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前,到處都是那股臭味,關著門窗都沒有用。”回憶起當年的情形,今年88歲的陳松輝不自覺地用手在鼻子前揮了揮,仿佛還能聞到那股臭味。陳松輝是臺山市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環保整治群眾代表監督小組成員之一,自2017年加入監督小組以來,一直堅持以各種方式參與監督工作。
當年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整改之前,其存在的污水處理和臭氣問題嚴重困擾著當地群眾。為此,廣海鎮政府狠抓整改,引導各方共同發力,并創新建立群眾監督溝通機制,搭建“政、企、民”溝通平臺,讓整治工作在“陽光下”全速推進。日前,記者跟隨江門市生態環境局工作人員來到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中心污水處理廠,現場再聞不到臭味,污水處理之后也變得清澈。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近年來,江門市始終堅持問題導向,以群眾訴求為工作發力點,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廣海鎮的成功經驗正是江門市發揮群眾力量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延伸監管觸角的一個生動案例。
呼聲與回應:
組建環保整治群眾代表監督小組
從口袋里拿出pH試紙,熟練地用試紙沾一點從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中心污水處理廠排水口采集的水,不一會黃色試紙開始慢慢變色,對照pH試紙表,結果呈現中性,陳松輝對這個結果很滿意。
隨身攜帶pH試紙是陳松輝在加入大沙環保工業區環保整治群眾代表監督小組后養成的習慣。廣海鎮大沙環保工業區環境問題曾被列為2016年中央環保督察重點案件和2017年江門市掛牌督辦重點環境問題。為了早日還當地群眾一個空氣清新、碧水長流的生活環境,江門市借助各方資源和力量開始大刀闊斧的整改,大沙環保工業區環保整治群眾代表監督小組也應運而生。
“我們建立了大沙環保工業區環保整治三方代表共同巡查工作制度,由政府、企業、群眾三方代表組成的三人巡查小組,每天19時到22時到工業區內和鎮區內一些重點區域開展巡查監管工作。”廣海鎮政府工作人員陳嬌丹介紹,巡查人員一旦發現異常情況會立即聯系相關企業的負責人,能馬上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馬上整改的也做好記錄并持續跟蹤整改情況;如果發現相關違法線索,巡查人員也會做好拍照取證,然后提交相關部門核實查處。
陳松輝在廣海鎮經營著一家照相館,與當地鄉親都很熟絡。那時經常有鄉親到照相館來向他講述被臭氣困擾的經歷。因此當鎮政府邀請他加入群眾代表監督小組時,他沒有過多考慮便加入了,成為該監督小組首批成員之一。
“要讓民眾放心、安居樂業,不再被臭氣困擾,唯有堅持不懈關注,堅持每天巡查監督,一旦發現漏洞,便迅速堵塞。這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陳松輝說。
決心與力度:
領導小組現場辦公,各方力量協同攻堅
身邊突出的環境問題一日不解決,群眾的環境權益就無從談起,政府的公信力也難以樹立。為有針對性地做好園區環保整改,實現更長遠的發展,臺山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大沙環保工業區環保整治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整套整改方案,領導小組辦公室就設在園區里面。
在整改過程中,廣海鎮一方面引入環保公司投入5000萬元全面推進中心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另一方面,督促園區各皮革生產企業圍繞污水和廢氣兩個整治重點開展工藝改進,主要通過臭源點密封處理、安裝廢氣收集處理設備、擴建污水處理池等一系列措施,提升污水處理和臭氣治理效果。據統計,各皮革生產企業建設或安裝了環保治理設施60多套,投入1500多萬元。
為確保整治效果,園區聘請專業監測公司,不定期對各廠區進行空氣監測,有關監測數據在園區信息公開欄公布,接受社會監督。同時,群眾代表監督小組還安排一部分成員作為信息聯絡員及時溝通廢氣擾民信息,落實專人每周聯系受影響的村民,動態監控園區廢氣擾民狀況。
群眾滿意與否是檢驗整改成效的唯一標準。為了讓代表們全程跟蹤園區整治工作,政府部門牽頭建立了由群眾代表、企業、政府三方組成的工作群,并實時在工作群通報整改關鍵節點,定期組織代表到企業現場督查,虛心聽取群眾的意見建議。
堅持與信念:
監督小組巡查風雨不改
作為最早加入群眾代表監督小組的成員之一,陳松輝前些年每天都堅持和其他監督員一起到工業區內巡查。有時為了驗證排放的氣體是否還有異味,年過八旬的陳松輝還曾爬上排氣管聞排出來的氣體,發現氣體確實無臭味他才放心。
“監督小組的巡查制度現在還在繼續執行嗎?”面對記者的疑問,陳嬌丹從文件柜中取出2025年1月最新的巡查臺賬,給出肯定的答案。“遇上雨天,監督員也穿上雨衣,騎著摩托車堅持巡查,并在群里反饋巡查情況。”陳嬌丹說。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需要依靠全民支持、全民行動來實現。近年來,江門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主動延伸監督觸角,強化重點信訪問題督導,深入實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完善規范獎勵兌現方式,不斷提高群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的積極性。2024年全市環境信訪舉報案件數量同比下降8.6%,實現連續4年保持下降,辦結率保持100%。
“現在沒什么味道了,家里也聞不到臭味了,水干凈多了,排水口處都有小魚兒在游動了。”因為身體原因,陳松輝現在沒辦法每天去巡查,但他依舊關注著家鄉的環境狀況,也有了更多的“身份”:成為了解群眾需求的“民生傾聽者”,把收集到的群眾意見及時向有關部門反映;做政府工作的“政策宣講員”,帶頭為群眾講解政府部門出臺的相關環保政策和治理成效。他總是說“坐不住,總想為家鄉的環境再做點事情”。
每到年底,陳松輝都會在電腦上寫一篇全年工作總結,雖然打字很慢,但他的思路很清醒、決心很堅定。“治理環保,是沒有終點的馬拉松,也不能滿足現有的成果。”2025年春節前,陳松輝寫下這樣一段話。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