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珠肇高鐵江門牽引站接入系統工程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的有關規定,本機關擬對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作出批準決定。為體現公開、公正的原則,強化公眾參與,現將該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基本情況予以公示,公示期為 2025年10月22日至 2025年10月28日(5個工作日),如有意見,請在公示期內來信或來電向本機關反映。
聯系地址:江門市蓬江區勝利北路140號,郵編:529000
聯系電話:0750-3502029
傳真:0750-3502032
聽證告知: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第四十七條的規定,自公示之日起五個工作日內申請人及有關利害關系人可對本機關擬作出的決定提出聽證申請。
項目名稱 | 珠肇高鐵江門牽引站接入系統工程項目 |
建設單位 |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江門供電局 |
建設地點 | 江門江海區、新會區 |
環評機構 | 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中南電力設計院有限公司 |
項目概況 | 1.220kV禮樂變電站本期擴建220kV出線間隔2 個,擴建工程在站內預留位置建設,不新征占地。 2.新建線路全長 10.95km,其中新建架空線路長9.8km,沿線新建桿塔30基,拆除現有桿塔 1 基,拆除現有線路 0.1km;新建電纜線路長1.15km,新建雙回電纜終端場2座。 |
主要環境影響及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 一、電磁環境控制措施 1.設計階段: (1)對于變電站,嚴格按照技術控制配電構架高度、對地和相間距離,控制設備間連線離地面的最低高度,確保變電站圍墻外附近居住等場所的電磁環境符合相應標準。 (2)對于輸電線路,嚴格按照《110kV~750kV 架空送電線路設計技術規程》(GB50545-2010)選擇相導線排列形式,導線、金具及絕緣子等電氣設備、設施,提高加工工藝,防止尖端放電和起電暈;此外,輸電線路經過不同地區時亦嚴格按照上述規定設計導線對地距離、交叉跨越距離。 (3)輸電線路設計應因地制宜選擇線路型式、架設高度、桿塔塔型、導線參數、相序布置等,減少電磁環境影響。 (4)本工程新建單回線路段導線對地高度應保證線路跨越以及線路附近的電磁環境敏感目標電磁環境達標。在設計確定的線路導線最小對地距離為24m(單回路)、23m(同塔雙回)時,線路沿線電磁環境敏感目標處電磁環境均可達標。 (5)在后續設計階段盡量優化線路路徑。 2.運行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確保電磁環境滿足《電磁環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相關要求。 二、噪聲控制措施 1.設計階段:對電暈放電的噪聲,通過選擇高壓電氣設備、導體等以及按晴天不出現電暈校驗選擇導線等措施,減輕電暈放電噪聲。 2.施工期間: (1)要求施工單位文明施工,加強施工期的環境管理和環境監控工作,并接受環境保護部門的監督管理。 (2)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施工作業,應當優先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本環評要求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施工作業應按《低噪聲施工設備指導名錄(2024 年版)》(工業和信息化部 生態環境部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市場監管總局四部門公告 2024 年 第 40 號),優先選用低噪聲施工設備進行施工。 (3)優化施工方案,合理安排工期,依法限制夜間施工。按《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規定,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禁止夜間進行產生噪聲的建筑施工作業,但搶修、搶險施工作業,因生產工藝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除外。因特殊需要必須連續施工作業的,應當取得地方人民政府住房和城鄉建設、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門的證明,并在施工現場顯著位置公示或者以其他方式公告附近居民。 3.運行期:做好設施的維護和運行管理,定期開展環境監測,確保變電站運行期間廠界噪聲滿足《工業企業廠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348-2008)相應標準限值要求,確保輸電線路沿線聲環境保護目標聲環境達標。 三、生態環境保護措施 1.設計階段: (1)避讓各類環境敏感區,盡量避開植被茂密和生態環境良好區域。 (2)輸電線路應因地制宜合理選擇塔基基礎,在山丘區應采用全方位長短腿與不等高基礎設計,以減少土石方開挖。輸電線路無法避讓集中林區時,應采取控制導線高度設計,以減少林木砍伐,保護生態環境。 2.施工期間: (1)土地占用保護。業主以合同形式要求施工單位在施工過程中必須按照設計要求,嚴格控制開挖范圍及開挖量,施工活動限制在站區范圍內;施工時基礎開挖多余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就地回填、異地回填等方式妥善處置;施工完成后立即清理施工跡地,做到“工完料盡場地清”。 (2)植被保護措施。 ①工程施工過程中劃定施工活動范圍,加強監管,避免對附近區域植被造成不必要的破壞。②桿塔基礎、電纜溝開挖時應分層開挖,分層堆放,注意表土保護,施工結束后按原土層順序分層回填,以利于后期植被恢復。③臨時占地區使用完畢后,需及時進行場地清理整治。土地整治時先清除表層塊石、雜物等,再翻松 200~300mm,要求整治后的地面坡度要均勻一致、且應滿足植被生長要求,避免較大翻土挖填。④整地后恢復土地原有利用類型,恢復植被應為當地物種。對于臨時占地侵占的耕地,可適當加入有機肥料、石灰等物質對土壤進行改良,提高其肥力助農作物生長;對于架空線路牽張場、電纜溝臨時占地等施工擾動區域侵占的灌叢、草地,補撒適宜當地氣候及土壤條件的草籽或栽植抗逆性強、管理方便的灌木。⑤線路工程拆除的桿塔及絕緣子、金具等設備應及時清運,避免長期壓覆地表植被。 (3)動物影響防護措施。①加強施工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施工人員和相關管理人員的環保意識,嚴禁出現隨意捕殺野生動物的行為。②采用低噪聲的機械等施工設備,禁止隨意大聲喧嘩等高噪聲的活動,減少施工活動噪聲對野生動物的驅趕效應。③盡量利用現有道路作為施工道路,減少施工道路的開辟對野生動物生境的破壞范圍和強度。 ④施工結束后,對施工擾動區域及臨時占地區域進行原生態恢復,恢復野生動物生境。 (4)水土流失防護措施。 ①施工單位在土石方工程開工前應做到先防護,后開挖。土石方開挖盡量避免在雨天施工,土建施工期間注意收聽天氣預報,如遇大風、雨天,應及時做好施工區的臨時防護。 ②對開挖后的裸露開挖面用苫布覆蓋,避免降雨時水流直接沖刷,施工時開挖的土石方不允許就地傾倒,應采取回填或異地回填,臨時堆土應在土體表面覆上苫布防治水土流失。 ③加強施工期的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時序,做好臨時堆土的圍護攔擋。④變電站施工區域的裸露地面應在施工完成后盡快恢復綠化,防止水土流失。 3.運行期:變電站運行活動在站內進行,不會對站外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輸電線路在運行期有定期巡線活動,通過加強對巡線人員的環境保護教育,提高環保意識,巡線人員不得隨意砍伐線路沿線樹木,不會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四、環境空氣保護措施 本項目主要在施工階段對大氣環境產生影響,采取以下空氣污染防治措施: (1)施工單位應在施工工地公示揚塵污染防治措施、負責人、揚塵監督管理主管部門等信息。 (2)在施工工地周圍設置連續硬質密閉圍擋或者圍墻,施工工地出入口通道不得有泥漿、泥土和建筑垃圾。 (3)土方作業階段,采取覆蓋、分段作業、擇時施工、灑水等揚塵污染防治措施,達到作業區揚塵不擴散到作業區外的要求。 (4)在工地內堆放砂石、土方及其他易產生揚塵物料的,采取覆蓋符合標準的密目防塵網或者防塵布、定期噴灑抑塵劑或者灑水等措施。 (5)施工現場應當專門設置集中堆放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的場地,并及時清運。不能及時清運的建筑垃圾,應當采取圍擋、覆蓋等措施;不能及時清運的工程渣土,應當采取覆蓋或者綠化等措施。 (6)運送建筑垃圾、工程渣土、砂石、土方等易產生揚塵的物料,應當采取密閉運輸。 (7)施工工地出入口安裝車輛沖洗設備和污水收集、處理或者回用設施,運輸車輛沖洗干凈后方可駛出工地。 (8)施工工地內的車行道路采取硬化或者鋪設礁渣、礫石或者其他功能相當的材料,并輔以灑水、噴灑抑塵劑等措施。 (9)施工作業產生泥漿的,設置泥漿池、泥漿溝,確保泥漿不溢流,廢棄泥漿采用密封式罐車清運。 五、水環境保護措施 1.施工期間: (1)變電站擴建工程施工期生活污水利用站內已有的化糞池和處置體系處理。 (2)施工單位要做好施工場地周圍的攔擋措施,避開雨天土石方開挖作業;站內砂石料加工廢水、施工車輛清洗廢水經收集、沉砂、澄清處理后回用,不外排。 (3)對于混凝土養護所需用水采用罐車運送,養護方法為先用吸水材料覆蓋混凝土,再在吸水材料上灑水,根據吸收和蒸發情況,適時補充。在養護過程中,大部分養護水被混凝土吸收或被蒸發,不會因養護水漫流而污染周圍環境。 (4)輸電線路施工人員臨時租用附近民房或工屋,不設置施工營地,生活污水利用租用民房內的化糞池進行處理,不會對地表水產生影響。 (5)落實文明施工原則,不漫排施工廢水,采取有效的攔蓄措施,防止施工廢水進入附近水體。 施工期產生的少量施工廢水經處理后回用于施工場地噴灑抑塵等用途,不外排,不會對周圍水環境產生不良影響。 2.運行階段:加強對相關變電站內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維護,確保相關設施的正常運行。輸電線路運行期無廢污水產生。 六、固體廢物防治措施 1.設計階段:變電站擴建工程生活垃圾沿用站內已有的收集處置設施,不新增運行人員及固體廢物產生量。本期擴建工程不新增蓄電池設備,不會新增廢蓄電池產生;現有工程的蓄電池設備到達使用壽命時做好更換計劃,提前聯系危廢處置單位,即更換即交由處置。 2.施工期間: (1)變電站間隔擴建工程開挖量小,土石方量小,土方在站區內平衡;架空線路施工產生的余土結合變電站工程在塔基征地范圍內平整;電纜施工線路較短,產生的少量余土可直接平整。整體工程土石方平衡。新建輸電線路中桿塔基礎開挖、電纜埋管和工作井開挖產生的多余土方不得隨意棄置,應當在施工征地范圍內平整,嚴禁隨意堆放。 (2)明確要求施工過程中的建筑垃圾分類收集堆放,并采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雨、防飛揚等),并收集到現場封閉式垃圾站,集中運出。施工完成后,應將混凝土余料和殘渣及時清除,密封運輸泥漿至指定地點,做好跡地清理工作。 (3)施工現場設置封閉式垃圾容器,施工場地生活垃圾實行袋裝化,及時清運。 (4)拆除線路產生的導線、金具等物料統一交由建筑公司物資部門集中處置,不可隨意丟棄。 3.運行階段: (1)220kV 禮樂變電站沿用前期生活垃圾處理設置,檢修人員產生少量的生活垃圾由環衛部門集中清運、處置,變電站站內待蓄電池達到使用壽命或需要更換時應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理,嚴禁隨意丟棄。 (2)在項目運行期,線路檢修人員在定期巡檢過程中可能產生少量固體廢物,運行維護過程中產生的生活垃圾等廢物不得隨意丟棄,線路運維人員應將生活垃圾帶至垃圾集中收集點妥善處置,線路廢材回收處理。 |
公眾參 與情況 | 我局在受理公告期間未收到公眾反饋意見。 |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