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門220千伏水口站改接入500千伏五邑站線路工程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本機關擬對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 2024年3月8日至 2024年3月14日(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本機關反映。
聯系地址:江門市蓬江區勝利北路140號,郵編:529000
聯系電話:0750-3502029
傳真:0750-3502032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及有關利害關系人可對本機關擬作出的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江門220千伏水口站改接入500千伏五邑站線路工程 |
建設單位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 |
建設地點 | 江門開平市、鶴山市 |
環評機構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 220kV 水口站間隔擴建工程、220kV 五彩甲乙線(五邑側)解口入水口站線路工程、220kV 五彩甲乙線(彩虹側)解口入水口站線路工程、220kV 銅水線跳通 220kV 水石線工程以及 110kV 水月乙線和水岡線改造工程: ①220kV 水口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現有主變容量(240+180)MVA,220kV出線3回,110kV 出線 6 回;本期在 220kV 水口變電站站內預留位置擴建2個110kV 出線間隔; ②220kV 五彩甲乙線(五邑側)解口入水口站線路工程:新建220kV線路路徑全長約 13.25km,其中新建雙回架空線路路徑段長約 12km,新建單回架空線路段長約0.3km,利用現有桿塔更換雙回路導線段 0.45km、單回路導線段 0.5km; ③220kV 五彩甲乙線(彩虹側)解口入水口站線路工程:新建 220kV 線路路徑全長約 12.06km,其中新建雙回架空線路路徑段長約 11.1km,新建單回架空線路段長約 0.6km,新建雙回電纜線路段長約 0.36km; ④220kV 銅水線跳通 220kV水石線工程:新建 220kV 單回架空線路路徑長約0.1km; ⑤110kV 水月乙線、水岡線改造工程:新建 110kV 單回架空線路(已建雙回線路塔掛單邊)路徑長約 0.85km。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電磁環境控制措施 (一)設計階段:①對于變電站,嚴格按照技術控制配電構架高度、對地和相間距離,控制設備間連線離地面的最低高度,確保變電站圍墻外附近居住等場所的電磁環境符合相應標準。 ②對于輸電線路,嚴格按照《110kV~750kV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GB50545-2010)選擇相導線排列形式,導線、金具及絕緣子等電氣設備、設施,提高加工工藝,防止尖端放電和起電暈;此外,輸電線路經過不同地區時亦嚴格按照上述規定設計導線對地距離、交叉跨越距離。 ③輸電線路設計應因地制宜選擇線路型式、架設高度、桿塔塔型、導線參數、相序布置等,減少電磁環境影響。 ④本工程新建線路段導線最小對地距離應不低于13米,利用已建桿塔更換導線段導線對地最小高度應不低于14米。 運行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確保電磁環境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關要求。 二、噪聲控制措施 (一)設計階段: 對電暈放電的噪聲,通過選擇高壓電氣設備、導體等以及按晴天不出現電暈校驗選擇導線等措施,減輕電暈放電噪聲。 (二)施工階段: ①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并接受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督管理。 ②按《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作業,應當優先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本環評要求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施工作業應按《低噪聲施工設備指導名錄(第一批)》(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公告2023年第12號),優先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進行施工。 ③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依法限制夜間施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 部門的證明,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三)運行階段:運行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確保變電站運行期間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相應標準限值要求。 