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環函〔2021〕171號(A)
第7185號建議答復的函
陳穆鳳等代表:
你們在市十五屆人大七次會議提出的關于加大恩平生態補償力度的建議(第7185號)收悉,經綜合恩平市政府、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財政局、市自然資源局、市水利局、市商務局等單位意見,現答復如下:
一、關于加大對恩平市生態公益林補償力度的建議
一直以來,我市高度重視生態公益林的建設管理工作,特別是根據恩平市在“三區并進”發展格局中的生態發展區定位,多措并舉、多方聚力切實加大對恩平市包括生態公益林補償在內的各項資金支持。
(一)積極落實省級補償資金的下達工作。根據《廣東省財政廳關于提前下達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資金的通知》(粵財資環〔2020〕130號),2021年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效益補償標準由平均40元/畝提高到42元/畝,按照一般區域補償標準為36元/畝,特殊區域補償標準為46.9元/畝,恩平市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已全部納入補償范圍。2019至2021年,恩平市獲得的補償資金分別為1249.05萬元、1411.06萬元、1436.94萬元,呈逐年增長,均已及時下達撥付至恩平市財政局。另外,恩平市加大生態公益林補償力度,為廣大林農增實惠,“十三五”期間省級生態公益林補償標準由每年15元/畝大幅提升至每年50元/畝。
(二)持續加大江門市級資金對恩平市的生態補償。一是逐年增加生態公益林的補償。根據《江門市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的有關規定,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面積作為核算指標之一,恩平市32.88萬畝省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已全部納入生態補償范圍進行核算。2019至2021年,恩平市獲得的補償資金分別為300萬元、572萬元、633萬元,呈逐年增長。目前,恩平市已將2019-2020年共741.6萬元的補償資金用于生態公益林,分別占當年度獲得補償資金的78.2%、88.6%。二是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每年補助恩平市資金最多。根據《關于印發<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使用管理辦法>的通知》(江府〔2020〕5號),明確規定該專項資金由市本級和四市三區每年解繳其他年度地方財政收入千分之二,統一交入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專戶,并由市級統籌安排用于潭江流域水環境保護工作。恩平每年解繳資金在四市三區中最少,但分配給四市三區的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中,恩平市獲得最多。2019至2021年,江門市潭江水資源保護專項資金分別補助恩平市291萬元、330萬元和254萬元,合計875萬元。
(三)持續加大對恩平市的轉移支付力度。為更好地支持恩平市可持續發展,推動恩平市經濟高質量發展,市財政部門積極想方設法不斷加大對恩平市的財力補助。一是完善對縣城轉移支付機制,建立均衡性基本財力轉移支付機制,2019-2021年三年內,分別給予恩平市3000萬元、4000萬元、5000萬元基本財力補助。二是建立底線民生轉移支付機制,2020年江門市級補助恩平市六項底線民生項目2547萬元。三是積極爭取省大力支持,將恩平市納入省均衡性轉移支付和縣級基本財力保障補助范圍,有力支持基層財政緩解運行壓力,有助于保障市縣財政落實“保工資、保運轉、保民生”,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促進區域協調發展,2020年下達恩平市一般公共預算市以上補助資金24.8億元,占恩平市一般公共預算總收入的66.17%。
下一步,江門市將繼續加強對恩平市的財力補助。同時,結合《江門市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辦法》的修訂工作,研究把縣級生態公益林納入潭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調整縣級以上生態公益林在補償資金分配份額的占比。
二、關于支持恩平市碳排放交易的建議
碳排放交易是一個自上而下、循序漸進的工作,實行中央統籌、省級負總責、市縣抓落實的工作機制。根據《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的要求,我國正在探索碳匯權交易機制。目前,廣東省僅有廣州市花都區作為省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碳普惠制試點,而我市不是省碳普惠試點城市,不屬于《廣東省林業碳匯碳普惠方法學(2020年修訂版)》(粵環函〔2020〕174號)碳普惠林業碳匯項目適用范圍。
下一步,我們將根據國家和省關于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和碳普惠制工作的推進情況,積極支持、適時爭取恩平市納入省碳普惠林業碳匯項目適用范圍,鼓勵恩平市通過經營管護措施,提升森林生態質量,使森林固碳水平優于我市平均水平,產生碳普惠核證減排量并參與碳排放交易,實現生態產品帶來的價值。
三、關于加大對恩平市自然保護地生態補償力度的建議
圍繞國家工作部署和政策要求,結合恩平市地方實際,指導、支持恩平市更好地推動地熱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協調發展。
(一)做好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按照《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的指導意見>的通知》(中辦發〔2019〕42號)的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成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到2035年,顯著提高自然保護地管理效能和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在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工作不斷推進的過程中,我市嚴格遵循自然保護地相關法律法規,積極與上級部門溝通,反饋江門市自然保護地,特別是恩平市地熱國家地質公園的實際情況和需要,探索自然保護地提供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
(二)創新地熱開發利用管理模式。鼓勵市縣兩級國資部門參與新的地熱資源礦業權招拍掛,包括參與探礦權招投標,從源頭上掌握地熱資源,以及參與已探明地熱資源的采礦權出讓,加強對已發證的地熱企業加強監管等。通過政府掌握地熱資源采礦權,建立“統一供水、統一管理、統一收費”的模式,通過按水量收取費用,實現地熱資源經濟效益最大化,避免地熱國家地質公園遭破壞性開采。
四、關于支持恩平市產業發展和引入重點項目的建議
立足我市“三區并進”的發展格局,積極支持恩平市引入重點項目,構建綠色制造產業體系,推動恩平市企業實施清潔生產和工業園區開展循環化改造。
(一)發揮市級招商平臺作用助力恩平市招商引資工作。近年來,市商務部門積極發揮市級招商平臺作用,在協同招商、項目信息、宣傳推介、招商培訓等方面對恩平市給予幫扶與支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2020年,恩平市成功引進投資超億元項目11個,投資額42.24億元,其中超過10億元項目1個。今年1-4月,恩平市洽談引進投資超1億元項目5個,投資額16.2億元,其中超過10億元項目1個。
(二)積極引導恩平市企業開發綠色產品、創建綠色工廠、建立綠色供應鏈。優先推薦恩平市企業申報國家綠色工廠、綠色設計產品及綠色設計示范企業等。2020年,廣東新錦成陶瓷集團有限公司2個產品成功入選國家第五批綠色設計產品名單。
(三)大力推進恩平市產業園區和重點行業企業綠色改造。一是加強指導恩平產業轉移園推進循環化改造工作,努力形成示范效應,實現園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產業結構最優化、產業鏈接循環化、資源利用高效化、污染治理集中化、清潔生產普及化、基礎設施綠色化、運行管理規范化的發展目標任務。2020年,廣東恩平產業轉移工業園區被認定為2020年省級循環化改造試點園區。二是圍繞大氣、水、土污染防治等專項整治行動,推動恩平市高污染重點行業、重點工業集聚區、重點流域周邊需提升改造企業,以及VOCs排放企業實施清潔生產改造,優先安排清潔生產審核驗收。2019年至2020年,恩平共有10間企業通過清潔生產審核驗收,被評為市級清潔生產企業。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大力支持恩平市招商引資和產業轉型升級,加快推動恩平市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專此答復,誠摯感謝你們對生態環境工作的關心支持。
江門市生態環境局
2021年6月18日
(聯系人:馬慧瑩聯系電話:3988040)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