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總體要求
各產品交易市場要按照《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國發明電〔2020〕14號)、《廣東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關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實施意見》(粵防疫指明電〔2020〕19號)要求,統籌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最大程度減少新冠病毒對公眾健康造成的危害,防止疫情通過農貿、水產等產品交易市場傳播,保障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適用范圍
本指引適用于農貿市場、農產品批發市場、水產交易市場、花鳥蟲魚交易市場、活禽(畜)交易市場等。
三、職責分工
各地市黨委政府要落實屬地責任,對本地疫情防控工作負總責,根據分區分級有關要求,做好本地疫情研判防控工作,各產品交易市場落實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屬地業務主管部門落實監管責任,衛生健康部門負責疫情防控技術指導。
四、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疫情常態化防控組織架構。
各產品交易市場管理機構要建立健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設置健康管理員,統籌做好人員健康監測、產品安全管理、環境衛生清潔消毒等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在有關部門指導下制定完善應急預案,細化常態化防控措施。
(二)強化人員健康管理。
1.市場管理人員與從業人員管理。
(1)完善日常管理制度。市場管理方制定并落實市場內人流密度監控、從業人員健康監測登記、環境衛生監督管理、貨物出入監督管理等各項日常管理工作制度。
(2)落實每日健康監測。市場管理方和攤檔經營者每日對員工(包括管理人員、商業服務人員、產品加工人員、貨物運輸人員、清潔人員、保安等)健康狀況進行登記,一旦發現有發熱(體溫≥37.3℃)癥狀員工,要就近送發熱門診排查治療,杜絕帶病上班。鼓勵定期組織從業人員開展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檢測。
(3)做好個人防護措施。市場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工作期間需全程佩戴口罩,加強手衛生,在有流水條件下按照“六步法”洗手;從業人員處理或包裝熟食、可生食食品時,需同時按照食品安全管理有關規定穿工作服和佩戴手套。
(4)確保防護物資儲備充足。市場管理方和市場內的檔口業主要儲備好足夠量的口罩、消毒劑、清潔劑、清潔工具等防疫物資。市場管理方根據疫情防控需求,進一步儲備體溫檢測設備、健康碼掃碼儀等物資。
(5)強化從業人員培訓。加強市場管理人員和從業人員新冠疫情防控知識和應急預案相關培訓,加強個人衛生宣傳,確保從業人員上崗前掌握相關知識和技能,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做好自我防護。
2.入場顧客管理。
(1)嚴格落實掃碼進場措施。市場管理方要履行健康碼查驗和信息登記的主體責任,確定至少一名健康碼管理人員和若干檢測員,在市場出入口明顯位置張貼(或擺放)與本市場關聯的二維碼圖片,引導所有進入人員有序落實體溫正常快速打卡和健康碼查驗工作,對于健康碼為紅、黃碼的人員,要禮貌勸阻其進入,并引導其到指定醫療機構就醫檢查。對于智能手機未普及的老年人、兒童等特殊群體或無法出示健康碼的人員,可由其監護人或陪同人員代為申領健康碼,或憑本人7日內核酸檢測結果陰性證明,或本人7日內解除隔離醫學觀察通知書,或有效身份證明,在做好個人信息登記且體溫檢測正常后方可進入。有關公共場所管理員、檢測員的操作說明,可參照《密閉(半密閉)通風不良經營性服務場所應用粵康碼工作指引》(見附件)以及粵康碼使用指引(第四版,電子版下載網址:http://zwfw.gdgov.cn)。
(2)規范佩戴口罩。所有入場顧客均須佩戴口罩。市場管理方安排人員定期巡查,及時提醒入場后摘掉口罩的顧客按要求規范佩戴好口罩。
(3)加強健康宣傳引導。市場要通過海報、健康提示、液晶顯示屏滾動播放等方式,向顧客宣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相關知識與措施,提升顧客的自我防護意識,促進公眾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減少感染風險。
(4)強化營業中衛生管理。推薦顧客采用微信、支付寶等非接觸掃碼付費。顧客購買商品時與他人保持1米以上間距,避免徒手接觸冰鮮食品或活禽;如有接觸,應及時洗手。如市場所在轄區疫情風險等級上升為中、高風險,市場管理方要按照有關分區分級要求適度縮短營業時間,同時采取措施限制顧客數量。
3.設立臨時醫學觀察點。根據市場從業人員數量和實際情況設置一定數量的臨時醫學觀察點。臨時醫學觀察點用于初測體溫≥37.3℃人員的體溫復測和待送人員停留。觀察點要設在相對獨立、通風良好的房間,需配備1-2名工作人員,負責體溫檢測和發熱人員的管理,并配備紅外測溫儀、水銀溫度計、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消毒紙巾、醫用乳膠手套、速干手消毒劑、84消毒劑等物品。有條件的配備木制或鐵制椅子,不宜配備不易消毒的布質材料沙發。臨時醫學觀察點的工作人員需穿工作服(白大衣)、佩戴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醫用乳膠手套。
