:江門市水利局,3886812)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