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我市積極扶持企業健康發展,大力優化政府服務,多舉措緩解企業困難,為企業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30.77億元,同比下降0.5%,跌幅比2019年3季度大幅收窄。
一、我市規上工業企業效益基本情況
(一)利潤總額跌幅逐步收窄
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0.5%,增速比1-3月提高13個百分點、比1-6月提高12.8個百分點、比1-9月提高2.4個百分點。

1、分登記注冊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增速明顯加快,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速有所提高。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股份制企業利潤總額為101.01億元,同比大幅增加27.7億元,增長37.8%,增速比1-9月提高4.8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利潤總額為128.99億元,同比下降18.5%,增速比1-9月提高0.6個百分點。
2、分企業規模看,中型企業和小微型企業增速有較大的提高。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中型企業實現利潤總額66.9億元,同比增長7.6%,增速比1-9月提高8.9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實現利潤總額55.74億元,增長4%,比1-9月提高8.9個百分點;大型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8.13億元,下降10.2%,增速比1-9月回落3.8個百分點。
3、分行業看,我市主要行業利潤總額增速均比1-9月有所提高,其中提高較大的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20.0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291%,增速比1-9月提高2608.6個百分點;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14.78億元,增長16.2%,比1-9月提高61.2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20.84億元,增長3%,提高28.9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為12.49億元,增長4.4%,提高21個百分點;金屬制品業為16.9億元,增長0.5%,提高13.6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為17.68億元,增長17%,提高2.9個百分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為16.45億元,增長105.1%,提高0.9個百分點。
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情況表
(二)營業收入同比下降
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109.75億元,同比下降4.3%,跌幅比1-9月收窄1.1個百分點。
1、分登記注冊類型看,股份制企業和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增速比1-9月有所提高。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股份制企業實現營業收入2258.24億元,同比下降1.8%,跌幅比1-9月收窄1個百分點;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814.46億元,同比下降7.3%,跌幅比1-9月收窄1.3個百分點。
2、分企業規模看,大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71.81億元,同比下降7.9%,跌幅比1-9月收窄1個百分點;中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233.08億元,同比下降3.6%,收窄3.4個百分點;小微型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604.85億元,同比下降1.8%,跌幅比1-9月擴大1.7個百分點。
3、分行業看,我市主要行業營業收入跌幅均比1-9月有所收窄,其中提高較大的分別是: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64.85億元,跌幅收窄15.2個百分點;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235.62億元,跌幅收窄7.6個百分點;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418.78億元,跌幅收窄5.4個百分點;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615.55億元,跌幅收窄3.7個百分點;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實現營業收入364.4億元,跌幅收窄3.2個百分點;汽車制造業實現營業收入102.6億元,跌幅收窄3.1個百分點。
全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情況表
(三)企業經營成本有所下降
近年來,隨著我市工業結構轉型升級與企業經營環境的變化,我市工業企業均加大成本控制力度。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營業成本為3410.17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157.2億元,同比下降4.4%。其中,企業管理費用為170.68億元,同比下降6.2%;銷售費用為167.6億元,同比下降23.1%。
(四)企業加大研發費用投入
近年來,由于政府加大對企業研發費用的政策指導與補貼投入,以及企業自身意識到科創技術對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重要性,我市工業企業研發費用投入增長迅速。2019年,我市規上企業研發費用實現88.58億元,同比大幅增加36.2億元,增長69.1%。其中,增長較大的主要行業分別是: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實現研發費用9.99億元,同比增長124.5%;食品制造業為9.07億元,增長216%;金屬制品業為8.89億元,增長96.2%;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為8.83億元,增長36.7%;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為7.7億元,增長31.4%;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為6.09億元,增長66.4%。
(五)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向好
2019年,我市規上企業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36.22%,比上年同期提高3.1個百分點。其中,在企業資產運營情況上看,產成品周轉天數為18.68天,比上年同期增長11%,總資產周轉天數421.85天,增長10.7%,產品銷售率96.2%,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在企業盈利能力上看,總資產貢獻率為8.27%,同比回落0.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為5.94%,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資本保值增值率為108.87%,同比回落8.9個百分點;在企業發展能力看,全員勞動生產率為226397(元/人),增長4.3%,凈資產收益率為8.83%,同比回落0.86個百分點。
二、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
(一)我市工業經濟總量不大,增長乏力
2019年,我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計實現5005.7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4%,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8.5%)3.1個百分點。在珠三角九市中,我市規上工業資產總量排在第7位,只比肇慶市(第9位)和中山市(第8位)多,而且與中山市差距只有153.65億元,與排第6位的惠州市相比卻相差了1482.47億元,差距較大;在增速上相比,只比惠州市(第9位)增速(-0.1%)高,排在第8位。
(二)工業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缺乏后勁
2019年,我市規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為負增長(-4.3%),低于全省平均水平(3%)7.3個百分點。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高增長行業占比不高。我市營業收入增速超過兩位數增長的行業分別是燃氣生產和供應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廢棄資源綜合利用業、儀器儀表制造業、醫藥制造業、非金屬礦物制品業、文教、工美、體育和娛樂用品制造業、水的生產和供應業,以上八個行業除了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以及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占全市比重(兩者合計營業收入為602.52億元,共占全市比重14.7%)較大外,其他六個行業合計營業收入只有102.12億元,只占全市比重的2.5%,八個行業共占全市比重只有17.2%。
二是部分主要行業增長乏力。其中增速為正數的行業只有鐵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8.2%,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8%;增速為負數的行業分別是: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同比下降4.1%,汽車制造業下降7.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下降11.9%。
三是我市傳統產業大幅下滑。其中,食品制造業下降20.1%,紡織業下降15.1%,金屬制品業下降13%,造紙和紙制品業下降1.4%。
三、意見建議
(一)繼續堅持工業立市政策,大力發展新興產業。緊抓工業立市的發展信念不動搖,加快培育我市增長動力強的重點行業,進一步強化產業創新,做大做強軌道交通、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新材料新能源和汽車制造業,大力引進先進裝備產業、工作母機、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發展產業。同時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和政策扶持力度,既要培育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扶持重點企業培育與改造升級,又要創新招商引資方法,著力引進和儲備一批優質裝備項目,把先進裝備制造產業打造為我市最重要的支柱產業,走出我市的工業化高質量發展新道路。
(二)緊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2019年,我市傳統產業紡織業、食品制造業、金屬制品業合計營業收入為829.11億元,同比下降15.9%,拉低我市規上工業營業收入3.65個百分點,對我市經濟增長形成負面影響。面對我市傳統產業新形勢,各級各部門要出臺相關政策大力扶持,通過多種舉措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度重視技術改造和創新,加快實施以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等重點技術改造,讓傳統產業在持續轉型升級過程中,積蓄起創新發展的新動能,為我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