(三)嚴格落實市場環境清潔消毒。
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期間,各產品交易市場采取“一日一清潔消毒、一周一大掃除、一月一大清潔”措施。相關工作由市場管理方組織實施,各攤檔經營者具體落實,對大型產品交易市場的消毒工作可委托專業消殺公司進行。屬地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強監管,做到實施清潔消毒有計劃、有記錄。市場監管、衛生健康部門要定期組織對市場開展外環境檢測,并形成長效工作機制。
1.一日一清潔消毒,以清潔為主,消毒為輔。
售賣活體動物(禽畜類、水產等)市場攤檔經營者在每日收市后,必須做到“三清一消一清運”。
(1)清除:必須把攤檔內魚鱗、內臟、糞便、雞毛、下腳料、其它垃圾等污物清除干凈;
(2)清潔:用水將臺面、地面、下水溝渠和店面周邊地面清掃清洗干凈;
(3)消毒:主要對清潔后的臺面、屠宰工具、砧板用具、檔口地面進行消毒。
(4)清洗:用清水把消毒后的器具、臺面、砧板等沖洗干凈。
(5)垃圾清運:市場每日產生的各種垃圾污物均須當天清運,并保持市場垃圾臨時存放點整潔。
2.一周一大掃除,清潔與消毒并重。
各產品交易市場攤檔經營者每周收市后,要組織進行大掃除和更大范圍的消毒。
(1)在“一日一清潔”的基礎上,重點對清空后的舍具、籠具、喂食具、魚池(箱)、運輸工具等進行徹底清掃;
(2)對下水道、店面周邊地面、排泄物進行徹底大掃除,重點清除衛生死角和積存的廢棄物品等;
(3)清洗干凈后進行全面噴灑消毒;
(4)消毒劑作用30分鐘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3.一月一大清潔,清潔消毒要徹底。
各產品交易市場攤檔經營者應在每月月底開展一次徹底的衛生清潔消毒。
(1)有活禽(畜)和水生動物需清空存欄(缸),實現零存欄(缸);
(2)徹底清除糞便、垃圾和雜物;
(3)疏通下水道,并把攤檔地面、墻面、店面周邊環境清洗干凈;
(4)市場內全面大清洗后,進行徹底消毒。
4.消毒劑配制、使用及作用時間。
用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噴壺噴灑,作用半小時以上。
有效氯濃度500 mg/L 的含氯消毒劑配制方法如下:
(1)84消毒液(有效氯含量5%):按消毒液:水為1:99比例稀釋;
(2)消毒粉(有效氯含量12%,20克/包):1包消毒
粉加4.8公斤(4.8升)水;
(3)含氯泡騰片(有效氯含量500 mg/片):1片溶于1公斤(升)水。
5.消殺時個人防護要求。
在進行清洗消毒時,相關人員要做好個人衛生防護,要佩戴口罩,穿長筒水鞋和防水長手套,同時要注意場所通風換氣,必要時采用機械通風。清洗消毒結束后,要將圍裙、工作衣、消毒用具等物品用消毒液浸泡半小時,然后再用清水洗凈晾干。
(四)強化滅鼠除蟲等衛生防疫工作。
1.抓源頭管好垃圾。市場管理方承擔市場滅鼠除害的主體責任,確保市場鼠、蚊、蠅、蟑螂(病媒生物)控制水平達到國家標準要求。同時加強各類產品交易市場垃圾管理,要求垃圾運輸車和手推式垃圾收集車等密閉存放、運輸,提高垃圾收集、運輸、處理水平。
2.安裝四防設施。市場管理方要完善市場病媒生物防控設施。市場地面硬底化,溝渠要疏通,坑洼地面要填平,墻洞地縫要堵抹,下水道和溝渠要密閉,下水道口要安裝防鼠設施。加工、銷售、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場所的房間要配備紗窗、紗門、風簾機、紗罩、玻璃柜等防蠅設施。市場內及周邊要按相關要求安置毒鼠屋。
3.控制病媒生物密度。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可采用購買有資質(獲市、省、國家有害生物防制協會等級證書)的專業有害生物防制公司服務與市場管理者協同相結合的方法,重點是清理衛生死角,消除鼠、蠅、蚊、蟑等病媒生物孳生場所。市場管理方組織每半月投放毒鼠餌料1次,減少鼠密度;每周巡查一次清除各類小容器積水,檢查市場內花卉店鋪積水,減少蚊蟲孳生。每天清理垃圾,減少蠅類密度。
五、疫情應急處置
當市場從業人員出現新冠肺炎病例(含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和無癥狀感染者)或成為新冠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觸者,或相關部門在市場監測(含動物、肉類產品、外環境等)中檢測出新冠肺炎病毒核酸陽性標本時,相關單位須立即報告當地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并依照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要求開展病例診斷報告和各項疫情應急處置工作。市場管理方須在屬地疾控機構指導下,劃定防控單元,立即關閉涉疫相關檔口等重點場所,并配合開展調查與采樣檢測,落實人員追蹤與管控、環境清潔消毒、可疑產品處理等各項應急處置工作。要切實在屬地疾控機構指導下,對檔口和相關重點場所進行全面徹底的終末消毒,根據調查情況可擴大消毒范圍,同時要注意市場垃圾場、污水池、公共衛生間的消毒。(環境清潔消毒詳見附件2)
附件:
1.密閉(半密閉)通風不良經營性服務場所應用粵康碼工作指引.docx
2.農貿等各類產品交易市場發生新冠肺炎疫情后環境清潔消毒工作指引.docx
江門市政府門戶網站

粵公網安備 44070302000670

