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國僑都華僑華人博物館
展覽、印章上新啦~
快帶上你的集章專用小本集章打卡,
收獲一枚“來過的痕跡”。
每一枚紀念章
都蘊含著獨特的意義和價值。
/“烽火文瀾——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展覽/

8月29日,“烽火文瀾——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展覽于江門市僑博館一樓展廳正式開幕。展覽被列入全省紀念抗戰(zhàn)勝利80周年主要活動清單,是目前省內相關主題展覽的一大集成與重要提升,主要有四大亮點。

一、主題鮮明

展覽通過“堅持抗戰(zhàn)”“危急時刻”“虎口營救”“歷史銘記”四個部分,全程回顧在中共中央及南方局的重視關懷下,八路軍駐香港辦事處、中共廣東和香港黨組織及其領導的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建立聯(lián)絡站、開辟交通線、精心組織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撤離香港回到大后方的營救歷程,強調大營救是中國共產(chǎn)黨在港澳長期深耕發(fā)展、精心組織安排的碩果。本次展覽是講好中國抗戰(zhàn)故事、文脈傳承故事、統(tǒng)一戰(zhàn)線故事的集中體現(xiàn)。
二、挖掘深入

充分運用文史研究新成果、新發(fā)現(xiàn),首次全面介紹大營救主要路線,包括充實香港、澳門至臺山東滘口、廣州灣(今湛江市)等西線轉移史實。與專業(yè)機構合作繪制大營救詳細路線圖,讓人一目了然了解大營救路線全貌。專程赴港澳及省內十個地市實地調研,在當?shù)責嵝娜耸亢臀氖饭ぷ髡邘椭拢诰蛳愀墼蕳罴异簟拈T東亞酒店、韶關兢業(yè)樓舊址、河源老隆義孚行舊址、梅州羅翼群舊居等10多處首次公開的大營救遺址。其中,鄒韜奮、茅盾、胡風等文化名人居住過的香港楊家祠是目前粵港澳大灣區(qū)唯一保持原狀的大營救相關文物建筑。
三、內容豐富

展覽在江門共展出圖片310多張、展品40余件(套),其中包括江門市博物館館藏的葉淺予作人物畫像、司徒丙鶴《在星島日報的一場戰(zhàn)斗》手稿復印件、1947年《耕耘》雜志等均為首次對觀眾展出 ,臺山市博物館提供了薩空了的《香港淪陷日記》等書籍展品。香港特區(qū)政府檔案處特別提供香港大中華酒店用地檔案、章程、經(jīng)營報告等珍貴檔案資料。展覽還專門收集整理與大營救相關100多位人物的主要資料,并特設“政協(xié)印記”展區(qū)。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新中國成立后的歷屆省級以上政協(xié)委員中,曾參與組織領導大營救及被營救的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共有59人,包括全國政協(xié)領導4人、全國政協(xié)委員29人、省級政協(xié)領導19人、其他省級政協(xié)委員7人,其中,歷任廣東省政協(xié)領導多達12人。
四、彰顯特色

大營救為中國保存了一大批文化精英,被譽為“保存民族文化火種”的文化大搶救。本次展覽得到文化文藝界人士的高度關注和參與。省書法家協(xié)會原主席陳永正為展覽題寫了展標;省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紀光明、李遠東、許鴻基、陳春盛等重錄大營救相關詩作的書法作品;省政協(xié)委員陳森歷時半年創(chuàng)作了大型水彩畫《火種》,生動描繪文化名人突破日軍封鎖線的場景。

同時,配套系列紀念印章(第一期)已上線,
歡迎大家前來觀展、集章,
重溫那段驚心動魄的輝煌歷程。
↓↓↓
主題印章:烽火文瀾(套色款、漸變款)結合了“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這一重要歷史事件,為觀眾講述這段故事的同時,更體現(xiàn)出危難之際中華兒女血脈相連、同舟共濟的家國情懷。
主題印章將在展覽開幕期間常駐,觀眾可在參觀完“烽火文瀾——中國文化名人大營救”展覽后,編輯展覽觀后感(100字以上)并發(fā)送至江門市博物館微信公眾號后臺,憑發(fā)送記錄即可至前臺(講解預約處)獲取。
注:于前臺(講解預約處)填寫展覽調查文件可獲得展覽蓋章卡x1。
第一期·希望之路
第一期印章選取了營救路線中幾處重要的地理節(jié)點,分別為:

隱蔽據(jù)點:香港大中華酒店

轉運樞紐:香港西貢灣

庇護之所:澳門鏡湖醫(yī)院

生命渡口:臺山東滘口
本期印章即日起將在本次展覽固定蓋章區(qū)(展覽入口處)上線,持續(xù)至9月30日。
一枚印章,一段故事。
不知大家在參觀展覽過程中,
看到了幾位江門籍的身影呢?
本次展覽印章第二期:
僑鄉(xiāng)之光將于10月1日上線,
讓我們共同期待!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wǎng)站

粵公網(wǎng)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