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施工期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 (1)生活污水 施工人員生活污水依托沿線村莊現有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經過化糞池處理后外運處置或者綜合利用,不直接向地表水體排放,對地表水環境影響小。 (2)清管試壓排放的廢水 本項目全線管道試壓廢水排放量2590.41m3。根據國內其它管線建設經驗,管道試壓廢水經沉淀后可重復利用或直接排放,對外環境不會產生大的影響。本項目管道試壓廢水經沉淀處理后回用于用于下一段管道試壓重復利用,或施工場地抑塵灑水,不會對外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3)場地清洗廢水 本項目施工過程中,各種施工機械設備洗滌用水和施工現場清洗、建材清洗等會產生廢水,這部分廢水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雖然污水量較小,也會給周圍水體帶來一定影響。對這部分污水,應建立臨時性的隔油池和沉沙池,清洗廢水經隔油沉淀后可用于場地灑水抑塵。 2.大氣環境 (1)施工揚塵及車輛行駛產生的揚塵 本項目在土石方挖掘、物料的裝卸和運輸過程,會產生一些地面揚塵。通過設置高度2.5m以上的圍擋、灑水壓塵、采用密閉車斗等措施減少揚塵產生。 (2)管道焊接防腐及補焊作業廢氣 本項目管道補焊、焊接防腐過程中將產生少量焊接煙塵、噴砂粉塵與有機廢氣(以非甲總烴計),以無組織形式逸散。由于項目施工分段進行,施工周期較短,且施工現場較為空曠,有利于空氣的擴散,在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后,焊接防腐廢氣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較小。 (3)施工機械和車輛排放的尾氣 加設尾氣吸附處理裝置,盡量增大使用負載,使柴油發電機組輸出功率完全有效利用,使用高標號的柴油。 3.固體廢物 本項目不設置棄渣場,管線施工產生多余土方在天然氣管道沿線邊緣敷設平整設做綠化帶或做后期場地恢復使用,不外排;施工生活垃圾依托沿線村莊生活垃圾設施,分類收集、袋裝,生活垃圾交由環衛部門清運;施工廢料部分可回收利用,剩余廢料按照相關規定外運處置;包裝材料分類收集外售物資部門回收。 4.聲環境 施工期間路基工程主要來源于挖掘機、裝載機、空壓機、推土機等施工機械以及運送土石方的汽車行駛噪聲等,選用低噪聲機械設備或帶噪聲、消聲設備,合理安排施工時間。 5.生態環境 項目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不涉及占用永久基本農田。本工程天然氣管道穿越2段共計282m的永久基本農田,采取人工開挖的方式施工,盡可能縮減施工作業帶寬度,剝離的表土分層堆放并逆序回填。同時,應在水稻等作物顆粒歸倉后的冬季施工,以減輕對農作物等植被的破壞。該段施工作業時間約半個月,施工時間較短,埋管后覆土壓實表土采用耕作層土壤,確保不影響該片農田的春耕生產。 (二)營運期環境影響分析 1.水環境 本項目的廢水主要來自閥站員工產生的生活污水以及生產廢水。 運營期生活污水經三級化糞池+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處理后回用于站場內綠化灑水。生產廢水會混合有潤滑油或礦物油等油類物質,因此經收集后,按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進行處置,不外排,不會對外環境產生影響。 2.大氣環境 對站場工藝設備進行定期巡檢和泄漏檢測,其中閥門、開口閥或開口管線取樣連接系統每3個月檢測一次,其他連接件、其它密封設備每6個月檢測一次,對于天然氣流經的初次開工開始運轉的設備和管線組件在開工后30日內對其進行第一次檢測。發現泄漏(檢測值≥2000μmol/mol)應進行修復,直至低于限值。加強管理,減少放空和泄漏,站場設置放空系統,天然氣通過放空立管排放,利用高空疏散,減少天然氣排放的安全危害和環境污染。 3.固體廢物 站場內設置有生活垃圾收集桶,本項目產生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每日清運;清管廢渣、分離器檢修粉末收集后交由資源回收公司綜合利用;設備檢修及保養產生的廢潤滑油、廢含油抹布、廢鉛酸蓄電池、含油廢水屬于危險廢物,暫存于危險廢物暫存間,定期交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處理。 4.聲環境 運營期噪聲污染主要為天然氣流動噪聲和釋放噪聲。 在站場選址時,就考慮了使站場遠離居民區。本項目各站距離周圍的居民在滿足規范要求,噪聲主要來自天然氣輸送時的氣流運動,其強度低于70dB(A),對周圍環境的影響很小。 5.生態環境 對沿線陸地生態系統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兩方面,一是路基邊坡產生的水土流失;二是汽車尾氣對沿線植被生態系統的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