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電磁環境控制措施 施工階段: (1)高壓一次設備采取均壓措施。 (2)通過選擇配電架構高度、對地和相間距離,控制設備間連線離地面的最低高度,從而保證電磁環境符合標準。 (3)保證變電站內高壓設備、建筑物鋼鐵件均接地良好,所有設備導電元件間接觸位均連接緊密,對大功率電磁振蕩的設備采取必要的屏蔽,將機箱孔、口和連接處密閉。 (4)變電站內金屬構件,如吊夾、保護環、保護角、墊片、接頭、螺栓、閘刀片等做到表面光滑,避免毛刺的出現。 運行階段:工程建成后應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及可能的糾紛仲裁時的電磁環境監測,若出現電磁環境超標,應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相應防治措施,確保圍墻外電磁環境符合《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 二、噪聲控制措施 設計階段: (1)在變壓器設備選型時,提出噪聲源強要求,聲功率級應不超過95.5dB(A)。 (2)變壓器設置減震裝置。 (3)合理布置總平面圖,各功能區分開設置。 (4)變電站內金屬構件,如吊夾、保護環、保護角、墊片、接頭、螺栓、閘刀片等做到表面光滑,盡量避免毛刺的出現。 施工階段: (1)施工單位已采用滿足國家相應噪聲標準的施工機械設備,同時加強了對施工機械的維護保養。 (2) 施工時,嚴格按照施工規范要求,制定施工計劃,嚴格控制施工時間、避免同一時間集中使用高噪聲設備。 (3)運輸車輛在途經居民區時,保持低速勻速行駛。 (4)除搶修和搶險工程外,施工作業限制在晝間進行。中午十二時至十四時用噪聲源強小的設備。 (5)合理布置施工機械,遠離圍墻。 運行階段:工程建成后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監測及可能的糾紛仲裁時的聲環境監測,若出現噪聲超標,應分析原因,并及時采取加裝隔聲屏障等噪聲防治措施,確保廠界噪聲符合《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2 類標準。 三、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階段: (1)施工人員租用附近民房,生活污水納入當地生活污水處理系統和利用變電站原有污水處理設施處理。 (2)施工現場設置沉淀池,施工廢水通過混凝沉淀后用于洗車用水、噴灑降塵,不外排。 (3)施工單位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設置了臨時導流溝,把雨水徑流引導入沉淀池,避免暴雨沖刷導致污水橫流進入附近水體。 (4)施工過程中已加強對含油設施的管理,避免油類物質進入附近水體。 (5)禁止在洞厚水庫范圍內沖洗車輛和機械設備,禁止將施工廢污水排入附近水體。 (6)施工過程中已加強對含油設施的管理,加強設備維護保養和巡查,防止油料跑、冒、滴、漏,避免油類物質進入土壤。 本期為主變擴建工程,運行期沒有廢水產生,不新增人員配額,故不增加生活污水量,不會對現有處理設施和水環境產生影響。 四、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階段: (1)施工時,集中配制或使用商品混凝土,然后運至施工點進行澆筑,避免因混凝土拌制產生揚塵;此外,對于裸露施工面定期灑水,減少施工揚塵。 (2)車輛運輸散體材料和廢棄物時,必須密閉、包扎、覆蓋,避免沿途漏撒,控制揚塵污染。 (3)施工臨時中轉土方以及棄土棄渣等已合理堆放,定期灑水或覆蓋。 (4)圍墻上方設置灑水設施,定期灑水降塵。 (5)施工單位建立了揚塵防治公示制度,在施工現場將工程概況、揚塵污染防治措施、建設各方責任單位名稱及項目負責人姓名、投訴舉報電話等信息向社會公示。 (6)合理安排工期,對未開工或臨時停工的建設用地,對裸露地面進行防塵覆蓋。 (7)使用符合國家排放標準的施工機械和車輛,并要求施工單位加強維護檢修。 本項目運行期間無廢氣產生,對周圍環境空氣不會造成影響。 五、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階段: (1)通過土石方平衡減少臨時中轉土方。 (2)產生的基槽余土集中堆放、覆蓋,用于站內場地回填;產生的棄土已轉運至政府部門指定的受納場處置。 (3)在工程施工前對施工機構及施工人員進行環保培訓。明確要求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分別收集堆放,并分別運送至住建部門、環衛部門指定位置處理,使工程建設產生的固體廢棄物得到安全處置。 (4)施工期沉淀池產生的泥漿及時固化,用于基坑回填,并及時綠化。 運行階段: (1)本期依托站內原有的事故油池,當事故發生時,主變泄露的變壓器油可通過儲油坑、排油管道自流入主變事故油池暫存。事故處理完畢后,廢變壓器油及時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 (2)與有廢變壓器油處置資質的單位簽訂協議,產生廢變壓器油時及時轉移處置。 六、生態環境管理 施工階段: (1)減少土地占用。建設單位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采取基槽余土回填。本項目不設置棄土場,表土(淤泥)外運至政府指定受納場等方式妥善處置。 (2)綠化和植被恢復。施工完成后,施工單位已及時清理施工痕跡,按照設計要求對擴建場地破壞的地表進行綠化,種植觀賞性較強的花木和草皮,變電站四周綠化恢復較好。 (3)水土保持 ①施工單位在施工中已修建排水設施,設置了臨時堆土的圍護攔擋。 ②開挖時將生、熟土分開堆放,回填時先回填生土,再將熟土置于表層并及時恢復植被。 ③對開挖后的裸露開挖面用苫布覆蓋,避免降雨時水流直接沖刷,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采取回填或外運,臨時堆土在土體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④已加強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序,避開雨季施工。 七、環境風險管理 (1)主變壓器下方設有卵石層、儲油坑,用以收集廢變壓器油,經地下排油管進入主變事故油池暫存,事故油池容積113.14m3,滿足單臺主變最大泄漏油量(約69.8m3/次)。主變事故油池、儲油坑采取有效的防滲措施。 (2)站區內設雨污分流系統。暴雨期間,雨水經雨污分流系統收集,經站區專用雨水通道外排,不影響主變事故油池正常運行。 八、環境管理 工程投運后,應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工作,確保各環境敏感保護目標處的電磁環境及噪聲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