三、廢污水污染防治措施 (一)施工階段:①變電站擴建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站內已有的化糞池和處置體系處理。 ②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盡量避開雨季土石方開挖作業;站內砂石料加工廢水、施工車輛清洗廢水經收集、沉砂、澄清處理后回用,不外排。 ③對于混凝土養護所需用水采用罐車運送,養護方法為先用吸水材料覆蓋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灑水,根據吸收和蒸發情況,適時補充。在養護過程中,大部分養護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發,不會因養護水漫流而污染周圍環境。 ④輸電線路施工人員臨時租用附近民房或工屋,不設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民房內的化糞池進行處理,不會對地表水產生影響。 ⑤落實文明施工原則,不漫排施工廢水,采取有效的攔蓄措施,防止施工廢水進入附近水體。 (二)建成運行后,加強對相關變電站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確保相關設施的正常運行。 四、大氣污染防治措施 施工階段:①施工單位應在施工工地公示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負責人、揚塵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等信息。 ②在施工工地周圍設置連續硬質密閉圍擋或者圍墻,施工工地出入口通道不得有泥漿、泥土和建筑垃圾。 ③土方作業階段,采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等揚塵污染防治措施,達到作業區揚塵不擴散到作業區外的要求。 ④在工地內堆放砂石、土方及其他易產生揚塵物料的,采取覆蓋符合標準的密目防塵網或者防塵布、定期噴灑抑塵劑或者灑水等措施。 ⑤施工現場應當專門設置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場地,并及時清運。不能及時清運的建筑垃圾,應當采取圍擋、覆蓋等措施;不能及時清運的工程渣土,應當采取覆蓋或者綠化等措施。 ⑥運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砂石、土方等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應當采取密閉運輸。 ⑦施工工地出入口安裝車輛沖洗設備和污水收集、處理或者回用設施,運輸車輛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工地。 ⑧施工工地內的車行道路采取硬化或者鋪設礁渣、礫石或者其他功能相當的材料,并輔以灑水、噴灑抑塵劑等措施。 ⑨施工作業產生泥漿的,設置泥漿池、泥漿溝,確保泥漿不溢流,廢棄泥漿采用密封式罐車清運。 本項目運行期間無廢氣產生,對周圍環境空氣不會造成影響 五、固體廢物污染防治措施 (一)設計階段:變電站擴建工程生活垃圾以及廢舊蓄電池沿用站內已有的收集處置設施,不新增運行人員及固體廢物產生量。 施工階段:①變電站內基礎開挖余土應結合場地平整綜合利用,嚴禁邊借邊棄。 ②新建輸電線路塔基開挖多余土方應在塔基征地范圍內進行平整,同時在表面進行綠化恢復。 ③明確要求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應分別收集堆放,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雨、防飛揚等);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收集后,應及時委托城市管理部門妥善處理,定期運至城市管理部門指定的棄渣場處理。 ④施工現場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 (二)運行期間:220kV 水口變電站沿用前期生活垃圾處理設置,檢修人員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集中清運、處置,變電站站內待蓄電池達到使用壽命或需要更換時應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嚴禁隨意丟棄。 在項目運行期,線路檢修人員在定期巡檢過程中可能產生少量固體廢物,運行維護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等廢物不得隨意丟棄,線路運維人員應將生活垃圾帶至垃圾集中收集點妥善處置,線路廢材回收處理。 六、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一)設計階段:①盡量避讓各類環境敏感區,盡量避開植被茂密和生態環境良好區域。 ②初步設計和施工圖階段嚴格核對線路路徑方案,確保線路走線不進入江門開平梁金山地方級自然保護區以及江門市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 ③輸電線路應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塔基基礎,在山丘區應采用全方位長短腿與不等高基礎設計,以減少土石方開挖。輸電線路無法避讓集中林區時,應采取控制導線高度設計,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 (二)施工階段:①土地占用保護。