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廣東省國家級及省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2024年度傳承活動評估結果。
經傳承人自查自評,地級以上市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門、省有關單位初評,省文化和旅游廳組織審核評估等程序,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評估結果建議為:優秀16人、合格65人;省本級代表性傳承人評估結果為:優秀53人、合格451人、喪失傳承能力3人。
我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廖惠林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趙汝潛、戴鐵錨2024年度傳承活動被評為優秀。


廖惠林

廖惠林從事葵藝40多年,深知新會葵藝歷程及掌握葵藝制作全套技藝在保留傳統工藝基礎上,他堅持恢復和發展已失傳的葵藝品,不斷傳承和創新技藝,培養葵藝人才,提升葵藝品的藝術收藏價值。廖惠林曾受邀參加法國巴黎工藝博覽會、北京全國“非遺”傳統技藝大展,上海“世博會”、臺灣守望精神家園——第三屆兩岸非物質文化遺產月系列活動、杭州首屆亞太傳統手工藝博覽會等展演。他的作品榮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獎”金獎、中國工藝美術學會“金榕獎”金獎、廣東省首屆民間工藝博覽會金獎、廣東傳統工藝美術精品大展金獎等獎項,并被國家非遺博物館、廣東民間工藝博物館等收藏。
廖惠林所傳承的新會葵藝于2006年、2008年先后被列入省級和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他于2009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新會葵藝代表性傳承人。2012年,他創辦的葵藝中心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
趙汝潛

趙汝潛,男,1944年生,廣東臺山斗山浮石村人。2008年3月被認定為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臺山浮石飄色代表性傳承人。自小跟隨趙仲高、趙炳培等前輩學藝,現擔任浮石飄色隊藝術指導。趙汝潛熟悉色柜和道具制作技藝,負責培訓色女色仔技能,熟悉服裝、化妝知識,從事飄色有關工作近60年,參與設計、制作的色架有《嫦娥奔月》《木蘭從軍》《昭君出塞》《仙姬送子》《平貴別窯》《劈山救母》《穆桂英掛帥》《呂布與貂禪》《西施與范蠡》《趙子龍救阿斗》等10多個。他輔導和帶領浮石飄色隊先后參與了各類飄色展演和比賽活動80多次屢獲殊榮:飄色隊先后三度應邀代表臺山赴澳門參加巡游表演;2005年浮石飄色獲廣東省首屆民間飄色藝術表演大賽金獎; 2006年浮石飄色隊參加第八屆民間文藝山花獎暨中國首屆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榮獲入選山花獎;2008年斗山浮石飄色隊《穆桂英掛帥》參加第七屆中國民間藝術節暨“山花獎”中國民間飄色(抬閣)藝術展演與評獎活動,榮獲銀獎等。
戴鐵錨

戴鐵錨,男,1953年6月出生于“小岡香”發祥地——新會小岡天臺北水村制香世家,自幼在小岡天臺小學讀書。小學畢業后,隨父在集體香廠搓香,全面掌握制香技藝。1983年與父一起復辦祖業“興華香廠”。1988年創立“錨記香行”,生產高檔檀香、沉香。父親退休后,兼管“興華香廠”。2002年“小岡香業聯合會”成立,歷任常務理事,參與“香會”各項工作。2008年“興華香廠”交兒子戴華進接管,專心經營“錨記香行”,后被聘為“小岡香業聯合會”顧問,參與雙水鎮“世界香都”品牌申報,協助完成中國地理標志認證材料中歷史技藝部分的編纂。
2020年4月入選省級第六批“小岡香制作技藝”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