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至28日,由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東莞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東莞市文化廣電旅游體育局、廣東省文化館共同承辦的廣東省第十三屆少兒藝術花會決賽于東莞盛大舉行。經過激烈角逐,江門市參賽作品共摘得3項藝術專場銅獎與5項美術書法三等獎。

舞蹈專場銅獎:《青山綠葵》



編導:溫潔明、李婧文
作曲:陽成
舞美設計:林志剛
演出人員:梁睿娜、李瑞群、李可兒、鐘雅童、程綺霏、周殷晴、陸心怡、李依宸、黃綺嵐、梁栩晴、賴映瑜、覃麒倍、林筠濤、張楊揚、余洛詩、陳可晴、譚芷琪、李紫菀、黃熙雯、蔡露宜、楊浠渝、陳沛莜、葉芷瀅
演出單位:江門市新會區文化館、江門明思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作品簡介:這片葵林是鳥兒的樂園,成群的鳥兒在枝頭跳躍歡鳴;后來,斧鋸聲撕裂了寧靜,葵林倒下,鳥兒的歌聲也隨之消失。多少年經過雨水的滋潤,葵樹叢殘根中抽枝展葉,新生的幼苗倔強地爬滿山坡。漸漸地,熟悉的啁啾聲又回來了——小鳥為葵林施肥,葵林依舊茂密,鳥鳴依舊清脆,自然的饋贈需要珍惜,而非掠奪。
曲藝專場銅獎:《筆筒裝米》



編劇:任玲
作曲:蔡朝陽
舞美設計:蘇志
輔導:巢欣欣、趙艷嬌
演出人員:馮子熙、王祉熹、張峻瑜、陳穎芝、梁秀妍、談坤瑜、余芷忻、余奕祈、李嘉蕊、高楚喬、謝寶瑩、區藝姿
演出單位:江門市文化館、江門市青少年宮、江門市象牙塔藝術中心
作品簡介:作品以恩平歇馬村梁氏家族故事為原型,講述第74代先祖梁撫民因不識字被無賴篡改借條反欠債,痛定思痛立下“窮到筆筒裝米糧,也要子孫上學堂”家訓。作品詼諧展現舊時鄉民因文化缺失受欺困境,最終梁氏家族重教興學、人才輩出,凸顯學識重要,兼具嶺南鄉韻與文化反思的深刻內核。
戲劇專場銅獎:《招新大比拼》



創作人員:鄧榮宗、黃笑顏、黃曉華
輔導:呂潔雯、黃翠玲
演出人員:羅芷澄、黃睿平、吳佩瑤、周都強、譚茜茹、廖靜雯、陳婧、陳思睿、許芯僑、皮何斌、劉希妍、歐陽依琳
演出單位:江門市文化館
作品簡介:墟街因為電視劇《狂飆》火爆而出圈,為了宣傳推廣墟街歷史文化,學校墟街講解團繼續舉辦招新活動。一群學生在競選墟街講解員的過程中學習了墟街的歷史知識并理解了當一名墟街講解員的責任和真正的價值。作品不僅展現了墟街的悠久歷史文化,也表達了海外僑胞故土情深,對家鄉的熱愛。
美術類三等獎
手工《龍舟競渡》

作者:成凈月
輔導老師:陳淑賢
選送單位:江門市江海區文化館、江門市江海區高新第一小學
版畫《赤坎古鎮》

作者:黃玉瑜
輔導老師:梁美嫻
選送單位:江門市開平市美術館、江門市開平市文化館、江門市開平市東河初級中學
書法類三等獎
行書《蘇澈<墨竹賦>》

作者:鄧嘉俊
輔導老師:張旭濤、李錦華
選送單位:江門市文化館、江門一美書院、江門市江海區壹美藝術培訓有限公司
行書《蘇東坡詞五首》

作者:梁心怡
輔導老師:陳高瓊
選送單位:江門市江海區文化館、江門市江海區景賢初中
隸書《少年中國說》

作者:梁穎欣
輔導老師:李國兆、鄭日寸
選送單位:江門市恩平市文化館、江門市恩平黃岡實驗中學
廣東省少兒藝術花會于1986年創辦,每三年舉辦一屆,面向16周歲以下的少年兒童,設有音樂、舞蹈、戲劇、曲藝四個門類的少兒藝術專場比賽,以及涵蓋美術、書法、篆刻、手工制作類別的少兒美術書法展,是全省少年兒童展現藝術才華、激揚文化自信的最大舞臺。本屆花會自今年3月啟動以來,全省各地、各有關單位積極開展初賽選拔,共報送復賽作品425件(藝術專場182件,美術書法243件),其中藝術專場共有90件作品晉級決賽,美術書法評出一等獎24件、二等獎36件、三等獎61件。
近年來,江門市文化館深耕文藝創作沃土,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為創作導向,通過組織創作采風、建立創作基地、舉辦專題研討等舉措,精心培育出一批聚焦時代精神、深挖僑鄉文脈、貼近百姓生活的精品力作。這些作品不僅屢獲市、省級乃至國家級重要獎項,更如源頭活水,持續滋養著群眾的精神家園,有力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僑鄉地方優秀文化在傳承中煥發新的時代光彩。
展望未來,江門市文化館將持續完善創作扶持機制,搭建更多優秀作品孵化與展演平臺,并積極探索文藝創作與文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徑,力求推出更多思想精深、藝術精湛、制作精良,反映時代精神、彰顯僑鄉特色的群眾文藝精品。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