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江門新美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年產涂層鋼板20.3萬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技術評估報告等,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我局擬對江門新美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年產涂層鋼板20.3萬噸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2025年9月15日至2025年9月19日(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我局反映。
聯系地址:江門市蓬江區勝利北路140號,郵編:529000
聯系電話:0750-3502020
傳 真:0750-3502032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及有關利害關系人可對以下擬作出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批復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江門新美金屬材料有限公司年產涂層鋼板20.3萬噸建設項目 |
建設單位 | 江門新美金屬材料有限公司 |
建設地點 | 江門鶴山市 |
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編制單位 | 江門市佳信環保服務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租用已建好廠房,年產涂層鋼板20.3萬噸。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1)廢水:項目自來水脫鹽濃水經市政雨水管道,就近排入民族河。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預處理達到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三級標準和鶴山工業城鶴城共和片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標準較嚴值后經市政污水管網排入鶴山工業城鶴城共和片區污水處理廠,尾水排入民族河。生產廢水主要有脫脂和清洗廢水、水冷廢水、鹽霧測試廢水等,產生量為122.7821m3/d。根據本項目生廢水性質,建設單位擬新建一套200m3/d的“隔油+pH調節+氣浮沉淀+厭氧+缺氧+好氧+MBR膜”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后可滿足廣東省《水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6-2001)第二時段三級標準和鶴山工業城鶴城共和片區污水處理廠設計進水水質標準較嚴值;回用水采用“砂濾+炭濾+精密過濾器+反滲透系統”工藝進行處理,處理后達到《城市污水再生利用 工業用水水質》(GB/T19923-2024)表1中冷卻用水、洗滌用水和工藝與產品用水水質標準較嚴值后,與自來水脫鹽水合并回用于生產工序。 (2)廢氣:項目廢氣主要為來源于堿洗、堿刷洗等脫脂堿霧,調漆、輥涂、固化、熱覆膜過程產生有機廢氣,天然氣燃燒尾氣,以及木材切割廢氣、實驗室廢氣、廢水站惡臭等。經處理后的切割粉塵、實驗室廢氣以及廢水站臭氣濃度產生量較少,以無組織形式排放。①脫脂廢氣(堿霧):各堿洗、堿刷洗工作槽及其循環箱在工作過程中處于封閉狀態,設備廢氣排口直連,各工作槽、循環箱內部處于負壓,產生的廢氣通過風機和風管收集至填料洗滌塔,通過1#、2#水噴淋裝置處理后合并引至22m高排氣筒(DA001)排放。②有機廢氣、燃燒廢氣:攪拌間、底涂間、面涂間、熱覆膜間為整室密閉,所有開口處,包括人員或物料進出口處呈負壓;固化過程基本密閉,只留物料進出口,設有多處抽風口直連固化爐進行廢氣收集,且進出口設有廢氣收集措施。根據項目有機廢氣大風量、高濃度的特點,因此建設單位選擇直接燃燒確保廢氣達標排放,同時配備多級換熱系統,可為前端生產提供所需熱量。項目焚燒爐焰口配套低氮燃燒器,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有機廢氣、燃燒廢氣經密閉負壓、密閉管道直連收集通過1#、2#DTO焚燒裝置處理后合并引至22m高排氣筒(DA002)排放。③切割廢氣(粉塵):采用上部集氣罩收集通過移動式布袋除塵器處理凈化后以無組織形式排放。④實驗室廢氣:實驗室少量廢氣利用通風櫥收集通過活性炭吸附處理后以無組織形式排放。 (3)噪聲:項目設備噪聲等采用減振、隔聲措施,項目廠界噪聲可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中的3類標準,對周邊聲環境影響較小。 (4)固體廢物:項目一般工業固廢包括鋼邊角料、廢包裝袋、廢木料、廢膠渣、脫鹽水廢活性炭、脫鹽水廢反滲透膜、生化污泥;危險廢物包括鈍化廢槽液及槽渣、物化污泥、廢內襯袋、廢包裝桶、廢礦物油、廢油桶、含油抹布和手套、廢MBR膜、中水廢反滲透膜、廢活性炭、漆渣及抹布;生活固廢主要為員工生活垃圾。 建設項目固體廢物按照要求進行分類處置,其中工業固廢與生活垃圾分類處置。①建設項目一般工業固廢在廠內貯存過程應滿足相應防滲漏、防雨淋、防揚塵等環境保護要求。生活垃圾由當地環衛部門統一清運處理。②建設項目生產過程產生的物化污泥、廢內襯袋、廢包裝桶、廢礦物油、廢油桶、含油抹布和手套、廢MBR膜、中水廢反滲透膜、廢活性炭、漆渣等屬危險廢物,危險廢物處置應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有關危險廢物的管理條款執行,危險廢物按法規要求應委托有資質的單位進行處理;委托處理過程應嚴格執行危險廢物轉移計劃審批和轉移聯單制度。 (5)環境風險:項目的環境風險主要是貯存、生產等過程發生的泄漏、火災爆炸等安全、消防風險事故所引發的環境污染。為避免安全、消防風險事故發生后對環境造成的污染,建設單位首先應樹立安全風險意識,并在管理過程當中強化安全風險意識。在實際工作與管理過程中,應按照安監、消防部門的要求,嚴格落實安全風險防患措施,并自覺接受安監、消防部門的監督管理。 同時,建設單位應制定切實可行的環境風險事故應急預案,當出現事故時,要采取應急措施,以控制事故和減少對環境造成的危害。 在嚴格采取各項風險防范應急措施的情況下,環境風險可得到控制,風險影響程度可接受。 |
公眾參與情況 | 采取網站公示、報紙公示、張貼公告等形式進行。我局在受理公告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