建議業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施工活動限制在站區范圍內;施工時基礎開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異地回填等方式妥善處置;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跡地,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②植被保護措施。在主體工程建設完成后,應盡快清理施工場地,并對施工擾動區域進行植被恢復。 對于永久占地造成的植被破壞,業主應嚴格按照有關規定繳納相關青苗補償費、林木賠償費,并由相關部門統一安排。 輸電線路塔基及電纜施工時,建設單位應圈定施工活動范圍,避免對周邊區域植被造成破壞。 塔基施工開挖時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注意表土保護,施工結束后按原土層順序分層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復;塔基施工結束后,盡快清理施工場地,及時清理殘留在原場地的混凝土、土石方,并對施工擾動區域進行復耕或進行植被恢復。 線路工程拆除的桿塔及絕緣子、金具等設備應及時清運,避免長期壓覆地表植被。 ③動物影響防護措施。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嚴禁出現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 采用低噪聲的機械等施工設備,禁止隨意大聲喧嘩等高噪聲的活動,減少施工活動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驅趕效應。 盡量利用現有道路作為施工道路,減少施工道路的開辟對野生動物生境的破壞范圍和強度。 施工結束后,對施工擾動區域及臨時占地區域進行原生態恢復,恢復野生動物生境。 ④水土流失防護措施。施工單位在土石方工程開工前應做到先防護,后開挖。土石方開挖盡量避免在雨天施工,土建施工期間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如遇大風、雨天,應及時作好施工區的臨時防護。 對開挖后的裸露開挖面用苫布覆蓋,避免降雨時水流直接沖刷,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或異地回填,臨時堆土應在土體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加強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做好臨時堆土的圍護攔擋。 變電站施工區域的裸露地面應在施工完成后盡快采用碎石鋪設,防止水土流失。在采取上述環境保護措施后,本項目施工期對于建設區域的生態環境影響是短暫及可逆的。 ⑤臨近江門開平梁金山地方級自然保護區段的防護措施。施工場地應盡量遠離梁金山地方級自然保護區的保護范圍,明確劃定施工范圍,不得隨意擴大,禁止施工人員進入保護區范圍內,禁止在保護區內設置牽張場、施工營地等施工活動區域。 距梁金山地方級自然保護區范圍較近的塔基基礎施工采用擾動最小的灌注樁技術,并采用泥漿澄清池,避免傾入自然保護區范圍;同時避開雨季,并在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 縮短施工時間,在臨近自然保護區范圍的塔基施工建議集中作業,加快進度,盡量縮短施工時間,減輕干擾。 線路塔基及直接擾動程度較高的臨時施工占地區域,占用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時應進行表土剝離,將開挖處的表層熟化土和下層生土分層開挖,分開堆放,回填時應按照原土層的順序分層回填,以恢復土壤理化性質,利于植被的恢復,臨時表土堆場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采用合理的余土處理方案,開挖的土方充分回填后,產生的余土外運處置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臨時占地土地利用功能的恢復。 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使他們了解自然保護區保護的重要意義,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壞境。 ⑥臨近江門市生態保護紅線段的防護措施。施工場地應盡量遠離江門市生態保護紅線范圍,禁止施工人員進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內,禁止在生態保護紅線內設置耐張塔、牽張場、施工營地等。 距生態保護紅線范圍較近的塔基基礎施工采用擾動最小的灌注樁技術,并采用泥漿澄清池,避免傾入生態保護紅線范圍;同時避開雨季,并在雨季來臨前將開挖回填、棄方的邊坡處理完畢。 塔基采用合理的基礎型式,減少大開挖,最大限度的保護山體自然狀態,與周圍自然環境相協調。 線路塔基及直接擾動程度較高的臨時施工占地區域,占用耕地、園地、林地和草地時應進行表土剝離,將開挖處的表層熟化土和下層生土分層開挖,分開堆放,回填時應按照原土層的順序分層回填,以恢復土壤理化性質,利于植被的恢復,臨時表土堆場應采取臨時防護措施采用合理的余土處理方案,開挖的土方充分回填后,產生的余土外運處置施工結束后應及時進行臨時占地土地利用功能的恢復。 加強對施工人員的教育和管理,使他們了解生態保護紅線的重要意義,在施工過程中注意保護生態壞境。 (三)運行階段。加強對巡線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巡線人員不得隨意砍伐線路沿線樹木,破壞線路沿線原有生態功能。 七、環境管理 及時進行竣工驗收。工程投運后,應進行竣工環境保護驗收調查工作,確保變電站廠界和環境敏感保護目標處的電磁環境及噪聲滿足相關標準要求。 |
公眾參與情況 | 我局在受理公告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