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定背景和必要性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第一個五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徑,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是展示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平臺。”
黨中央、國務院針對體育作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在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的基礎上,《體育強國建設綱要》明確指出到2035年,體育產業更大、更活、更優,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對于推動“十四五”時期體育事業發展具有重要指導意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順應經濟發展,將刺激體育消費升級,成為“十四五”期間拉動我國內需的重要力量之一,體育產業與健康、教育、旅游、文化等關聯產業融合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公布與實施,明確了大灣區的戰略定位為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將有效推動并形成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間體育資源共享、互利共贏的特色格局。江門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廣東省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的重要“一核一帶”城市,區位條件優越,僑鄉基礎雄厚,發展體育產業基礎優勢明顯。體育在“十四五”期間,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健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豐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將發揮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規劃》總體思路和主要目標
(一)總體思路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統籌發展和安全,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安定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以推動江門市體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二)主要目標
一是使全民健身更親民、更便利、更普及,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平方米,全市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達到40%以上,市民《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超過93.9%,全市規劃人均擁有足球場地數量達到0.72塊/萬人,城鄉普遍建成15分鐘健身圈。二是做好2022年省運會備戰參賽工作,保持傳統優勢項目領先地位,努力提升基礎項目成績,總體成績有所突破,為2026年全面成為省運會體育強市做好儲備。三是打造以賽事、會展、產業基地、學術研究為主導的現代化體育產業體系,推動體育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促進體育產業綜合消費。四是依托江門市建設“華僑華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的契機,核心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符合國際通行規則的全球華僑華人體育大會。五是打造城市體育名片,創建國家級體育消費示范城市。
四、《規劃》主要內容
《江門市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主要由七個章節組成。
第一章為總則。明確規劃定位、規劃范圍、規劃期限和規劃依據四大方面。
第二章為發展分析。系統分析了“十三五”期間體育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問題,分析了“十四五”期間體育的發展形勢與機遇。
第三章為總體要求。
提出體育發展“十四五”規劃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以推動江門市體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第四章為總體目標。重點從完善群眾體育體系、提升競技體育成績、釋放體育產業體系活力、建設華僑華人體育平臺、打造體育文化城市名片五大方面提出了規劃總體目標。
第五章為主要任務。
分析了完善群眾體育體系、提升競技體育成績、釋放體育產業體系活力、建設華僑華人體育平臺、打造體育文化城市名片五大方面,提出了具體工作任務和實現路徑。
第六章為特色規劃。
提出了把發展創新體育產品和傳統特色體育項目兩方面作為特色規劃。
第七章為保障措施。
主要從加強組織領導、財政金融支持、人才引進培養、政策規劃引領等方面提出了保障措施。
聯系人:陸麗嫦
聯系電話:3380962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